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原网评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心灵鸡汤”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7-06-06 05:58:40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这些天,一堆空空的瓶瓶罐罐,在不少人心里磕碰出令人玩味的回响。
  中国第一家“心灵超市”在上海开张10天来,部分商品卖到脱销。这几十元人民币一件的畅销货,不过是些贴着精美标签的空瓶空盒,名叫“离开办公室”、“睡够八小时”或是“不要失去自我”。

  这批舶来的“心灵补品”,因新奇而引得广泛关注。翻开近一周的报纸,伴随着“新鲜”、“有创意”的议论,更多的是费解乃至鄙夷:

  “我干吗拿10~100元去买一个平时当垃圾的瓶子、罐子或者牛奶盒”?“白领们靠这个摆脱矫情、困惑和烦恼,只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炒作消费者的‘紧张情绪’,以‘忽悠’作为手段牟利”……

  这些议论比“心灵超市”本身更耐人寻味。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传统价值观对社会转型期不同人群心态的分野,正失去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很多人也许还记得18年前电影《本命年》里的一段台词:“忙吧,没劲;闲吧,也没劲。上班吧,没劲;在家待着,还没劲……”这曾被视为典型的颓废心态而广受诟病。十多年过去,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远比《本命年》中所描绘的更为复杂和深刻。

  股市跌了又涨,住房不再分配,大学开始收费,汽车涌向家庭,网络无所不在……社会变迁引发的心理震荡,呈现为一种满足中的焦虑和进步中的迷茫。面对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之间日益加深的落差,人们该怎样滋养和谐、凝聚幸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灵超市”作为一种心理调解产品走上前台。它的“超常人气”以及遭人“鄙薄”说明,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诉求,科学分析和疏导大众心理,已经日益成为一种迫切需求;而面对这种需求,我们也许还重视不够、准备不足。

  在发达国家,每百万人约有500名心理学家;在发展中国家,这个数字是100名;而我国每百万人中只有3名心理学家。发达国家37%左右的心理学家从事心理健康与咨询治疗专业,而我国这类人才奇缺。与此同时,由于传统观念和知识水平的制约,公众对于“精神疾病跃居我国疾病发生率首位”的事实并不在意,甚至认为是耸人听闻。我们常常忽视他人的心理境遇,也对潜伏在自己身上的心理困扰浑然不觉。

  事实上,与漂洋过海而来的“洋补品”相比,我们有更多颇具特色的“心理中医”。无论是调解邻里纠纷的居委会、引导学生成长的辅导员,还是为特定人群排忧解难的妇联、工会,原本都是非常有创意的制度安排。只要摒弃过时的陈旧的手段,不断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它们完全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把班级、小区和企业变成和谐社会的活跃细胞。

  “心灵超市”提醒我们的社会管理者,在“离开办公室”、“睡够八小时”等需求暂时还无法完全满足,专业的心理干预暂时还无法到位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社会文化创新,推出比“心灵超市”更科学多样的“心灵鸡汤”。正视社会转型期日益凸显的大众心理失衡,以各种潜移默化的创新手段引导人们适当表达情绪和缓释压力,不仅应为,而且可为。 杨 健

( 作者: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