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特别报道:捧一把郑州热土当亲人供奉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10-08 08:13:58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张昌旦烈士牺牲后,收养他长大的本家叔叔曾来郑州领遗骨

  最后,他们带走了一把侄儿鲜血染红过的郑州土,为烈士立碑

  崇文镇王早岭村处于陵川县的正南方,作为该村为数不多的解放军战士,张昌旦的确让同龄人羡慕不已,直至现在提起他来,老伙伴仍在“妒忌”不已:“我当时没被选上,他是我们那批唯一一名参军的。”记者打探得知,昌旦原来是小名,这名在郑州解放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名为张振昌,在王早岭已没有亲人。

  年少时屡遭不幸的他在牺牲后,收养他长大的叔叔曾来郑州认领遗骨,他们最终带回去了一把被侄儿鲜血染红过的郑州热土,回家埋在坟里,为张昌旦烈士立碑。

  烈士姓名:张昌旦

  性别:男

  出生时间:1925年

  出生地:山西省陵川县崇文

  镇王早岭村

  所在部队:老2团

  战斗牺牲地:解放郑州战斗 时牺牲

  牺牲时间:1948年

  现在家人情况:目前家里没 有亲属

  讲述人:张昌旦的本家兄弟

  张振金、张昌旦儿时

  伙伴秦立昌、靳起付

  儿时一贫如洗,父母早逝被收养

  王早岭村虽然也是个山村,但离从晋城到陵川的公路不太远,所以和其他山村相比,找到这个村子没有费太多的周折。

  我们正在村口打听张昌旦家人的消息时,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主动过来搭话,“我就是张昌旦最亲近的人了。”

  这位老人叫张振金,1938年出生,今年已经70岁了。但说起张昌旦来,张振金老人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

  “虽说我和昌旦哥目前算最近的家属了,但我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也搞不太清。有可能我的爷爷和他的爷爷是兄弟,也可能是堂兄弟。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由于昌旦哥四五岁的时候就没有了父母,是我的叔叔把他养大的。”张振金说。

  张振金说:“张昌旦家真是一贫如洗,家里没有一分地,也没有一间房,借住在我家的草棚里。常年靠父母给别人打长工维持生活。四五岁时,张昌旦的父母先后去世,而和他血缘比较近的长辈也都去世,我叔叔看他可怜,就把他领回了家,一直把他抚养到能独立生活。”

  十二三岁,被日本兵抓去当苦力

  秦立昌是张昌旦儿时的玩伴,提起张昌旦来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张昌旦去报名参军时,他也去了,没有被选上。张昌旦是村里那一批想参军的年轻人中唯一一位被部队接收了的人,当时秦立昌还失落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和张昌旦在童年时关系很好,可以说是生死之交,其间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秦立昌回忆说。

  “那时候我俩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日军进入太行山,在陵川县城开始修建炮楼。有一天,我们俩在一处山坡上玩耍,被一队日本兵看见,五花大绑将我俩送到陵川做起了苦力。日军把我们当大人一样使唤,和成年人一起凿石、搬石块。早上天不亮就被日军赶起来干活,天不黑不会歇工。”

  在干活时,有日本兵在旁边不停地来回走动,如果有人动作慢,日本兵手里的棍子和鞭子就会打过来,嘴里还不停地骂着:“小土八路地干活。”

  “我和张昌旦都挨过鞭子,也受过棍棒的痛打。”秦立昌说,因为年龄小体力跟不上,有时实在太累,刚想休息一下,那边的棍棒和鞭子就到了,所以身上的伤总是不断。

  秦立昌说,有些人体力实在跟不上了,日本兵就会把他们捆走,以后在修建炮楼的工地上也见不到了,据说是被拖出去枪毙了。“这样的场面,我和昌旦见过多次。”

  新婚刚三天,毅然报名赴战场

  1945年,陵川解放,张昌旦是当时王早岭村农会的积极分子,家里的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分了三亩地,还分了三间房屋。

  又过了一两年,虽然是单身一人,但因为有了土地,日子也不像原来那样拮据了,此时他也到了结婚的年龄,并看上了本村的一位姑娘,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结了婚。婚后第三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来村里征兵。

  秦立昌说:“应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当时张昌旦的幸福生活,他也不会分到田地房屋,也不能翻身做主人。张昌旦对共产党怀着深深的热爱,所以一听说解放军要征兵,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顺利地参了军,没有顾上给家里打招呼,就跟部队走了。”

  张振金接着说:“参军后,大约过了半年时间,昌旦哥回来过一次,但在家里只待了一天,就又走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了音信。”

  解放郑州牺牲,村里人带回郑州土为他立碑

  再次得到他的消息,是陵川县马圪当乡张昌旦的一位战友带来的。那是郑州解放后不久,这位战友来到王早岭,对我们家人说:“昌旦在解放郑州时牺牲了,部队让家里人去领尸骨。”

  张振金说:“当时我还很小,记得是叔叔去的郑州,但到郑州后并没有领到昌旦尸骨。叔叔只好从郑州挖了一些土,就像带着昌旦哥一样,神情凝重地回到了家。到家后还专门把郑州的土下葬在祖上的墓地里,村里人说场面很大。”

  张振金说,张昌旦烈士的妻子在他牺牲后,在村里独身生活了三四年,后来在老人们的劝说下改嫁到了本村,现在已经去世。

  意外之喜

  找到解放郑州的“小炮手”

  老人左臂被炸伤致残,如今由善良儿媳照顾安享晚年

  12名解放郑州战役中牺牲的陵川县烈士中,其中有一名出生于平城镇杨寨村,他就是杨金明。但由于该村占地面积大,人口较多,这给寻访带来很大难度。令人欣慰的是,经耐心寻找,记者意外寻访到了一名参加过郑州解放战役的老战士“小炮手”王垒孩。

  寻找杨金明烈士家属未果

  来到杨寨村,一栋栋规划整齐的两层红色小楼映入眼帘,豪华轿车、气派的村委会、漂亮的村民楼、崭新的寄宿小学,走在杨寨村的街道中,切切实实感受到这个有着2000多人的村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

  在惊喜的同时,记者的寻访工作并不顺利,走街串巷拜访了十几位上岁数的老人,没有得到有关杨金明烈士亲属的任何线索,有的人感觉耳熟,有的则完全没有印象。

  意外找到解放郑州的“小炮手”

  在见到今年80岁的王垒孩时,老人拿着刚拔的萝卜正往家走。经过了解,王垒孩并不认识杨金明,但老人却参加过解放郑州战役,老人是炮兵,在战役中负伤导致左臂残疾。

  王垒孩生于1928年3月7日,1948年10月因负伤致残。老人由于年事已高,说话和思维都有些模糊。经村委会人员翻译得知,老人当时参军时,村里一共走了5个人,当兵打仗时都分开了,不清楚其他人的情况。在解放郑州战役时,他是一名炮兵,在一场战斗中,他英勇地冲锋陷阵,左胳膊被手榴弹炸伤致残。说到此,老人脱下棉衣拉起左臂袖子,这只胳膊肌肉已经萎缩,只有小孩胳膊一样粗细。

  随后,老人拿出一个紫红色带锁的小木盒,盒盖是抽拉式的,找了半天才在柜子上面找到钥匙,盒子打开,里面是老人的残疾证与退伍军人证,还有一个古老的钱夹,里面装了800元钱,这也许就是老人的全部积蓄。老人遗憾地说,参军时没有照相留念的机会,其他一些老照片也在妻子去世时丢失。

  善良儿媳照顾老人晚年生活

  交谈中得知,负责照顾王垒孩的一对40多岁的夫妻和老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原来,王垒孩老人在妻子去世后,又遭遇晚年丧子之痛,现在家庭的女主人是王垒孩的儿媳。老人儿子去世后不久,儿媳改嫁到了杨寨村,并和现在的丈夫生下了一个女儿。儿媳改嫁后,看着王垒孩孤苦伶仃地生活,儿媳和现在的丈夫商议把老人接到了家里生活,如今一家4口过得非常幸福。

 

  

  

( 作者: 本版文字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晚报记者 刘涛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