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独角舞 渐渐远去的舞步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7-03-27 01:34:32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 登封市君召乡胥店村前孟村的独角舞,又名独角龙,俗名独腿猴,是一种别具特色的民间文艺舞蹈。它表演形式奇特,在全国可说独一无二。看起来类似独腿高跷,但和高跷又有很大区别,高跷是人站在棍顶上走动表演,而独角舞则是人站在棍半部,双腿夹住棍表演。独角舞在前孟村及附近村庄非常流行,是人们陶冶情操、娱乐身心的一种民间舞蹈。据传说,独角舞在前孟村已流传了几千年。

  “别看我60多岁了,可现在真让我上场,照样能蹦两下!”说起独角舞,满脸皱纹的傅占军老汉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日前,记者走进胥店村,走进了已经远离人们视线的一种独特的舞蹈。

  传 说

  关于独角舞,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尧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洪水肆虐,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为了拯救百姓,尧派大禹治理洪水。大禹治理完天下的洪水后回到家乡嵩山,就在海西孟村扎下老营,昼夜不停地治水。身心疲惫的大禹最后竟累死在了前孟村东南的大石鼓堆上。得知消息的人们痛哭流涕地前去拜谒,谁知石鼓堆上却起了一股白烟,只见大禹化作一条独角龙腾空而去。人们为了纪念大禹,就模仿独角龙的样子,双腿夹着工具柄在地上蹦跳。

  更为真实的传说是明朝一位叫傅聚的人,是个跳独角舞的高手。有一次,洛阳知府到登封巡查,想观看民间艺术表演,登封知县就把傅聚找来,让他在县衙大堂上表演。那傅聚也确实了得,从堂下蹦到堂上,又从堂上蹦到堂下,舞姿矫健,花样百出,洛阳知府高兴得眉飞色舞,当场奖他银牌子一枚。

  兴 盛

  在傅老汉的家中,他边说边比划:“表演独角舞的主要道具就是一根木杆,木杆半腰安装一个踏柄,顶端有一个把手,因只有一条腿,人们就叫它独腿猴。木杆一般四五尺高,踏柄离地二三尺。表演时,人们手握把手,双脚踩在踏柄上,双腿夹住独腿猴蹦跳。”

  独角舞是一种集体舞蹈,小的时候,傅老汉就和同村的孩子们跟着大人们夹着棍子来回蹦蹦跳跳。“那个时候,只要农闲,村里人就聚在一起比试‘舞艺’。有单人跳的,还有多人跳的,花样百出。”

  不仅农闲,逢年过节,更是前孟村人大显身手的机会。大家身着戏衣,敲锣打鼓,声势十分浩大。经常应邀到邻村表演,基本上逢会必去。表演时,村民变成了演员。技艺高超的还能丢开把手,双手做出一定动作,更有甚者,有的高手还能一手握把一腿跷起表演。

  复 兴

  独角舞兴盛时期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傅占军老汉的热心组织,年年都出社表演。1995年,登封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还到前孟村指导编排舞蹈动作。市文化馆还下拨资金为前孟村独角舞文艺社做了“河南登封君召乡前孟村民间文艺社”的幛额和六十套表演服装。

  “现在会这种舞蹈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人打工的打工,挣钱的挣钱,很少有人把独角舞当作真正的艺术来传承……”谈及此,傅老汉心里很不是滋味。2003年至今,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种独一无二的舞蹈竟有失传的危险,2007年元宵节的大型民俗表演中,竟然没有独角舞的身影。

  为此,2006年,登封市文联向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提出申报登封市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市文联又重新挖掘独角舞的有关资料,并将独角舞列为大禹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尤为可喜的是,君召乡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君召”的战略目标,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前孟村独角舞的挖掘抢救。我们期待着,独角舞这一全国仅有的民间文艺形式能够长演不衰,从而在嵩山民俗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 作者: 记者 李晓光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