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独家调查:登封民间武社的复兴冲动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6-02-11 09:53:02 来源: 中原新闻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  

  登封是少林武术发源地,外地人多把中岳庙至少林寺沿途十多公里一家挨一家的武校看做是登封作为武术之乡的见证。其实,武校是近二三十年才建起来的,真正代表武术之乡习武风气的,是正月里广泛活跃在登封乡村间的武社。民间武社活动一度为少林功夫传承、普及和发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由于人们重视经济发展,渐渐忽略了武社,武社的规模和人数大为减少,直接影响了许多少林绝技的传承。去年,本报连续刊发了《民间少林功夫传承之困》和《登封合力保护民间少林功夫》的报道后,在登封掀起了一个保护少林功夫的热潮,乡村的拳师纷纷重出江湖。正月的登封掌声阵阵,喊杀声此起彼伏,热闹的民间武社再现。   

  民间武林高手辈出的历史渊源   

  “好!好!好!”昨日,在登封市告成镇八方村一个农家院中,男女老幼几十人围在一起喊声震天,人群前两女子架枪、舞刀,打得难分胜负,围观者不停地喝彩鼓掌。看村民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笑声不断,难道是流传在登封民间的武社又重新“闹”了起来?

    正在现场观看的该村老“教师”韩电卿解答了记者的疑惑。他说,春节前在郑州晚报上看到了《民间少林功夫传承之困》和《登封合力保护民间少林功夫》的系列报道后,就和村里的老拳师商量,决心重新组织起登封的民间武社,为保护少林功夫出点力。

    千年少林寺,几度辉煌而又频遭劫难,每有灾难来临之时,少林寺僧人匿身登封乡间避祸,其中也有许多身怀绝技的少林武僧,他们和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报恩,武僧们便以自己习练的少林功夫相传,少林功夫绝技慢慢被一些当地村民所习练,后来也因此造就了一大批江湖隐士,这样,一些少林绝艺从此散佚登封民间,在少林寺武僧和当地民间武师的影响下,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武林高手,这些高手,当地俗称“教师”。这些高手们在习练过程中又将武功传于年轻人,以便动荡年代保卫家园。   

  一个真实的隐士故事   

  在当地的武术爱好者中,流传着一个真人真事。在清朝末期,红枪会在当地盛行,经常到各村去抢粮食和物品。有一年秋天,红枪会的人刚到村头抢东西,有一个叫韩袅俊的中年人骑着大马奔了过来,举枪怒指红枪会头目。村里赶过来的众人非常吃惊,心想平时不言不语几乎成为众人嬉笑对象的韩袅俊,今日怎么有胆量和红枪会的人对上了?正议论时,韩袅俊和红枪会头目战到了一起,两人谁也不休息不吃饭,直从上午战到了天黑,最后把红枪会头目累得趴在了地上,拱手示弱,并承诺,从此不再滋扰八方村。

    亲眼目睹了这场大战的乡亲们,欢呼雀跃。韩袅俊告诉乡亲们,以前他经常到少林寺去跟一个老和尚学习少林功夫,回来后就自己练,今天刚好在家的他听说红枪会的人又来抢东西了,他心中非常气愤,就骑着马和他们战了一天。听了韩袅俊的话,众乡亲感动得流下了热泪,纷纷从自己家中拿出好酒好菜,就在村里当场给韩袅俊摆了一个庆功宴。

    这个由真人真事演绎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当地的习武人,人们尊崇韩袅俊的武技、武德。

  正月农闲自发组织“行武社”  

  和平时期,在登封乡村每年春节期间,正是农村人的空闲时间,也是武术爱好者习武的最佳时机,他们在习武之余,各个“教师”之间,属下徒子徒孙之间互相交流、比赛、表演各自的绝技,后来也就逐渐演变出武社形式,实际上,就是散佚民间的少林武术在正月里带有竞技性质的自发集中展示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形成登封民间浓厚习武风气的主要诱因之一。

    登封人所说的社,有文社、武社之分,就是在每年春节的正月各村自发组织,在村与村之间交流巡演的民间文艺活动的俗称,当地的文社与中原大地其他地方大同小异,无非旱船、高跷、小黑驴等形式,具有登封特色的是武社。其他地方的武社多是舞狮、舞龙,登封的武社表演,多是少林寺流散出来的拳术、器械套路及其对练。其组织者和带队者多是各村的资深老拳师,表演者就是这些老拳师和他们在本村的弟子徒众,举行的这些武社活动被当地人称为“行武社”。   

  武社中的传统少林武术   

  到了当代,登封民间的一部分武林高手“现身江湖”,办起了武校,另一部分仍隐迹乡野,如告成镇八方村的武林宿老韩同勋,本就是武术世家,少林已故高僧释德根文革期间下放八方村,又倾平生所学相授,在圈内人眼中,其功夫绝不次于武侠小说中的武术大家。这部分高手秉承师傅谨传绝艺的训示,只将大洪拳、小洪拳广泛传授村里的年轻人强身健体,而罗汉拳、通背拳、形意拳等则只传嫡亲或一脉弟子,只有正月是个例外,经不住年轻人舞枪弄棒的激情感染和他们的乞求与恭维,不由得拿出绝技卖卖老,他们的部分绝技,恐怕连少林寺也已失传,所以,登封武社极具挖掘整理价值。与电视上和各武校的对外表演不同,武社所表演的都是传统少林武术,更多地保留了其原来风貌,这也正是登封武社的可贵之处和看头所在。   

  “比武招亲”主角的甜蜜回忆   

  今年51岁的韩祥说起自己爱妻时,不由得幸福地笑了起来。他说,当时自己刚刚24岁,和自己的师兄弟一块到邻近的告成村去行武社,表演结束时,有一位经常和他们一起习武的老武师就找到了他,说是有一个叫崔国珍的人想和他比试一下。

    韩祥听后当即就心里怦怦直跳,在当地崔国珍可是个名人,她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还练有少林真功夫。韩祥知道,因为崔国珍找爱人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在各方面条件都满意的情况下必须得在武艺中胜过自己,她才肯嫁给他,这几年,她已经打跑几十个爱慕她的小伙子,很多小青年为了能赢得美人归都日夜苦练功夫。难道她看上我了?韩祥不由得心里一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较量,一心想着比武的韩祥拨开崔国珍打来的双拳,看似伸手打拳猛地立身伸腿一个扫堂腿,崔国珍摔倒在地,韩祥赶忙伸手把崔国珍拉了起来,崔国珍甩开手红着脸跑开了。

    接下来,崔国珍就找红娘牵线,不久,二人就结了婚。这个在当地传得纷纷扬扬“比武招亲”的主人翁婚后感情非常地好,一直在一起习武,有时俩人起了争执,就以比武的形式决定对错。   

  政府奖励措施引导武社复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登封农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愈来愈多,热心武社的人越来越少,虽说武社并没有绝迹,但一般也就是本村的几个武术爱好者一起耍耍,已经好几年没了往日的热闹,登封武社一度失去了以往的热度。

    在登封市武术名村中,告成镇的八方村、少林办事处塔沟村、东金店乡骆驼崖村、唐庄的抹沟村等以前的武社活动,前些年也慢慢停了下来,有时也就是几个老武师一起重温年轻时的“当年勇”了。小链绝招独霸的老拳师韩炎宾说,现在的年轻人观念和以前不大一样了,他们只知道想法去挣钱,那些本应该发扬光大的国粹,反而不那么重视了。

    生活过得好了,文化活动不可缺乏,春节前本报的两篇报道打动了老拳师们的心,他们又聚在一起,联合各村武术爱好者商量行武社的活动。各乡镇党委、政府也利用集市、古庙会组织民间文艺汇演,奖励其中优秀社团,对武社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今年的正月初五至二十二期间,二十几支武社便在登封各乡镇,争相展示各村的拿手武功,一争高下。一股新的习武风潮在登封兴起,也使更多散佚登封民间的少林绝艺重见天日。

( 作者: 记者 袁建龙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