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郑汴融城系列报道3:一条路激起百年河大复兴热望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6-11-16 10:50:11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追随着中国首个官办学校———京师大学堂的脚步,1902年河南大学堂在开封诞生,10年后的1912年,一批河南志士仿效清华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建立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积贫积弱的内陆中原,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眼界高远、气魄宏大、教学先进,培养出了赵九章(中国卫星之父)、杨廷宝(建筑大师)、阎振兴(水利泰斗)、张伯声(地学巨子)等人,可以说,河南大学的建立为暗淡的近代河南闪现了一道亮色。伴随河南省会西迁郑州,河南大学也开始走向沉默。即将通行的郑开大道,使河南大学加快复兴的脚步,重铸百年辉煌的梦想。   

     发展之变

    一条路承载的河大复兴梦想

    2006年11月19日,这天将是郑开大道建成通车的日子。一条路能否承受河南大学复兴之重?

    11月10日,在河南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宋伟的办公室内,一张开往上海的K154次车票在办公桌上非常显眼。

    这是一张在开封很难买到的车票,宋伟也是费了很大的工夫才弄到的。“开封的交通真的很不便利,我有好几次从外地出差回来,到郑州都是半夜,可就是几十公里我也得在郑州待上一夜。”宋伟谈起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在很多河大老师心中,外出到郑州坐车已经成为了一种无法割舍的痛,开封有火车站,但是买票的难处几乎每个老师都遇到过。

    相比这些老师的难处,学校也很无奈。不久前,开封火车站在河南大学设立了售票点,但是火车车次和预留车票的不足,仍旧使顺利购票成了奢想。

    “自己的老师出去作些难也就罢了,作为一所高校,如何让来校进行学术交流的专家出行方便,则成为了我们的难题。”宋伟的言语中有点抱怨的语气。

    在宋伟看来,这些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肯定会给学校的发展增加成本,因为,即使郑州一些高校的学者来校讲学,也需要专车接送。

    河南大学教务处处长刘济良教授曾经粗略地算过一笔账,如果郑开大道建成通车后,光河南大学一年的高速公路过路费即可节省10万元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如果再加上无形成本的计算,这条道路为河南大学带来的便利无法评估。   

    郑开大道引发的正面效应

    曾有一位国内知名教育专家这样评估过一所高校为所在城市作出的贡献,如果一所高校位于内地省会城市,贡献率为1的话,在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高校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则为1.5,在一些三线城市可能只会达到0.6。

    “别看我们距离郑州只有70公里,但师生所能享用的公共资源和郑州相比是天壤之别,毕业生难以在本地就业,一些高层次的人才无法安置家属的工作,这些都是一所高校发展的桎梏。”宋伟认为,地理位置上的劣势从省会西迁就已经显现了,河南大学的没落存在必然。

    地理位置会对一所高校的发展造成如此重大的影响吗?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世界上的一些著名高校,例如,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都处于偏僻的小镇,但不妨碍其成为国际著名大学。对于这样的比较,宋伟认为,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大学的布局中,985工程大学无一不在省会及以上城市。大学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出现层级差异是有原因的,信息交流传递、资源分配、政策支持、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公共设施、交通条件等,都会因为不在省会城市办学而受到严重限制,进而制约大学的发展。“这是一条中国大学发展不能忽视的规律。”宋伟说。

    认同宋伟观点的还有刘济良教授,这位浙江大学的博士后曾经谢绝了郑州一些高校的邀请,他并不否认,郑汴两城的迅速靠拢促使他选择了河南大学。

    “现在,仅一个教育科学学院就有30多位博士在校工作,没有了地理位置上的劣势,学术氛围成了很多人的首选。”河南大学的一位领导告诉记者。

    目前,河南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这个占地几千亩的新区距离郑开大道的开封起点不足千米。

    “我们犹如在郑州的东郊,距离河南中医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新校区并没有多远的距离,但愿,这条大道的开通能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有更多的实惠。”11月10日,河南大学的一位学校领导向记者透露了自己的期望。

    作为一所高校,他们无法展望一条道路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影响,对于“融”进郑州,河南大学的渴望因为一条大道的开通,一下子变得更强烈起来。   

    历史之殇

    一所老校和它的百年辉煌

    在河南大学老校区的门口,开往郑州的长途客车,趟趟爆满。长途车已经成了河南大学和郑州连接的一个符号,每天有众多的河大人要去郑州开会、办事、求职……

    河南大学总是被河南人简称为河大,也难怪,有了感情了。历史悠久应该是对一所大学最好的褒奖,但是对于今天的河南大学来说,却演变成了很多人为河南大学鸣不平的佐证。

    初冬的河大校园,掩映于古树中的近代建筑群,带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河大校园是古朴的,不经意的角落都蕴藏着对时光逝者如斯的叹息。

    无论是中央领导来河南视察,还是学生毕业留念,河南大学校园内,恢弘壮观的大礼堂和古朴典雅的校门应该是上镜头最多的地方。大礼堂是上世纪20年代的建筑,校门也成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见证了河南的一段高等教育历史。

    河南大学曾与清华、上海公学(今上海交大)并称为全国3个留学预备学校,也曾与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并列成为第五中山大学,如今这些辉煌都成了过往。兼并河南医科大学和郑州工业大学的新郑州大学,早早地上了211工程大学榜。而河南大学则是在研究生院的门口挂了一个211工程办公室的牌子,等待着那个日益渺茫的召唤。   

    一个帖子成了反思的起点

    “一些高层次人才即使选择一些郑州的普通高校,也不愿意来河南大学工作,而这些学校的排名远比河南大学低许多。”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一位研究高等教育的专家无奈地说。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接受联合国的资助,拍摄一个大型专题片《世界100所著名大学》,中国有10所,河大也入选了,这是一件让很多河大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与此同时,河南大学文学院的王立群教授也因为走上央视的《百家讲坛》而声名远扬。

    可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河南大学的确没落了,在让贤郑州大学并使其成为河南高校的龙头老大后,每个关心河南大学发展的人士内心中,都有一份说不清楚的酸楚。    不久前,在百度帖吧里,一个名为“河南大学叩拜教育部、河南省请求亡校书”的帖子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更有多事者将该帖子转发到了昔日曾经隶属于河南大学的那些高校BBS上,开封网也曾对该帖子进行转载。

    在这篇帖子里,作者以河南大学的名义要求教育部取消河南大学。尽管发了很多的牢骚,但是网友的迅速跟帖激发了学校复兴的梦想。

    “想复兴肯定是好事情,但是这种极端的做法并不可取。”河南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领导告诉记者,“但愿郑开大道的通车能改变开封闭塞的窘状,郑汴融城后,河南大学发展的机遇就来到了。”   

    一种闭塞曾经让它很受伤

    解放前开封的运河还算通畅,交通的便利使河大有很多来自省外的师生。上个世纪30年代的河南大学就已经很有实力,1942年被升格为国立河南大学。1944年,在教育部高校评估中,河大获得全国国立大学第六名。2003年,央视“世界著名大学”中国内地10所高校中选择了河南大学,引起了全国的嘲笑。

    大河论坛网友“煮川志”认为,分校是造成河大衰落的关键所在。“在省会迁到郑州后,文理科一直保留在了河大,但是原河大医学院、农学院被带走了,后来又拿走河大化学系成立河南化工学院(郑州工业大学前身之一)。在今天很多人看来,河南大学的落后与省会的西迁有很大的关系,最好的例证是迁到省会的山东大学与没迁到省会的河南大学今天的巨大差距。”

    无论是遭受质疑还是受人耻笑,都是建立在关注的基础上。对于历史的不了解让很多人忽视了河南大学发出的要重铸辉煌的豪言。

    郑汴一体化的实施,高速公路、郑开大道、客运专线铁道、国际机场快速路的修建使河大的地理劣势大大减小。开封,这座被黄土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城市,这个宁静丰满、风格独特的城市,必将在未来世界凸显价值。

( 作者: 记者 卢曙光 宋振科 游晓鹏 张锡磊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