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魔术热潮下的宝丰魔术产业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4-30 09:42:04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说起赵庄真奇怪,肚皮上面切青菜。家有楼房他不住,偏到城内把房买。魔术道具当彩礼,对象专挑江湖客。”这句流传在河南宝丰县赵庄乡的顺口溜,有趣地揭示出中国魔术之乡的特点。最近,随着魔术的升温,宝丰农民魔术师开始频繁地到外省甚至国外表演,30多名农民魔术师应邀参加湖南卫视、辽宁卫视的娱乐节目拍摄……

  宝丰魔术的发源地在赵庄的周营村,被称为赵庄女魔术师台柱子的周营村村民陈秀云说,魔术让村子变富了,很多外地人也落户在周营村。小小的魔术改变了一个村庄,如今的周营村,光组建的表演团体就有100多个,年演出收入1000多万元,占农民全年收入的3/4。它打破了农村固有的作业模式,并辐射周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产业链。

农民魔术师的“飘桌子”魔术。

  乡里的国际魔术节

  2009年4月29日中午,河南宝丰县赵庄乡周营村。

  村党支部书记徐电伟刚吃完饭,就到村委会大院魔术会场里忙活了。他抓起一圈铁丝递给梯子上的下属说:“再紧一圈,抓紧时间。”

  马上到来的5月1日、5月2日,赵庄乡第四届魔术节就要开演了,周营村作为魔术节的第二大会场,将迎来国际魔术师和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魔术爱好者。徐电伟有点紧张,前几天又重修了村委会的大礼堂,吊上了五颜六色的小旗子。“今天收拾礼堂卫生,明天还得去院子里搭5个大棚。”

  魔术节的主会场设在赵庄乡的“魔术大观园”里,工作人员也在忙个不停。董事长助理阿二伟说,这一届的魔术节会更热闹,将有国际著名魔术师与本地的农民魔术师同台献艺。

  赵庄乡一位开三轮摩托的师傅对魔术节很期待,说每年的阴历四月初八乡上都举行规模不等的民间魔术节。

  赵庄真正意义上的首届魔术节举行于2002年的5月19日,地点即在周营村。“当时全乡有20家魔术艺术团500多名民间艺人参与演出,观众来了5万多人。”一位熟悉情况的乡政府干部说,第二届魔术节举办于2004年,主会场也在周营村。

  阿二伟告诉记者,魔术大观园于2007年成立之后,主会场才撤出周营村。“说赵庄是魔术之乡,其实赵庄魔术起源地在周营。”阿二伟说。

  魔术节也来源于周营村的“日子会”。徐电伟说,村里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有举行老日子会的习俗,每年的阴历四月初八,一些老艺人都会集聚在一起展示魔术手艺,渐渐地这个传统留了下来。

  有趣的农民魔术师

  农闲时就随团表演魔术,20多年来,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月收入数千元

  听说记者要找一位农民魔术师看表演,徐电伟呵呵笑起来:“这太容易了,我给你随便抓一个。”

  黑脸汉子卢江河就这样站在了记者面前,他拖着一个大皮箱,露出舞台上面对观众训练有素的笑容。卢江河可不简单,在自己家的客厅里,他一面打开盛放魔术器具的皮箱,一面翻着自己的手机短信。“喏,这是前两天中央电视台《小崔会客》邀请我,但我太忙,没工夫去。”少顷,他又说:“我也不知道电视台为啥找我。啥叫声名远扬?估计这就是。”说着,他穿上魔术服,将道具一件件都整合起来,步出自家院子,来到胡同里。

  他的魔术开始了。他先表演了一个简单的“空手取香烟”。只见他张开双手在空中摆了摆,一晃,指间立即跳出了一支燃着的香烟。扔了,再晃晃手,又出现一支。连续变出4支来。

  “别急,这只是开场热身。”他笑着说。之后他又表演了变乒乓球、纸袋花箱、扑克牌等魔术。出手干净利落。

  “飘桌子”是他比较得意的一个魔术。他站在胡同里,将一张特制的小桌子“飘在”半空中,随意地动来动去。

  “你这里面肯定有机关。”记者走近察看。“别套近乎,不给你看。”卢江河笑着说。

  回到客厅,他就教了记者几个简单的小魔术。“就这几个,你就够用了。”卢江河说。

  卢江河今年41岁,周营村普通农民,家有8亩地,农闲时就随团表演魔术。20多年来,他的足迹已遍布全国各地。更多的是到平顶山、汝阳、孟州、登封等地表演魔术,当天去当天回,一个月表演40多场,月收入数千元。

  他的魔术大多是和自己的老父亲学的。现在,他19岁的儿子也在郑州一家会所表演魔术,他的爱人做魔术服装。

  魔术之乡的历史渊源

  最早有关魔术的记忆是在唐宋末年,当时村里就有玩木偶、变戏法的艺人

  像卢江河这样的农民魔术师在周营村有很多。据村民讲,由于耳濡目染,各家各户的人都会一两手儿。当地有句顺口溜:“上自七十九,下至刚会走,跳唱表戏法,人人有两手。”

  “顺口溜有点夸张,年纪大了手脚不灵活了,所以大多数是年轻人在搞。”一位村民笑着说。

  周营村村民不但表演魔术,还自己加工魔术服装和道具。被称为赵庄女魔术师台柱子的陈秀云现在做起了魔术服装设计师。陈秀云这两天正忙着为即将举办的第四届魔术节赶做服装。“平时,全国各地的表演团在我这里定做服装的很多。以魔术服装为主,还有歌舞服装。”

  徐电伟说,周营全村1700多口人,家家户户都在表演魔术,是全国第一个魔术专业村。

  徐电伟打开村委会陈列室的门,向记者展示有关魔术的“老古董”。这一件件老艺人所使用的道具无不在印证着“魔术之乡”悠久的历史。

  在代代村民的口口相传中,最早有关魔术的记忆在唐宋末年,当时村里有玩提线木偶、变戏法的艺人。至今仍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周营村,圆周周,不唱大戏玩木偶,搭不起台子趁岸子。”

  元末明初,因土地低洼,天灾不断,穷苦农民为求生存携儿带女外出以玩木偶为生。后来与外地魔术艺人常在一起交流技艺,学到一些民间小魔术。从此,魔术成为村民养家糊口的主要手段。明朝万历年间,村里兴起菩萨庙会,就是现今魔术节的雏形。1924年,被邻里尊称为“三少”的村民徐富昌组织了剧团到外地进行演出。在他的影响下,这里的魔术盛行,村民在乱世中卖艺求生。

  据村民说,旧时表演魔术仅为贫苦人谋生糊口的手段,属“下九流”的行当,艺人有“死不入老坟”的古训,多自轻身份,远避他乡,且居无定所,曾有这样的顺口溜:“挑着担子下江南,睡的无边床,吃的百家饭。”

  旧时魔术传承多为以师带徒,后来才转为子承父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民刘文等人组织了第一批7个民间艺术团,出外演出并获得成功。

  经过数代人的改革创新,周营村逐步形成了自己粗狂、幽默、滑稽、神奇、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魔术。

  魔术之乡的魔术产业链

  民间艺术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当地演出服、道具、音响等10多个产业的发展

  如今的周营村,光组建的表演团体就有100多个,将演出市场打出国门,年演出收入1000多万元,占农民全年收入的3/4,不少村民家里有轿车、洋楼。

  魔术不但让周营变富了,而且还辐射到了周围其他村庄。

  赵庄乡现有各类演出团体632个,占宝丰县的2/5,占全国1/10。从艺人员1.1万人,占宝丰县1/5,占全国1/10。被文化部乡土艺术协会授予“十大特色文化乡镇”称号。

  如今赵庄的魔术团体已发展为以魔术为主,歌舞为翼,杂技、小品、武术为辅的多元化演出团体。年收入9000多万元,演出范围遍及全国及缅甸、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宝丰红玫瑰魔术歌舞团团长靳延勋说,每次去演出都会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场场爆满。

  魔术已经成为赵庄的支柱产业。在赵庄乡的50余家私营企业中,百万元以上的有8家,50万元以上的有20家,10万元以上的有22家。民间艺术的蓬勃发展还带动了当地演出服装、道具、音响、大篷、运输和广告设计等10多个产业的发展。

  赵庄魔术产业的发展过程,演绎了“宝丰现象”。目前,宝丰县民间表演团体已有1400多个,是全国闻名的魔术道具生产基地,魔术产业从业人员有5.5万余人,宝丰魔术已经成为河南省农村一种独具魅力的文化现象。

  2008年,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并投入使用的赵庄魔术大观园、赵庄魔术商贸街、中原文化影视城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完成了赵庄魔术产业园区的总体规划,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魔术商贸街已入住文化产品经营户30余家,涉及魔术道具研制销售、魔术培训、大篷制作、灯光音响、歌舞服装等五大类300多种文化商品,远销20多个省市,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魔术文化专业市场。

  “农忙务农,农闲从艺,魔术致富。”赵庄艺人这种“一手挥魔棒,一手握锄柄”发展经济的做法,被有关专家称为“以非物质方式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大创举”。

( 作者: 郑州晚报记者 牛亚皓 文/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