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首页图片

从3厘米粗长到抱不住 徐先生感慨万千(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7-10 08:35:09 来源: 中原网综合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留住法桐 南京找到解决方法

    南京2000年动工修建地铁一号线,并于2005年5月15日投入运行,2005年又开始修建地铁二号线,2010年投入使用。作为已经修建了两条地铁,而且满街都是法桐的南京,在修建地铁时采取的保护法桐措施,对郑州来说,无疑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针对郑州实际情况,南京有关部门还提供了一些建议。

  南京市民 浓厚的法桐情结

  南京市民和郑州市民一样,有着浓厚的法桐情结,而且更甚于郑州市民。

南京地铁二号线需“搬家”的法桐都移栽到一个苗圃内进行养护

  今年66岁的王耀东是名土生土长的南京人,还做过绿化工人,对南京的法桐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早在上世纪20年代时,南京曾大量栽种法桐,在上世纪末,南京被称为全国绿化最好的城市,就是靠了这些经历了近80年风雨的“绿色卫士”。

  说起南京人为什么喜爱法桐,南京市民汤俊驰一下子列出来4条理由。第一,法桐是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的重要见证;第二,南京三面环山,好像一个小盆地,形成了火炉气候,因此南京的行道树必须考虑到夏季避暑遮阳的功效,法桐叶大冠茂,生长快,最适合南京夏季天气;第三,法桐好养活,也不娇气,非常像南京这座城市的精神;第四,法桐,特别是那些早年种植的法桐要比现在这座城市的许多居民年龄都大,大多数南京人都是伴着它的身影成长起来的,特别有感情!

  修建地铁 砍掉500多棵法桐

  在南京,最令老人们怀念的街道是中山路,中山路是南京的主干道,也曾经是法桐最多的一条道路。

  回忆起原来的中山路,汤俊驰一下子激动起来。他说,中山路上原来遮天蔽日的法桐就像一条绿色长廊,在全国驰名,这里法桐一共6排,其中间隔着一条快车道和两条慢车道。上世纪60年代,早年种植的法桐已长成参天大树,夏天,在树木最茂盛的季节里,中山路的慢车道上别说是阳光,一般的雨也落不到地面上来。但现在这条路上绿色长廊渐渐减少,成为南京市民心中的痛。

  王耀东说,由于道路的扩建,6排法桐,在上世纪末曾被砍去两排,2000年南京地铁一号线开始修建,为给地铁腾地方,一下子砍掉了500多棵法桐,虽然2006年在这一地区进行了补种,但这条让南京人引以为豪的绿色长廊很难恢复原来的辉煌。

  “现在再到新街口一带,明显感觉到空气没有那么新鲜了,夏天的气温也比原来高出许多。”王耀东说。

  为法桐让路三站点调整规划

  有了修建南京地铁一号线砍树的惨痛教训,无论是南京市民,还是政府部门,对保护法桐都重视了很多。

  南京地铁二号线开工之前,南京市园林部门就介入其中,不断优化方案。南京市园林局总工程师陈雷说,从汉中门到中山门,地铁二号线沿线共有4000棵行道树,如果按照最初的工程设计,需要迁移的树木达到1060棵,为保住更多的树木,园林部门与建设部门经过长达一年的沟通,在能不移就不移的原则下,方案不断优化,最后被迁移的树木仅有190棵。为少移树,地铁建设增加成本达4000万元。迁移走的树木都被安置到了各区绿化所的苗圃中。地铁施工结束,汉中路至中山东路上的法桐,仍要保证5米一棵,数量不能少。

  陈雷说,为了保住更多的法桐,南京地铁二号线的上海路站、大行宫站和逸仙桥站3个站点还进行了重新设计。

  原规划中的上海路站南面,有多棵几十年树龄的法桐行道树,现在的方案往西南移了一点,需要迁移的行道树树龄小了很多。

  大行宫站把地下站台的中心调整到了整个马路中间,两边行道树因此得以保留。

  逸仙桥站原方案站点设置在七一四厂(即熊猫电子厂)附近,后考虑到这段路路边上的行道树全是年事已高的“古树”,所以重新制订方案,把站点改到了西华门广场边上,那里周边的行道树树龄小,这样处理后,文物级古树就碰不到了。

  南京建言郑州如何移好法桐

  “郑州修地铁的事情,我们这几天比较关注,看你们郑州人讨论得很激烈,我好像又回到了2005年南京刚修地铁二号线时的情景。”还没等记者开口,南京市园林局一位李姓工作人员就开了腔,“我看网上说,建设单位怕改设计耽误工期,其实我认为这种为保住绿荫改设计很值。如果把树毁了,要几十年才能长成这个样子,市民也就少了几十年的绿荫,树木也要少释放很多氧气。”

  陈雷说,夏天这个季节是不适合移植树木的,最佳的移植时间是在5月前和10月后的春秋季节,在夏天移植很难成活。而且胸径大的树木如果移来移去,就会大伤元气,所以对于大树来说,迁移走后,就不适宜再迁回来,而应找一些树龄小一点的顶替上岗。

  陈雷还称,在地铁修建过程中,最好把管线设置到快车道上,这样管线会和树木之间少些干扰,而且还要预留出来树木回迁或补种的位置,以防回迁或补种时再挖开人行道,费时费力。

  南京地铁公司工作人员张勇称,“地铁不是公交车,站点与站点之间的距离没必要太近,北京、上海等地的地铁站点与站点之间的距离大多在1公里以上,有的甚至将近3公里,而南京已经运行的地铁一号线站站间的距离也均在1公里左右。我去过郑州两次,感觉二七广场站和体育馆站距离有点近,只有六七百米的样子。建议把二七广场站和体育馆站合并,站点设在两者之间没有大树的百盛百货门前。”

  移栽法桐 郑州早有成功范例

  “早在2001年夏天郑州就有了成功移栽法桐的先例。”郑州市园林局一工作人员说,当时对中原路百花路口以西路段拓宽改造,金水路也在进行综合整治。在此之前,扩路都是把树一砍了之,那次采取了把中原路的法桐全部移植到了紫荆山附近的金水路上(如图)。

  省会一家媒体的记者参与过那次移栽法桐的报道,他说:“虽然是首次移栽,但效果还不错,据后来园林部门的统计,成活率达到87%。” 而后,绿城广场、文博广场等处比较大的法桐基本上都是移栽过来的。 (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文 晚报记者 王梓/图)

 (编辑 徐珂珂 李析) 

( 作者: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