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原网评

“法治指数”释放出来的多维信号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8-06-18 09:22:27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71.6”,这是2007年度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法治指数评估的最后得分。近日,当地党委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公布了这一得分。此举标志着我国内地首个城市法治指数诞生。据悉,此前我国仅有香港特别行政区从2005年开始建立法治指数评估体系,去年,香港法治指数评估的最后得分是75分。(6月16日《法制日报》)

  “法治指数”和“幸福指数”一样,关键看的不是指数分值,而是考察民生可感的生活体验。这种感性的认识远比理论评价和抽象数字来得实在和真切。当然,如果“法治指数”依托科学的评估体系,所得出的最终数字和公众感受的法治体验应该是合拍的。

  法治不单是权力和法律、权力对待权利的问题,还包括权利主体间是否互相尊重和对公共空间秉承最大限度的慎独自律。这就是平常所谓的公民法治素养问题。成熟的法治社会表明,全民守法,权利自持自律并尊重其他社会成员的权利,才称得上真正的法治社会。在我看来,寻常生活细节如是否闯红灯,是否随地吐痰,是否以生活惯性忽略法治常规的做法最能体现公众的法治素养。如果公众连这些法治小节都无法遵守,所谓的法治社会就会因为这些社会性的小瑕疵而变得支离破碎。余杭区的“法治指数”不由让人想到不久前“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上发生的一系列集体性违法行为,如此法治尴尬下的“法治指数”应该不会好到哪里去。

  “法治指数”作为一种量化性的法治评价,总和现实生活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误差。而且,一时一地的“法治指数”即便科学客观,但也必须放置于普遍性的法治国家层面下进行考量。一方面,余杭区的“法治指数”实践为全国提供了一个可资量化评价法治外延和内涵的标本,值得有关方面研究和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从更为广阔的宏观语境出发,这种小范围的法治评价需要升华普及。更重要的是,无论怎么评价,民生体验都是最重要的。而且,是否法治,也要打破一地甚至一国的地域制约,让跳出“三界外”的旁观者评价,似乎才更重要。

  

  

( 作者: 张敬伟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