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特别报道:龙起具茨孕中华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07-16 09:10:06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不到始祖山,就很难理解中华文明之根的真正内涵,感觉不到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悠久、博大与神圣!

  位于新郑市西南的始祖山,历史上称为具茨山,又名大隗山,是一座海拔1186米、面积40多平方公里的小山,她也许无名而渺小,在中国地图上都很难找到她的芳踪,然而,她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地位却无与伦比:人文始祖黄帝在这里出生、创业、立都,昂扬的中华龙也就是从这里崛起。

  风雨轩辕庙

  炎黄子孙血脉相连的纽带

  当我们再次攀登始祖山,重走始祖艰难创业路,拜访先贤,探寻圣踪时,茫茫烟雨中的风后岭、中天阁、轩辕庙时隐时现,让人几多遐想。

  始祖山,原名具茨山,也称大隗山。1995年更名为始祖山。放眼望去,始祖山峰如中天一柱,昂然挺立,背倚连绵起伏的嵩山山脉,如慈祥的老人,深情地俯视东方广袤无垠的黄淮大平原;云雾缭绕中,它时而曲身委卧,静若处子,一任风霜雨剑,时而昂首扬尾,动若巨龙,意欲一飞冲天。

  盘山公路蜿蜒曲折,沿半山腰盘旋而上,其山势险峻令人目眩。

  绕过一片青舍瓦屋的小山村,一硕大、雄伟壮观的根状雕刻大门映入眼帘,上书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于2003年2月19日到新郑考察时亲笔题写的“中华根脉”四个大字。

  过始祖山景区牌坊,拾级而上,越山门,但见门外南侧赫然矗立着“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石碑。绕天心石,穿林阴道,登中天阁,山庄内的亭台楼阁、绿树红花尽收眼底,其中的一幢石屋则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2006年3月29日国务院公布的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史书记载的轩辕庙。

  轩辕庙建于汉代,距今已两千多年,庙院虽几经兴废,然石屋犹存,依然坚强地屹立着。它坐西朝东,全用青石垒砌而成。门楣上镌刻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题书的“中华民族之母”匾额,屋内供有黄帝正妃、先蚕娘娘嫘祖塑像。石屋古朴典雅,颇有秦汉遗风,此为历代民众祭拜始祖轩辕黄帝之所。

  史载:当年黄帝驭龙升天后,群臣悲痛,百姓哀伤,纷纷以礼祭拜,追念始祖创业、建都、立国,肇造文明之万世功德。战国时《世本》中就说,黄帝仙去,大臣左彻即削木为黄帝像,率群臣建庙设堂虔诚敬拜。春秋时郑国执政子产就率群臣登山来此祭拜始祖,以后历代相袭,久拜不衰。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正值春暖花开,又是当年黄帝开国立都之日,近邻州县数十万民众都要翻山越岭,云集轩辕庙焚香诚跪、礼拜始祖,久而久之,竟成名闻一方的民间庙会。

  近年来,轩辕庙成为炎黄子孙血脉相连的纽带,前来寻根拜祖的炎黄子孙如潮涌,更有无数海外游子不远千里万里,来这里寻找自己的祖根,跪在始祖像前诚告:“始祖,我们回到家,找着根儿啦!”

  韩国华人、宗教界名流林允华从1996年起,几乎每年都要登上始祖山,恭恭敬敬向始祖上香跪拜,表达海外游子对老家祖庭的深深眷恋。还先后投入20万美元修葺轩辕庙、建设中天阁,打造始祖山黄帝文化游览区。

  始于西汉、建于山巅的轩辕庙,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洗礼,依旧这般坚强,从不低头倒下;始于黄帝殁后的敬拜礼仪,延续四千多个春秋经久不衰,至今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怎不令人神思飞越!

  轩辕庙铸就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不朽传奇,每天的寻根拜祖如织人流,就是一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常流常新、永远向前的文化之河,一条血脉相连、心心相印、情同手足、永不分离的民族纽带!

  风云际会处 时势造就英雄

  阅读始祖山,我们发现,它本身就是一部读不完的历史教科书,就是一轴风云际会、群星璀璨的英杰谱!

  遥想五千年前的历史风云,不由让人对眼前这座小山仰慕有加。不大的山体上,以黄帝时代开国功臣命名的山峰、洞穴、台石就达6处之多。

  同行的黄帝文化专家、新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赵国鼎,一边引经据典,一边指指点点,听着他的介绍,那峰峦、那洞穴、那岩石、那河流,真的就幻化成始祖黄帝和他的文臣武将,从历史云烟的深处向我们走来。

  云烟中,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在这里出生。春秋《国语·晋语四》载:“昔少典娶有蛟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文中所说的姬水,就是发源于始祖山间、流淌了千万年、今天的潩水河。1993年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召开的姬水河研讨会上,众多专家一致确认,潩水河就是上古之时的姬水。

  云烟中,闪动着黄帝登始祖之山,升于洪堤上,受神抵于华盖童子,遍访名师高士,讨教治国之道,东去大海,北上沙漠结公拜将、创业立国、定都有熊的忙碌身影。据史书记载,黄帝时期文臣武将有名有姓者多达160多人,其中许多人已化作地名流传千古。

  战国时《庄子·在宥》说:“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山,故往见之。”就在崆峒山上,师徒二人纵论治国安邦、造福天下黎民之策,探究人生之道,为后人留下一段尊师重道的传奇。

  《庄子·徐无鬼》描述了黄帝驾车迎接名师大隗真人的动人场面:“黄帝将见大隗乎始祖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隰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让后人永远记住了小牧童和他向始祖黄帝道出的治国安民的道理。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和宋《路史》则记述了黄帝寻访三公之首风后的神话:一日,黄帝夜梦一场大风吹尽天下尘垢,醒来悟出那位姓风名垢(后称风后)、神通广大的人,就是自己急需的治国安邦之相。于是就东到海边,拜他为相。

  靠着风云际会的文臣武将辅佐,黄帝结三公拜六相,在具茨山东麓下凿屯兵洞,辟驯兽沟,依风垢兵法《握奇经》练兵强军。后战炎帝于阪泉、擒蚩尤于涿鹿,统一万国,建都有熊,成就一统天下,奠基中华的千秋伟业。又用元妃嫘祖、四妃嫫母和雍父、仓颉、大桡、伶伦等百官,率子民在东至大海、西至甘肃陇右、南至湘江,北到涿鹿的广大地区耕稼穑,养桑蚕,织衣帛,制陶鼎、创舟车,筑宫室,造文字,制音律,占日月等。

  一时间,以始祖山、轩辕丘为都的有熊国人才荟萃,群星璀璨,光芒四射,创造发明层出不穷,辉煌灿烂的中华原始农业文明,让蒙昧混沌的人类迎来黎明的曙光。直至今天,我们这个世界上人们所享用的一切,仍然跳跃着五千年前始祖黄帝和先民创造发明时那艰难跋涉的身影。

  作为黄帝创业立国的大本营,给后人留下极其丰厚的圣迹古存。主峰风后岭,是以三公之首风后命名的,至今仍雄踞洧水南岸,尽展它陡峭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采。而力牧、常先、大鸿、太山稽也分别受封领地。常先口就在今天的风后岭南麓,大鸿山在风后岭南坡与新密交界处,力牧台在新密境,太山稽即受封于今龙湖镇太山村。

  千百年来,稍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人,都不会怀疑具茨山的古老与神圣,因为,它是中华之根、文明之源!

  圣山多圣迹 处处展现始祖黄帝遗风

  踏访始祖山的一山一石一水,你会发现,这里处处闪烁着始祖黄帝及其臣属创业立国时留下的圣踪。

  始祖山上黄帝活动遗迹遍布。首先来看山体,若从山下东偏南少许往上细看,两座山峰紧密相依,山头上天然形成的耳、鼻、眼、口和须髯依稀可见,神情庄重威严,酷似炎黄二帝,故人称二帝峰。

  始祖山东侧,下有深数十米的黄帝屯兵洞,相传当年黄帝带着他的兵马就在这里歇脚憩息;半山腰悬崖峭壁之上是嫘祖养蚕织丝洞,洞倒不深,仅可容纳数人,想必嫘祖白天上山栽桑树,采桑叶,夜晚回到洞中,与嫫母、女节等姐妹在熊熊篝火的映照下,时而拿桑叶喂蚕,时而摇起纺轮抽丝,时而又来回穿梭织帛,织就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第一个美轮美奂的文化梦想。

  山顶有蜿蜒十数里、石头垒成的黄帝城和春秋时人们为祭祀始祖而用石头砌就的轩辕庙;过轩辕庙,信步东去,见悬崖之上一块巨石,留有深深的脚印,这就是黄帝迎日推策处。当地老人说,黄帝统一天下之前,每天清晨就和军师风后一道,到这里喜迎冉冉升起的朝阳,接纳八面来风,共议治国平天下之策;对面那座相传是黄帝与嫘祖在此相偎观月的鸳鸯台,承载着多少他们相亲相爱的美丽故事。南麓上有黄帝女儿梳妆台,中有黄帝、雷公、岐伯三公祠,下有黄帝祠,西南不远便是广成山。山峰西北重峦叠嶂间,有黑龙潭泉流涌溅,潭旁一洞,洞中冬暖夏凉,相传是黄帝避暑洞。再往下便是黄帝后花园。

  我们说始祖山是中华龙崛起之地决非虚妄。前文说过,史载始祖黄帝生于姬水之畔,成人后就在这里寻仙访道,筑坛拜将,汇聚风后、力牧、大鸿、常先、太山稽等英雄豪杰创业立国。下山东去四五里,有一道六里长、二里宽的深沟,人言为黄帝驯兽沟,相传是黄帝训练百兽和士兵的地方。始祖主峰东北不远处有一自然山,山坳有一泉,当地人称自然山黄帝饮马泉,相传是黄帝征战回营后牵马饮水的必往之地。此泉与源自黑龙泉的孙家河汇流而成潩水,至姬河村东与由始祖山南麓白龙潭发源的石门河汇流,一路东南,直奔黄帝口(即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户遗址)而去。

  沿始祖山逶迤西南,翻越广成山,进入新郑、禹州、新密交界的大山深处,便见峰崖之间古树森森,石屋座座。当地村民史水旺介绍,很多游客看后,疑是原始部落居住地。层峦叠嶂的崖石之上刻有大量谁也不认识的神秘符号。1988年,许昌摄影记者刘俊杰到此拍摄乡村风光图片,偶然发现刻在石崖上的神秘符号。这一发现引起他的巨大兴趣,遂20年坚持寻找拍摄不辍。当他将这些神秘的符号摆到省内考古和古文字专家的面前时,专家们如获至宝,惊喜异常。郑州大学古文字学家、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是黄帝时期先民们结绳记事时留下的遗迹。中国周易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大均教授称,这一发现将造福子孙后代。

  看到所有这些,你不能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能不感佩老祖宗肇造中华文明的万世功德,不能不坚信今日中华龙,深得始祖黄帝庇佑,正借当今天时地利人和之祥云瑞气,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日的始祖山,在新郑市大力推行退耕还林,30年不辍,动员全民植树造林的艰苦努力下,变得更绿更美了。山巅之上建筑奇特的中天轩辕阁巍然耸立,与南面不远处正在建设中的“中华第一龙”并峙而立,两处景观浑然一体,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寻根拜祖、观光旅游。山间处处绿树成荫,姹紫嫣红,白龙、黑龙二潭流泉飞瀑,迸珠溅玉。山下青冈庙水库一汪湖水,清澈见底。岸边古禅寺内钟鼓鸣响,铃声悠扬,气象万千。这里2005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始祖山的神圣,就在于她承载了人文始祖黄帝肇造中华的无数创造与传奇,向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诉说中华根脉的源流……

  

  

( 作者: 晚报记者 王军方 通讯员 赵宪立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