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原网评

如何把最危险的地方变为最安全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6-11-29 09:11:01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猛听这句话,好像是一个犯了罪的人要找个藏身之地。哪个地方往往最不易被人发现?漩涡的中心,“最危险的地方”。

    而笔者所说的“最危险的地方”,与上面说的完全是两码事。“最危险的地方”指的是城市交通最繁忙的地方:十字路口。十字路口是最危险的地方,老老少少都有最深的体会。不是吗?上下班人流高峰时,哪个过此地不是提心吊胆?

    如何把最危险的地方变为最安全?你可能想不到,欧洲一些地方的办法竟是取消红绿灯。今天,“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在欧洲7个城市和地区已不再适用,过路口时,人们直接用眼神和手势交流来达成默契。(11月23日《环球时报》)

    取消红绿灯,不是从此交通再无规则,车乱行,人乱撞。毫无规则,人与人之间如何达成交通默契?用眼神和手势交流代替红绿灯,是将过去的硬规则变成软规则,是将有形的规则转化为无形的规则,最重要的一点,这是用人心的温暖代替物的冰冷。这种无规则的基本规则是:“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

    取消红绿灯,看似小事,实为大事。这是文明社会在努力尝试新的文明与进步。一百多年前,人类发明红绿灯,用它来维持交通秩序,这是文明的一次提升。现在,不要红绿灯起作用了,这是实现车辆和行人共享城市交通,刷新了人类的交通文明。
    人人都愿意在一个文明的社会生活,这是人类向善的选择。文明社会,正如学者葛兆光所说的那样:“就是人们越来越懂得遵照一种规则生活,因为这种规则,人对自我和欲望有所节制,对他人和社会有所尊重。”从根本上说,把交通最危险的地方变为最安全,这既是一种无为而治的城市管理行为,也是人类的一种道德实践。人人在红绿灯面前遵守规则,主要表明人对规则的尊重。而取消了红绿灯,则体现的是,人在尊重规则的同时,人与人之间更加相互信任和尊重。自我约束,相互守约,不见红绿灯,而心里时时刻刻都装着亮着红绿灯,可以说是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人们用眼神和手势交流来达成交通默契,这种默认的规则,体现的还是人的修身传统,人的礼让、谦让的美好传统。温、良、恭、俭、让,我们这里也有“让”的传统资源。遇人遇事,谦让一下,便会海阔天空,这道理人人都懂。只是这一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展现的较少。在红绿灯前,在拥挤的人流中,展现的则更少。

    笔者信奉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相信见贤思齐与见鬼学鬼,会造成两种道德境界。笔者虽十分羡慕欧洲一些地方取消了红绿灯,但也清醒地知道,此一办法在我们这里行不得行不通。笔者推理的依据不是一般的国情决定论,而是现实决定论。不乱闯红灯,这是城市文明对社会人群一种较低的道德水准要求,而现实情况是,乱闯红灯的人司空见惯。这反映的是社会人群中的真实道德水准。欧洲一些地方取消红绿灯后,事故减少了,交通有序地运行,比以前更通畅,但谁敢打保票,我们照此做,也能达到人家那样的效果?所以,“拿来主义”虽好,我们只能先画一张渐进的路线图。

    心中若有规则,无规则的地方也有规则。身在江湖,人在旅途,心浮气躁,不守规则等于无规则。一个外国哲人曾说:“谦让是身体的良心。”那么,宽容也是身体的良心。有了更多的人之间的礼让、谦让、宽容,有了更多的友好相处,我们才能在未来取消红绿灯,用眼神和手势交流就达成你来我往的默契。这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呢?让我们守望。罗金羽
   

( 作者: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