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面对意外巨款不动心 河南拾荒者感动他乡人(图)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6-12-22 08:37:47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耿峰军,这位来自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24岁拾荒者,面对捡来的巨款,他毫不动心,及时上缴公安部门,并帮其寻找失主。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证明了“河南人并不坏”。为什么一个拾荒者会有这种情怀呢?他在外生存状况究竟如何呢?他对家乡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呢?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面对意外巨款
    河南小伙不动心

    2006年12月14日,耿峰军像往常一样,一早起床把屋子简单收拾了一下,给旁边租住的邻居打了声招呼,骑着破旧三轮车就出门了。

    虽然天很冷,但他依然坚持每天都出去转悠,如果一天不出门捡些废品,那就有可能要饿肚子。



    他骑着三轮车,迎着风,蹬得很吃力。刚出门时候感觉很冷,但走了一段上坡路后,浑身热了,他把车停在路边解开上衣扣子,继续骑着车向前走。

    他边走边观察路边的垃圾桶,有时候还亮开嗓子用浓重的家乡音喊两声“收废品喽、谁卖废品喽”。响亮的声音,在清晨传得格外远。
    因为天冷的缘故,耿峰军骑着车转悠了一上午,收获并不大。

    最近一段时间,生意一直很不好,一天下来,也挣不到10元钱,有时候还赔钱。就连一天三顿饭也不够,但就这样还得坚持着,因为除了别的,他不会什么技术,更没做其他生意的经验,只好靠自己的力气去挣点小钱。

    中午12点多了,耿峰军还在街道上转悠,也不舍得去花钱喝碗稀饭,因为一上午没什么收获。在他所骑的破三轮车上,扔着几个捡来的塑料瓶子。

    耿峰军又骑着车走了一会儿,来到一个垃圾箱旁边,在那里扒拉了大半天,捡了几个破铁丝头。边捡边叹着气说道:“唉!看来今天又没什么收获了,转了一上午还不够中午吃碗稀汤面呢。”

    下午1点钟,耿峰军骑着车来到邢台市最繁华的路段———顺德路南头。希望能够在那里捡点废品,但等他跑到那里时,早已有几个同行“光顾”过了,他还是一无所获。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骑着车,漫无目的转悠时,碰到路边一个同行在垃圾堆里挑东西,其中有一个包,耿峰军感觉挺新的,就上去捡了起来。在他刚捡到时,旁边扫马路的清洁工说:“小伙子,你捡那干啥?弄不好还会惹麻烦呢。”耿峰军没多想什么,将包打开后,他发现里面有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还有一张30余万元的存折。

    他拿着这个包,心里开始发颤。这么多钱啊,捡一辈子废品也挣不来这么多啊,这可怎么办啊?此刻,他内心矛盾极了,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包。

    这时,他才明白刚才那扫马路清洁工所劝告的话。莫非这个包真的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扔掉吧,挺可惜的。不扔掉吧,这个包将来万一给自己带来麻烦可怎么办啊。

    包,在耿峰军的手里拿着,犹如拿着一块烫手的山芋。

    思量了很久,他决定骑车寻找失主,尽快把包归还,免得让失主着急。

    四处寻找失主
    巨款完璧归赵


    拿着包,按照身份证上面的地址,耿峰军骑车四处打听怎么走,可问了一大圈,最后他才打听到,失主家离市区比较远,如果蹬三轮车去那得好几个小时。

    最后,他放弃了这个办法,只好拿出手机报警。把包交给公安部门处理,让失主尽快拿到丢失的物品及存折。

    报警后,接警人员说:“你把包送到离你最近的派出所吧,让他们帮你去寻找失主,这样会更方便更快。”

    耿峰军按照接警员所说的,骑着车又四处打听最近的派出所。在一位市民的指引下,他骑车来到了邢台市公安局桥东分局治安大队,恰巧碰到正在值班的中队长张胜军。

    当他把情况说明后,张胜军做了详细记录。并对包内的东西逐一排查。包内物品有多个证件,还有数张银行卡及一个活期存折,上面存有30多万元现金。

    当张胜军队长登记完后,耿峰军骑车离开了,继续到街头转悠捡废品。

    大约过了近一个小时,耿峰军接到了张胜军打来的电话,让他立刻到桥东分局治安大队来一趟。

    接完电话,耿峰军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一路上想着是不是惹来什么麻烦了?但仔细想想,自己并没做错什么啊,去就去呗。

    于是,他又蹬着三轮车匆忙赶到桥东分局治安大队。

    一进张胜军队长的办公室,耿峰军见到里面坐着一男一女,30多岁。还没等他弄明白怎么回事时,那位男士站起来,紧紧握着耿峰军的手说着:“兄弟,谢谢你啊。你可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边说边给耿峰军递烟,他礼貌地说:“不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原来,就在耿峰军把包交到桥东分局治安大队后,张胜军仔细检查包内物品时,发现了失主孩子的名字和其所在的幼儿园。通过幼儿园的老师联系,最后终于和失主取得了联系。

    据失主张女士介绍,当日中午她开车想去做美容,当行至邢台市新世纪广场的时候,有人步行故意蹭到她车的左前门,她随后摇下玻璃,过问一下是否真的碰着了,简短对话后,对方说没事,但张女士一回头,发现放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包不见了。包里面有一张30余万元的银行存折,还有身份证、驾驶证等多个证件以及1900元的现金。

    包丢失后,张女士根本就没想到能再找到,更没想到捡到包的是一位这么憨厚诚实的河南小伙:“以前外界对河南人评价很低,通过这件事情,使我重新认识到了河南人的真诚和憨厚,我感觉河南有很多活雷锋”。

    耿峰军心中只想为河南人增光添彩

    谈到还包一事,耿峰军憨厚地笑笑说:“其实这不算什么,我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想尽快把包归还给失主,因为我也曾经丢过包,我理解失主的焦急心情。最主要的是,我想证明我们河南人并不坏。”

    今年24岁的耿峰军,来自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田氏乡耿高城村。在河北邢台市一直靠捡废品为生,至今已在邢台市捡废品有五年了。
    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跟父亲来邢台市捡废品时的情景。那年他19岁,中学毕业后,他一直在家干农活,因为家里兄妹多,他是老大,为了让弟弟和妹妹多读些书,读完中学后,他就不再上学了。在家开始跟着父亲四处跑着搞建筑,一天累死累活忙下来也挣不了十几元钱,有时候房子盖好了,可工资却要不过来,这让他感到很无奈。

    后来,他听村上的邻居说,到河北那里拾破烂能挣钱。于是,他就跟着父亲来到了河北邢台市。第一次到大城市,第一次拾破烂,他感觉很不适应。那时候,他感觉特别痛苦,一天跑下来也挣不到什么钱,有时候还赔钱,多次想打退堂鼓,可一想到弟弟妹妹要上学,他就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那时候,他和父亲舍不得花钱租房子,晚上就在别人的屋檐下露宿。白天和父亲一起上街捡废品,有时候蹬着三轮车去收废品。收废品时,让他最尴尬的事情就是不好意思大声吆喝,总感觉不好意思,喊不出口。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慢慢也适应了,一天比一天收得多了。感觉比在家干建筑好点,最起码不用担心活干完了钱要不过来。

    于是,耿峰军在邢台市一干就是五年。这五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弟弟和妹妹都供到了中学毕业。他说:“俺家比较穷,父母都岁数大了,我做大哥的应该这样做。现在他们都已经毕业了,家里经济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我感觉很值得,也很高兴。”

    在这五年拾荒中,让耿峰军觉得最伤心的事就是,外界人对河南人的评价很低,特别是对他们这些拾荒者。

    他说:“很多时候,我去捡废品,别人一听说我是河南的就赶我走,不让捡,让其他外地的人捡,我感觉很难受。骑着三轮车在大街小巷吆喝着收废品时,卖废品的人一听说我是河南人,人家都摆摆手不卖给我,我觉得特别伤心。虽然我是河南人,是一个拾破烂的,但我是靠自己的汗水挣钱的,我们并不是坏人,他们外地人对我们河南人的误解和偏见,让我感到很尴尬。说实话,我很需要钱,但是我需要的是通过自己辛苦劳动所赚来的钱,这样的钱花着舒服,意外之财花着也不安心。我这次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向那些对咱们河南人有偏见、有误解的人证明‘咱们河南人并不坏’。”

    河南拾荒者感动他乡人

    耿峰军,这个河南贫困农村走出去的拾荒者,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为河南人赢得了掌声和尊严。他的事迹被河北《燕赵都市报》报道后,立刻引起了几十家媒体和社会的关注。

    记者在采访时,邢台市公安局桥东分局治安大队中队长张胜军说:“我平时在工作中接触过很多河南人,虽然外界对河南人的评价不是太好,我认为那是一种个人偏见。像耿峰军这样的小伙子,河南肯定还有很多。虽然他干的活比较普通,但是他的思想和行为并不普通,从他身上我感觉到了河南人的朴实和真诚,我为你们河南人能有这样的好小伙子感到高兴。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向耿峰军学习。”

    失主张女士的爱人范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峰军老弟让我们一家人都很感动,他捡到包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只想着怎么才能尽快找到我们。可以说,那存折里的钱他拿着我们一起丢失的证件完全可以取走的,但是他并没那样做。包里的那些证件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当我们拿到包的时候,一件也没少。我们向他表示感谢时,他说‘我只是在做一个人应该做的,我只想证明我们河南人并不坏’。听完他这么说,我对他肃然起敬。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拾荒小伙,能够拥有这样的品德,我很佩服!河南人永远是我最真诚的朋友。”

    据了解,像耿峰军这样的河南籍拾荒者,在河北省有很多。他们的生活状况都大致相同,过着一天两顿饭的日子,有的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住的也是最便宜最简陋的地方。无论刮风或下雨,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够寻觅到他们的背影。

    由于最近几年,大批的农民进城淘金,有一部分也加入了“拾荒”队伍,出现了一种“僧多粥少”局面,他们之间相互竞争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尽管进入了城市,但他们的收入始终属于城市的最低层。他们往往被都市人所歧视。在北京和很多城市居民中多年来有一种警示小孩儿的方法:“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去捡破烂儿。”所以都市人对他们有根深蒂固的歧视感,他们又有“穷人”、“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他们内心深处,也有一种情绪复杂的漂泊感。

    记者在调查采访时了解到,河南籍拾荒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盼望能够得到更多市民的理解和关爱,虽然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员,但他们同样有自尊心。他们渴求得到关爱,虽然干的是最差的活,可他们都是通过正当的劳动,用汗水换取的报酬。

    很多时候他们不被人理解,这次通过耿峰军事件,他们觉得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采访中,河南籍拾荒者郭雪强说:“现在耿峰军成了我们的榜样,咱们河南捡破烂的人都向他学习呢。现在,我们去收废品时,卖废品的一听说是河南的,他们对我们可热情了。前两天还有很多河南人到处打听峰军住哪里呢,都想认识认识他,跟他学学。”
   

( 作者: 记者李明德发自河北邢台文/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