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原网评

诺贝尔奖得主英语不佳给现行教育一记耳光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10-10 08:33:47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摘得了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益川敏英的学术成果享誉世界,但他英语不佳,是其弱项,他本人也从未走出过日本(新华网10月8日)。

  身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日本人益川敏英竟然英语不佳,甚至为此拒绝出国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这在国人看来应该是不可思议的。当英语不好的人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理应从中发掘出一些东西并加以反思。

  众所周知,获得诺贝尔奖已是国人的普遍愿望和呼声,对于一些人来说,更是成为了一种心结。在此基础上,我国不但逐年加大了科研投入,使得我国摆脱了科研穷国的地位,而且还日益拓宽科研的国际化视野,使自己融入到科研的国际化浪潮当中,首当其冲就是在大学里推广双语(即汉语和英语)教学,大学毕业须过英语四级,研究生、博士生入学前须过英语关,在一些高校,要想评聘为教授、博导甚至都要以英语水平作为主要依据等等。

  此类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和科研人员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利于他们直接从英文科研成果中吸取养分。然而事与愿违,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英语非但没有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相反,英语砝码的过度运用还成为了他们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负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极具科研潜质的学生或教师往往由于英语不过关而与继续深造或晋升职称失之交臂。

  另一方面,也一定存在一些英语水平与专业素质都很突出的学生或教授,虽然对英语的熟练掌握有时候能够帮他们的忙,但对英语这门工具的学习毋庸置疑耽搁了他们的许多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习和科研的正常进行,因而在总体上还是弊大于利。

  完全有理由认为,诺贝尔奖得主英语不佳是一记响亮耳光。这记耳光不仅属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也同样属于学业评定和科研管理体制,正是由于英语作为一门普遍的语言工具本身被无限制地放大甚至达到顶礼膜拜的地步,才使得国人对英语的学习成为了阻碍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障碍物之一。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学习英语就不重要,而是说不管是英语也好,法语、俄语、日语也罢,都只是外语的一种,我们既要知道学习外语在增进国际交流交往中的巨大积极作用,也同样应该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不能无视自身的固有规律去办事,更不能够被英语牵着鼻子走,实行一刀切的懒惰管理模式。

  换句话说,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英语的工具本义,而不是使之神化,我们对英语的学习才算真正步入正轨。如果做到了这些,将是我国教育和科研领域的一大进步,并且,也预示着我们离诺贝尔奖的垂青更近了一步。

  

  

  

 

( 作者: 徐光木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