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原网评

政府公信力不足是地方 债券市场遇冷的原因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5-21 08:51:25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据《人民日报》18日报道,40亿元总额的2009年河北省政府债券5月7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截至当日收盘,该债券全天没有成交。同期上市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债券和陕西省政府债券,也未能逃脱零成交的怪圈。地方债面临着一级市场热情衰退、二级市场交易清淡的尴尬。

  究其原因,有一种解释认为,“零成交”背后是“零信誉”,地方政府公信力不足是地方债券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解释的背后,人们选择是否购买地方债券的理由,似乎不是基于经济人对利润的关注,而仅仅是出于社会人对债主的不满。显然,这应该不是问题的真相所在。事实上,地方债虽然纳入省级预算管理,却是“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并代办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因此在债务风险上和国债其实是基本相同的。先后发行的各地方债券,由于发行时市场环境不同,其票面利率也并不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地方政府的信用水平存在差距。

  作为地方债券的潜在投资者,人们是否愿意投资地方债券,当然首先要考虑的是收益水平。即便投资地方债券和投资国债一样风险很低,但其1.6%左右的票面利率,显然对普通投资者缺少吸引力。除非地方债券跌破发行价很多,否则对于二级市场普通投资者来说,至少在目前央行尚未宣布进一步降息的利率水平上看来,是很不划算的。

  如果说一级市场上还不乏一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大机构、大银行,对他们而言充其量只是减少一些预期收益却不会有多大的亏损风险,完全可以作为优化资产配置的一种手段;那么在二级市场上,普通投资者在购买自愿的前提下,却不会有多大热情对利率超低的地方债券“积极响应”。更何况,在跌破发行价的市场上,大机构交易持有的债券即意味着亏损,它们必然倾向于将手中地方债券持有到期。二级市场上交易清淡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编辑 徐珂珂 李析)

( 作者: 盛 翔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