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考古:为郑州在中华文明中“定位”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5-19 08:25:59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2004年11月5日,对郑州人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在郑州举行的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年会上,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士光宣布,郑州可与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七大古都一起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郑州是古都,古在哪儿?”——几年来,戴着“八大古都之一”光环的郑州,不时遭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和压力。

  针对种种质疑,郑州市从事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机构,只有通过考古发掘,才能证明“郑州”作为古都的辉煌。令人惊喜的是,2004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大师姑夏代城址以“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城址,它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夏代城址考古的空白”,荣获“200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为郑州“古都”添上了“神来之笔”。

  如果说此次获奖让郑州市文物工作者首次品尝到丰收的喜悦,那么到2008年、2009年,郑州市考古研究院发掘的新郑唐户遗址、荥阳娘娘寨城址连续入选2007年、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则进一步展示了郑州考古的实力,“古都郑州”这一称谓,越来越令世人信服。而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看来,郑州考古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中原地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只要施工,就有可能遇到文物,因为搞不好你的机械下就是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张松林的话,体现出一个作为入行30年 “老兵”对郑州文物考古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而“下一步,我们还要寻找管国、郐国、东虢国等封国遗址,甚至要找夏王陵、商王陵、甲骨文。”

  娘娘寨城址考古新突破

  入选“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荥阳娘娘寨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寨杨村西北。2008年6月以来,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的勘探。娘娘寨遗址是郑州地区首次发现和确认的西周城址,其重要学术价值在于:娘娘寨城址是继北京琉璃河燕国都城遗址之后发现的第2座布局较为清晰的两周城址,不仅填补了河南省西周城址几近空白的缺憾,而且对于建立两周时期居址遗存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重要意义;娘娘寨遗址的发掘,证明整个西周时期,郑州地区的商遗民文化因素占据主导,典型的宗周文化因素很少,这对探讨中原地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文化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重新认识宗周文化因素在各地演变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

  “咱们中原人类早期活动遗址多,最早的文明就是在咱们这里形成的。这次娘娘寨城址的发掘,突出的第一点就是,我们从娘娘寨城址的发现发掘,证明了中原地区西周灭了商以后,中原地区的文化一直是商文化为序列发展;第二,自从娘娘寨遗址发现后,仅仅在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新发现了30多处西周遗址,引起了郑州地区西周考古新突破;第三,娘娘寨遗址发现后,我们通过做工作,陆续又发现了与祭伯国、东虢国两处西周封国城址有关的重大线索,为我们探索西周封国遗存提供了可能。”

  原来,郑州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发现两周遗址,而史料记载,西周灭商以后,中原地区有几十个重要封国,如周文王弟弟的封地就在郑州,叫东虢国;周武王弟弟的封地也在郑州,还有其他封国,如郐国、补国、密国等,但自考古学诞生近百年来,不仅在郑州、河南,甚至在山东、江苏等地,连一处西周封国城址都没找到,这成为全国西周考古的一桩怪事。娘娘寨遗址发掘以后,通过研究发现,周灭商后,典型的宗周文化因素对中原地区的影响特别小,中原地区是以商文化因素为主导而发展的,正因为这个原因,以前考古人员很少发现西周遗址,即使发现一些西周遗址,也都简单的将其归为商代。张松林高兴地表示,这一重要发现,也证明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一直是强势文化,从黄帝文化开始到夏文化再到商文化,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文化发展链条,并且连绵不断的继续向前发展。

  一步一个脚印的崛起

  据了解,目前郑州考古研究院在近160人的队伍中,有4名正研究员、12名副研究员;学历上,1名博士、13名硕士、20多名重点院校的专业本科生、此外还有近100名技术工人。近几年来,单位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除考古工作外,还有古建筑保护、文物环境影响评估、大遗址保护规划与设计、科技考古等等。

  从近年市考古研究院发展历程看,2007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率先在全国文物考古单位中导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是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优秀的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

  2008年5月19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揭牌。

  2009年3月10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考古权威专家李伯谦,古文字专家郝本性担任外聘顾问,以进一步健全学术研究和科学决策机制,全面把握郑州历史文化遗产的重点研究方向,指导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发展和重大课题立项,深入开展科研攻关项目,提高科研实力,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交流。

  经过辛勤努力,考古研究院这几年独立编著专著14部,每年发表的科研成果30多项,目前已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项、全国考古发掘质量奖1项,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2部,此外,去年还获得了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的殊荣。

  考古发掘悠远文明

  “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向钱看,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考古,不仅仅是研究科技发明、文化发展,而且是从各方面了解人类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张松林说,人从猿人变成新人,花了几百万年,而一万年以来,人类发展更为迅速,尤其是进入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文化演变的规律是什么,人类哪些文化是最优秀的,那些需要继承、哪些需要摒弃,都要通过考古的手段来研究。考古是通过物质文化史的研究,来发现人类的生活规律。实际上,研究古代的东西,正是为了研究今后。不了解过去,就不会了解未来——考古学的重要性就在这儿。”张松林严肃地说。

  的确,中原地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是也不是无限制的丰富。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现代化技术的提高,对文物的破坏也更为快捷,现代挖掘机、铲车、大型机械施工,一座墓葬一铲车就挖没了,一星期就能把一座遗址挖个精光。张松林心痛地说:“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还是因为从事文物考古工作的人员太少,老百姓不理解。我们这一代人如果不承担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很有可能我们的后人就不知道古人是怎么回事,甚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无古可考。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一件,这件永远就没有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张松林郑重呼吁,“郑州可以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东西太多了,关键是大家要共同保护好——这是咱们的软实力,很有可能今后变成咱们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出现的古迹游、收藏热已经向我们透露人们在精神层面对文物的追求越来越高,社会经济越发达越进步,对文物的热爱程度越高,所谓‘盛世藏文物’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多保护一点,等于给我们的子孙多保存一份无价的财产。”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郑州考古研究院正在繁忙地进行多项工作:如具茨山岩画调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尤其是由所升院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业务范围进一步增大,仅今年就要进行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新院址建设、大遗址保护勘察设计、古建筑保护维修、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等等。

  “考古是块大蛋糕,别把这个事业当成一个小烧饼,小烧饼都给一个人吃也不挡饥,而只有做成大蛋糕,别说给你分一小份,分一块都能抵几百、几千个小烧饼。”说到考古事业的发展,张松林提出,“资源都是国家的,有的单位资源闲置,别的单位却不能用;有些部门是穷得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有的却拿着钱出去乱花。如果行业间能互相配合,这个事业不是发展得更快吗?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统筹,发挥我市资源优势。”

  有人提出,河南省是我国现代考古学的发源地、全国考古学界的“风向标”,而纵观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10年来的考古发现、研究成果、队伍建设和长远发展目标,将他们称之为河南考古“风向标”里的“定风珠”恐怕也不为过。“寻找商王陵也不渺茫,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课题组出去调查、钻探,现在已经有了一些线索。”张松林的话,让所有人对郑州考古有着更高、更远的期待……

( 作者: 日报记者 左丽慧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