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首页图片

新密古衙让人揪心 拟投5亿打造"中原平遥"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7-07 16:18:41 来源: 人民网河南视窗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全国现存沿用时间最长的新密古县衙。(王宁 摄)

  经济和文化原本就是冰炭难以同炉,如何让古老的文化发挥经济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古老文化的潜质作用。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新密县衙是全国现存沿用时间最长的新密古县衙,然而在众多媒体的关注下,其依然在经济和文化之间步履艰难。近日记者针对这一特例进行了调查。

  历经破坏,新密古衙让人揪心

  据史书记载,在全省100多座县城中,新密老城是目前唯一一座保持原貌最好的古城,被誉为“中原平遥”。

  作为全省目前唯一一座基本保持原貌的古城,新密老城区的古建筑比比皆是,“价值不在平遥古城之下”。虽然为了保护这些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上百位农民自发地开展了救护行动,有人奔走呼吁,有人动手修缮摇摇欲坠的古建筑,也有人慷慨解囊……

  然而,面对日益艰难的古城保护困局,民间保护者的努力,无异于杯水车薪。古城保护难题当如何破解?

  近日,记者走进小巷纵横的新密老城,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遗留给新密古城一地“宝贝”。

  因老城地下煤炭开采等原因,1979年之后,密县县城政府机关陆续搬迁,在老城西部建立了一座新城,此后,被当地人称之为“老县城”的新密老城没进行过商业开发,基本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原貌,现存古建筑群7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多处、古代民居300多处。专家们认为,作为一个封建县城的建筑要素,新密老城区县衙、民居、街道等旧时建筑格局仍然相对完整,其价值不在著名的山西平遥古城之下。

  记者来到古县衙,只见钟鼓楼、照壁、大门、戒石坊、月台、卷棚、大堂、二堂、三堂等古迹虽历经风雨,却是风韵犹存。

  据当地导游人员介绍,从公元616年开始,这座县衙一直作为隋朝至清朝各个朝代的县衙使用,历经多次修整,形成了占地2.2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五进院落蔚为壮观。民国至解放后一段时间,古县衙仍然是当地政府的办公场所。

  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经受岁月风尘的洗礼后,新密老城的古建筑已是日渐衰老了。

  据介绍,新密政府机关迁入新城后,闲置的古县衙也被打入“冷宫”。见无人管理,有人在县衙大堂打煤球,有人扒走门窗、砖瓦盖自家的房子,一些外来讨饭、拾荒者一度在此栖身,到了冬天,有人还拆下县衙的椽子生火取暖。

  新密古县衙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使用了近1400年的县衙监狱。解放后,该监狱仍作为当地看守所,一直使用到2003年,这座监狱由此创造了全国监狱使用之最,堪称世界监狱史上的一大奇迹,当地人欲据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新密县衙监狱基本保持着古代青砖蓝瓦木结构的牢房原貌,省文物局原局长、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杨焕成考察后指出:“全国其他地方如内乡、叶县的古县衙监狱,大部分已经不存在了,现有建筑都是后来恢复的。新密古县衙监狱的建筑物基本保存完好,可以说是古县衙的特色之一,它对于全面研究古代衙署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8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新密古县衙发现了地牢、水牢等神秘的地下建筑。令人遗憾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水牢的那处宅院被房管部门卖给个人建房子,挖地基时,曾挖出了水牢遗迹。由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水牢遗迹当时并未被发掘出来,而是填土在上面盖上了房子。

  

  全国现存沿用时间最长的新密古县衙。(王宁 摄)

  民间抢救,遭遇经济困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新密县衙的古建筑保护耗资巨大。

  据新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人士介绍,该所的办公经费每年不足万元,修缮文物经费匮乏,而民间力量,已成为保护新密老城的生力军。目前新密老城区已发展文物保护员120余名,发现破坏古建筑的情况文物保护员会及时阻止,并向文物管理部门报告。

  2002年,老城南街退休的马根拿出积蓄修缮古县衙,又先后借债。在马根夫妇带动下,当地36位老人也积极献计出力,他们年龄最大的84岁,小的58岁。为修缮古县衙,老人们四处收集古砖瓦,还当起了搬运工,从县衙中清理出上千拖拉机垃圾。

  如今,新密古县衙又恢复了昔日亭、台、楼、阁、榭、桥、坊、池齐全的建筑格局,布展了封建社会的酷刑刑具、刑罚泥塑和新密古今名人资料等,被誉为“华夏第一衙”。

  显而易见,历史文化厚重的古城,是新密的宝贵财富,但仅靠民间力量保护是远远不够的。新密古城保护困局如何破题求解?这个问题引起了新密市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今年2月21日,新密市邀请20多位全国知名旅游策划专家,为新密古城如何保护开发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专家们认为,新密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融古代官署文化、市井文化、宗教文化、风水文化为一体,汇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七代建筑精华于一身,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河南古建筑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牛宁建议,新密老城古建筑主体基本存在,恢复原貌的任务不大,以省内独具特色的古城历史建筑为载体,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内涵,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新密市的龙头旅游产品。

  古城保护开发已被列为新密市的重点工程。日前,新密市成立古城建设指挥部,计划投资5亿元,对老城区进行整体保护性修复开发,新密市委书记王铁良明确要求,“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

  按照规划,新密古城将分设观赏、朝觐、小憩、娱乐、美食、购物、客栈七大功能区,新增明清商业步行街、古城牌坊、钟鼓楼广场等60多个景点,将来,游客不仅可以充分领略古城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的中原民俗文化,收藏新密特色纪念品,还可欣赏古代县试、县官出巡、法海寺朝暮课诵、城隍出巡等特色文化表演。

  

  不久,“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新密古城将以靓丽的身姿出现在世人面前。

  

  全国现存沿用时间最长的新密古县衙。(王宁 摄)

  官方投资,难载经济负重

  新密县衙老馆长马根告诉记者,今年2月在众多媒体的关注下,新密市有关部门邀请清华、同济、复旦大学等国内14名知名旅游策划专家,对新密古城的开发保护建言献策。新密古县衙及周边古建筑的“命运”将有大转机:新密拟投入5亿元,对新密古城和县衙进行“包装”和改造。

  专家们认为,新密古城及县衙景区处在开封、郑州、登封、洛阳一线旅游黄金带,具有较高的文物和旅游开发价值。既占有资源优势,也占有区位优势,是建设文化旅游休闲景区的上佳选地。专家建议,新密古城及县衙开发不能偏废中原民俗文化与市场经济两条主线,要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地打造集游览、观光、体验、娱乐、餐饮、休闲和度假于一体的大旅游发展体系。

  新密古城,实为新密市老城区,为隋代至民国期间密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心城区占地1.5平方公里,其中历史建筑群、古民居、老街道格局没有改变,保存基本完整,且古城建筑中渗透了丰富的建筑理念,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县城中的县衙研究价值尤其突出,古县衙始建于隋代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距今1393年,占地35000平方米。通过前期的整修,大门、仪门、戒石坊、大堂、二堂、三堂、监狱、莲池等建筑已基本恢复,是国内建衙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县级衙署。此外,古城中的法海寺、城隍庙、关帝庙、火神庙等其他文物遗址现存也较为完好。

  新密计划投资5亿元,经过市场运作,力争在三至五年内,把“养在深闺人不知”的新密古城及县衙景区推到世人面前。

  政府投资能否推动新密县衙良性发展?曾经多次撰文报道此处古迹的张鹏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个人投资,给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国家投资给国家带来许多包袱。我以为最好的办法,实行股份制,让企业参股,为新密千年文化的承传做出贡献。这无疑是一个新的路子。”

  (编辑:徐珂珂)

( 作者: 杨广现 王宁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