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特别报道:一部儿童剧和一场席卷全国的快乐风暴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10-07 07:53:48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潮动中原”系列报道之二十四

  核心提示

  9月10日,一场清新怡人的秋雨降临郑州,记者来到位于西郊的《快乐星球》拍摄基地,有幸目睹并亲历了这个被亿万青少年狂热追捧的快乐策源地。

  变幻莫测的灯光,悠长深邃的“时光隧道”,视觉冲击力极强的金属操控台,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科幻世界。风靡全国的儿童科幻剧《快乐星球》,就是在这里拍摄制作的。

  见到导演张惠民时,他正在专注地看着表演训练营的录影资料,《快乐星球》第四部的小演员们将从这里诞生。

  “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可张惠民这个孩子王却一路乐此不疲的当了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用我的不快乐为那么多孩子带来快乐,太值了。”

  “3亿儿童,嗷嗷待哺”

  文化体制改革中,最早投放市场的国产电视剧,每年都有大量类型多样、情感真挚的优秀作品涌现,但这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却有着不容忽视的缺失。

  张惠民说:“1978年至今,内地拍摄、播出儿童电视剧只有500多部、平均每年仅20部。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曾经用这8个字概括这个现状:‘3亿儿童,嗷嗷待哺’,儿童剧的数量极少,这是其一。”

  国产儿童剧如此匮乏,以至于每逢暑期档,电视台都要用86版《西游记》来满足孩子们的收视需求。可是一条20年也未能走完的“取经路”,怎能满足新时期3亿少年儿童的需求?

  “其二,儿童剧往往不儿童,许多儿童剧用的是成人视角,成人思维,是板起面孔来讲道理,孩子们接受不了过于沉重的成人元素。电视艺术首先是艺术,要让孩子情感上接受,肯看,然后在看的过程中悄悄把道理过渡给他们。如果孩子连看都不愿意看,道理再多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为数不多的少儿剧,也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张惠民不无遗憾地说。

  分别于1988年和1992年播出的优秀儿童剧《霹雳贝贝》和《小龙人》,也曾给一代孩子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但是,这些片子却很快销声匿迹,淹没在大量日本与美国的卡通狂潮中。相比较国外的《机器猫》《猫和老鼠》等剧集的长盛不衰,国产儿童剧似乎只能昙花一现。

  张惠民说:“其三,国产儿童剧往往后继乏力,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作品本身是一种依托,在作品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一定要将其做成一个固定的文化品牌,这样咱们的作品,才能有更长久的竞争力。我希望拍出更多真正属于中国孩子的作品来,这正是我们这个团队在做的事情。”

  抱着这样的信念,经过3年漫长艰苦的拍摄,2004年,我国首部大型科幻儿童电视剧《快乐星球》,终于横空出世,继而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且持久强烈的“快乐风暴”。

  仲呈祥先生在《快乐星球》第二部中央电视台首播新闻发布会上讲话时,称此剧“满足了3亿儿童对优秀电视艺术的精神追求和文化追求”,是一部“顺应时代需求而产生的作品”。

  包括即将投拍的第四部,《快乐星球》迄今已经有200余集,一部儿童剧能形成如此规模且后劲十足,在国内前无古人。难怪《中国教育报》撰文称此剧是“国产儿童电视剧迷局中的一场‘欢宴’”,是“一个奇迹”。

  “用快乐生产快乐”

  记者在《快乐星球》拍摄基地见到了一块醒目的标语牌,上面写着“用快乐生产快乐,用制度打造精品,向3亿儿童奉献快乐。”

  提起创作之初对于快乐理念的定位,张惠民感触颇深:“因为这部片子是给少年儿童看的,究竟提供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快乐理念,这是首要问题。”

  为此,张惠民特地从北京请来仲呈祥和李准两位专家,与编剧组座谈,最终明确提出:这部戏,是要宣扬为别人奉献,为别人创造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一创作命题。

  确定了“快乐”的理念,下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传达方式。说教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如果传达方式不当,起到反效果,反而把一个好的理念给糟蹋了。

  “怎样才能吸引儿童?居高临下的教育,肯定是不行的,俯下身子听他们说什么,这也不够,蹲下来和他们一起看世界,只是转换了一个视角而已,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回到童年。”

  2002年严冬,演员选定,充满童话和科幻气息的“快乐星球”,开始了营造构建过程。

  儿童题材的影片,有着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生产快乐”的过程,却充满着酸甜苦辣。

  张惠民说:“比如,为了不耽误小演员的学习,必须在暑期档赶进度,大人吃点苦没什么,孩子们也得跟着凌晨4点就爬起来,背着包排队等车,那样子着实令人心疼。”

  《快乐星球》采取的是同期录音,所以现场要保持绝对安静,更别说开风扇了。在温度达到40度的教室里拍摄,小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都遭了不少罪,第一部扮演“胖哥”的王新博捂出的痱子,愣是一个暑假都没下去。

  每看到小演员们为拍摄付出艰辛的劳动,张惠民都心痛不已:“这些小演员是用自己的‘不快乐’,用超出自己年龄和超负荷的劳动为别的同龄小朋友带来快乐。”

  虽然拍摄过程是辛苦的,但小演员们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拍摄之初飞扬跋扈、曾用烟灰缸“偷袭”导演的“胖哥”王新博稳重了不少。“金刚”贺双彬等动不动就上演“全武行”的调皮鬼也变得礼貌大方。家长对家里“小皇帝”、“小公主”的变化感到又惊又喜,《快乐星球》的寓教于乐的功能,首先在小演员身上得到了印证。

  2004年儿童节,尚在后期制作中的《快乐星球》要迎来第一次考验。与建新街小学的同学们零距离接触,接受小观众的评价。

  “这代孩子接触面、阅读量都很大,又看惯了外国动画,说实话,最初的时候我心里还真是有点忐忑。”

  这次“试片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强烈效果,《面包风波》中的神奇面包,《紧急减肥计划》中憨态可掬的“胖哥”达标跑步等场景出现在银幕上时,小朋友们都忍不住“咚咚”跺脚,“嗷嗷”大叫,恨不得冲上屏幕。第一集的45分钟,强烈的反应声达12次之多!

  《快乐星球》第一部在央视播出后,收视率“高开高走”,先后创下央视8套同时段最高收视率、少儿频道最高收视纪录。随后,全国几十家电视台争相播出,同名网站每天访问量高达上万人次。几千名小观众给摄制组写信,上万名小观众在《快乐星球》网站的“万人签名榜”上留言,希望能早日看到第二部的播出。

  人气旺盛的贴吧里,孩子们真挚表白道:“你已经把快乐的种子种在了我们的心田,成人之时,我们将亦不忘这曾经的快乐,亦不忘一个叫《快乐星球》的电视剧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观。”

  还有很多怀着感激之情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剧组拜访,《快乐星球》为他们孩子的成长过程带来了快乐和知识。

  一次,北京奥委会筹委会的一位同志带着11岁的孩子找到了剧组,双手递上名片,动情地说:“张导,我和孩子他妈都拜托您了,让这个孩子跟《快乐星球》一起成长。”

  张惠民疑惑了:“这地方郑州本地人都难找,您是怎么找到这来的?”

  北京客人诚恳地笑了:“我们一家3口都是《快乐星球》的忠实崇拜者,那还能找不到这地方么?”

  这样感人的事情还有很多,剧组把快乐播撒到全国,而全国孩子和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也为剧组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张惠民对记者重复了那句在很多场合都讲过的话:“孩子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一生中我一定坚持做好这件事。”

  “我对产业化充满信心”

  2007年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李成玉、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陪同下,专程来到《快乐星球》拍摄基地,了解《快乐星球》的拍摄、发展情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剧组研讨时提出:“你们应该有这种雄心壮志,在这个基础上做大做强,把这个戏做成产业。”

  领导的关怀使得张惠民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在文化产业背景下,将《快乐星球》做成品牌的信心。

  在国外,少儿影视剧的收入75%来自相关产品的开发,票房收入仅占25%。为什么中国的儿童剧做不到国外的那样长盛不衰?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搞好产业化。

  此前,国内影视作品并没有任何产业化经验,《快乐星球》对国内影视剧最有启示意义的其实还是它的一个整体推进自身良性发展的产业链条。

  早在2004年,《快乐星球》剧组就与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快乐星球》同名系列小说和漫画,一上市即受到少年儿童的追捧,销售量一度超过《哈利·波特》,位居全国5万多个少儿图书品种销量第二名。

  2005年9月,由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出版发行的《快乐星球》第一部剧照版图书一套26本上市,至2006年12月底,该书已发行近200万册,创下了中国图书市场上的奇迹。

  以文化带动产业,以经济促进文化,党的十七大,给文化创新产业带了全新的机遇,张惠民对于《快乐星球》的产业化也充满了信心。

  他说:“在各级领导的关注下,《快乐星球》品牌化进程正在稳步加快。目前,一个产业化开发格局已经形成:我们称之为‘固本开源’,‘固本’就是巩固核心产品,也就是电视剧《快乐星球》本身;‘开源’就是充分利用电视剧的辐射力,构建一个儿童产品体系,将”快乐星球“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形成电视剧、电视栏目、图书、音像等相互结合、相互推动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张惠民还透露,一个大型的《快乐星球》文化产业园区已列入发展计划,这个文化园区除了拍摄儿童科幻剧以外,还包括与之相对应的影视学校、儿童游戏产品、儿童文具类产品、儿童饮食类产品、儿童服装类以及儿童玩具类产品的开发。这个产业园区可以为少儿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并且将成为一个全国大型的儿童科幻片拍摄基地。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园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全国亿万少年儿童为之神往的“快乐根据地”,对郑州、对河南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 作者: 本报记者 余英茂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