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特别报道:导弹专家当起“鹅司令”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7-07-23 23:56:09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

  导弹专家、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这些都是何公玉老人的头衔,可谁也不会想到,何公玉现在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养鹅老头。导弹专家缘何养鹅呢?研究导弹他是行家,可对于养鹅他能成为行家吗?他最大的理想是发展鹅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的这一理想能够实现吗?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近日采访了何公玉,从而揭开了他回乡养鹅背后的故事。

  傻瓜失败等于零

  2007年7月20日,蒙蒙细雨笼罩中的武陟县大许庄村,一片宁静。村西头的小学校园已经空闲两年多,先前的学生合并到其他学校了,这次何公玉把它租了下来,准备为自己的鹅业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当记者与大许庄村村民谈起何公玉时,村民刘香梅说:“他刚出去了,好像是去找人修理电脑去了,电脑出了点小毛病,这两天一直用不成,很影响生意。”

  “怎么,你们养鹅还用上电脑了”?记者好奇地问道。刘香梅笑着说:“你不知道吧,老何人家是导弹专家。以前玩导弹,现在回来玩鹅蛋。把玩导弹的高科技用到了玩鹅蛋上,我们现在是在用科技致富。”

  正说话间,何公玉从外面办完事回来了。见到记者,他歉意地说:“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边说边把记者领到屋中。刚一坐下,何公玉就开始谈起养鹅的事情。

  何公玉,是他的学名,他的小名叫小方。但从小到大都没人叫过他的学名和小名,别人都是叫他“傻瓜”。

  在何公玉的记忆中,童年的生活过得很苦。那时候家里种的几亩薄田很难维持生活,父母经常提着筐子到地里挖野菜,幼小的他有时候也跟着父母去挖野菜。

  到了该读书的年龄,父母把他送到了学校。那时候,何公玉对读书还不知道是什么,只知道每天跟着村上的孩子一吃完饭就去学校,一到吃饭的时候就从学校回来。学习成绩是一塌糊涂,经常挨老师的罚。因学习太差,伙伴们给何公玉起了个绰号“傻瓜”。不曾想,“傻瓜”这个绰号却伴随了何公玉一生。

  到了中学,随着年龄的增长,何公玉渐渐懂事了,知道了父母供应自己读书不容易,学习也努力了,每次考试成绩都会提高一大节。中学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陟县高中。

  高中三年,何公玉可谓是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除了回家背干粮,其余时间都在学校看书。每次回家背干粮,他连四毛钱的车费都不舍得花,步行三个多小时走着回去,然后再背着干粮走着回学校。在高中读书期间,虽然何公玉学习成绩很好,但同学们依然叫他“傻瓜”。渐渐地,他也习惯了别人这样叫他。高考时,何公玉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四川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测量系(今电子科技大学)。

  回想当时的情况,何公玉笑着说:“别人都叫我‘傻瓜’,没想到我这个大傻瓜失败几率等于零。”

  导弹专家当起“鹅司令”

  进入大学后,何公玉依然勤奋好学。五年大学生活,他只回过两次家。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汉中一个农场工作。最先干的是在砖瓦窑厂当苦力,后来又干起了泥瓦匠、电工、电焊工等工作。这一干就是六年,比上大学的时间还要长,一直到1976年才开始干与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相关的技术活。

  因为在大学所学的是电子测量,他被调到某科研所从事导弹弹道测量方面的研究工作。终于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贡献给祖国了,那一刻何公玉在内心深处发誓一定做出来个样子。凭借自己大学的扎实功底,很快何公玉就成了科研所的主力干将,并且还接手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由于工作突出,所搞的科研项目填补了国内外多项空白,他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接见和嘉奖。1992年,他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8年,55岁的何公玉从研究岗位上退休了。但他并没像其他退休者一样,享受起了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而是选择了回老家养鹅。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给家人时,家人很不理解。妻子生气地说:“老何啊,不怪大家一直叫你‘傻瓜’,我看你真的是个地道的大傻瓜。你搞导弹研究是行家,可你回去养鹅却不一定是行家啊,搞砸了怎么办?”何公玉听完妻子的劝解后嘿嘿一笑说:“可真让你说对了,我就是个十足的大傻瓜,我非要养鹅不行。”说完头也不回提着包回到了河南老家。

  一到老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已80多岁的父亲,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公玉啊,你想搞就搞吧,但绝对不能让村上的人吃亏,咱得对得起大家,对得起良心啊。”何公玉听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他来到村干部家,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讲给村干部。他们听后都非常支持,纷纷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干,这让何公玉深受感动。

  就在回村的第二天,全村炸开了锅。搞导弹的专家回来要养鹅了,大家纷纷跑到何公玉家看新鲜。可大伙到他家一看,都笑了。连一个鹅蛋皮也没见。村上的群众这时开始了流言飞语,讥笑何公玉傻瓜傻透了。

  对于群众的不理解,何公玉并没过多在意,而是一心做起了前期准备工作。他和村干部多次去外地考察,并学习养殖技术。经过一段时间考察研究,何公玉认为一种四川白鹅在市场上很畅销,而大许庄在黄河边,地势低,水草多,正好养鹅。他就让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许继通召开村民大会,鼓励大家养鹅。可发动了很长时间,竟没一家村民愿意养。

  村民不养鹅一是不相信何公玉,他一个搞研究的专家,怎么会养鹅呢?二是觉得四川白鹅苗太贵,一只苗要6块钱而当地的苗只卖两块五毛钱。但许继通还是相信大许庄养鹅能致富,怎么能让大家养鹅呢?这时何公玉出了一条计策。2003年3月12号,何公玉的计划开始实施了,他首先从四川空运来1000只白鹅苗。何公玉摇身一变,由导弹专家变成了“鹅司令”。

  “鹅司令”用行动帮村民养鹅

  鹅苗购回来了,可如何能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呢?这一直是困扰何公玉的一个难题。

  既然村民不愿意养,何公玉自己就先实验。于是在75天后,第一批从四川进来的鹅苗长成了大鹅,他决定开始往外出售。这时每只鹅的体重达到了8公斤左右,而村民养的土杂鹅平均只有四五斤。收购鹅的人一看何公玉的鹅,立即拍板决定全部收购,价格是市场最高价。而村民的土杂鹅,收购者却一只不要,原因是个头小,毛也不好。这批鹅一只何公玉就挣16元钱,而村民的土杂鹅却没什么利润。收购鹅的人刚走没几天,就有40多个农户主动找何公玉进鹅苗。

  然而大许庄的养鹅热情没有持续多久,养殖户都来找何公玉,要求退掉鹅苗。因为2004年年末,河南爆发了禽流感。鹅苗没人买,就意味着刚刚发展起来的养鹅产业要夭折,对于恐慌的农户,再劝也是徒劳,何公玉把许继通找来,又来了次冒险的策划。

  “我不促销了,我反而要限制购买了,如果某一家养鹅,你要多了还不行,最多一百只,对于一个养种鹅户,你想多养鹅不行,一只种鹅限制购买三只鹅苗。”几个村干部这时率先交了定金,农户一看坐不住了。村干部先交了钱,村民又没了主意,但有了前一次的经验,他们想这次也跟着干肯定没错,于是哗啦一下子,村民争先恐后地交钱购买。

  这一次策划又大获全胜,禽流感过后,鹅价上升,这一批限购鹅最高时卖到四块九一斤,农户大挣了一笔。

  “鹅司令”的共同致富梦

  鹅养成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了进来。可如何做好鹅文章呢?如何把鹅的产业发展壮大?如何利用养鹅来带动更多群众共同致富呢?这是何公玉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随着养鹅的农户越来越多,何公玉组织全村20多家规模养鹅户成立了“大许庄村养鹅协会”。协会一成立,农户有一种找到了家的感觉,他们经常一起开会谈论如何饲养,如何发展。

  2003年,大许庄养鹅协会成员实现销售收入23万元,2004年,一跃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

  2005年,武陟县出台优惠奖励政策,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何公玉与几家养鹅大户一商量,决定成立自己的合作社,参与市场化经营。

  2005年3月,何公玉又与几户村民合伙出资12万元,注册成立了“豫北黄河鹅业发展合作社”。当年6月份,合作社就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万元。

  也是那一年,他们培育出了自己的品牌“豫北一号白鹅”,村民开始大规模饲养。

  如今,大许庄村已建成河南省良种鹅培育中心,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鹅苗培育基地。

  大许庄村民富了,外人看得眼热。全省各地及焦作周边县市的1600多农户纷纷跟着大许庄走上了养鹅致富路。

  对家乡,何公玉总是怀着一片赤诚,他说:“只要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就是再吃多少苦、受多少累,我也心甘!”

  采访结束,记者走出村很远了,一位70多岁的大爷听说记者来采访何公玉,冒雨追上记者说:“你可得听我说几句啊,傻瓜把俺村折腾得不赖,俺们今后都跟着他走,跟着他过好日子呢。”

  

( 作者: 记者李明德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