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标题新闻

承传统出新意 把拜祖大典办得更出色更精彩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2-18 17:39:18 来源: 中原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二是在系列活动上注入新元素。三年来,省组委会、市执委会十分注重结合年份特点,选择社会热点,关注舆论焦点,不断展示新亮点,推出闪光点,激发兴奋点。戊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相关活动的安排、仪式仪程的设置等方面,做了许多开风气之先河的探索尝试。今年的系列活动仍要有新的看点。

  我举两个例子:一是刘石平大师画展。刘石平,1921年生于我省济源市轵城镇,1942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当时中国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重庆国立艺专(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学习,师从丰子恺、林风眠、傅抱石等艺术大师,与吴冠中、李可染、席德进师出同门。刘石平先生的画作,融会中西,生动传神,在人物、山水、花鸟、油画、素描等方面有很深造诣,涵盖各个领域,非常难能可贵。刘石平先生终生未娶,笔耕不辍,长年隐居山林,淡泊名利。刘先生酷爱京剧,于戏剧人物用功尤深,他画的京剧人物,画风直逼我国首屈一指的已故著名戏剧人物画家关良,在人物造型和神态刻划方面则独树一帜。代表作《南山悠然》、《夏夜纳凉》等分别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收藏。2009年1月5日,刘先生获得由中国网、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收藏界》杂志等16家媒体推选的"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称号。刘石平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传奇经历,为今年的拜祖大典提供了绝好的素材。二是今年的黄帝文化论坛,要以具茨山岩画为主题,浓墨重彩地进行研讨。具茨山(俗称始祖山)地跨新郑、新密、禹州三市,东西长40公里,此地正是史料记载的轩辕黄帝及其氏族活动的主要区域。具茨山岩画主要分布在具茨山脊及南坡向阳的砂岩上。据不完全统计,具茨山岩画的存量达3000多处,在具茨山发现的圆形、方形、条形、网状等岩画符号及其排列组合形式,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它与我国宁夏、江苏、内蒙、广西等地已发现的岩画形式不同,是我国另外一种岩画的表现形式。具茨山岩画的重大发现,对于黄帝故里的确证、史前中原文化的研究、上古人类社会的活动,提供了又一类新的实物依据。岩画作为一种原始人类没有文字之前文化的最大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是在市场化运作上推出新举措。去年,黄帝故里建设基金会在拜祖大典期间正式挂牌成立,改变了海内外众多捐赠无机构受理的状况,拓宽了黄帝故里保护、整修、建设的资金渠道。但是,这对于改善黄帝故里景区日趋严峻的周边环境、日益繁重的接待任务、日渐局促的拜祖场地来说,还是杯水车薪。在今年的拜祖大典活动中,要引入市场机制,开发市场潜力,发挥黄帝故里建设基金会的投融资作用,减轻政府压力和财政负担。市场化运作要坚持与大典主题相一致,与央视整体策划相一致的原则,通过招商宣传,确保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获得充足、稳定、可靠的运作经费。为省内外企业提供良好的营销平台、优质的广告服务、丰厚的资金回报。

  四是在研究论证上实现新突破。省组委会、市执委会要延请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古都学会、中国社科院和我省的知名专家学者就新郑黄帝故里的确证、拜祖大典的沿革、意义等,撰写有理有据有份量的文章,在省内、国内各大媒体发表,在全国各大网站刊载。会后,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院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力争早出科研成果。市执委会可精选前两年黄帝文化论坛的精品要论,由省委宣传部协调省内各主要媒体、郑州市委宣传部协调市内各主要媒体集中刊发,同时在省、市知名网站上粘贴,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正确导向,为新郑黄帝故里提供更确凿、更翔实、更令人信服的理论和史实支撑。

( 作者: 徐 超 王静喆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