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2005河南品质:他们说,河南是执著的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5-12-31 17:55:47 来源: 中原新闻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他,以自费秘密调查230起暴力征税事件而出名,曾被称作“刁民”,2005年5月以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她,用8年时间,花费40多万元回收100余吨废旧电池,自办环保公益网站,2005年以最高票数获首届中国年度十大环保人物称号;他与他,面对外地一单位对河南地域歧视而维护河南权益……王幸福、田桂荣、李东照和任诚宇,他们被称为维护公众利益旅途上的“孤胆英雄”,他们一直以弱者的形象靠不屈的力量挑战强大的“权威”,拼尽全身的力量为民请命。



王幸福(资料图片)



田桂荣(资料图片)



李东照  王梓/图

为公众利益代言

    2005年12月28日,河南宜阳高桥乡农民王幸福已经当上村官7个多月了。这一天中午,在他家中,他用响亮的嗓门对着电话说:“为民请命,替弱者说话,我认为自己就应该做这样一个人。不过,现在第一要务还是要带领村民致富!”他的语气志在必得,听不出半点沮丧。

    在宜阳老百姓眼中,王幸福是一个闯荡“江湖”的侠义之士。2004年6月,针对暴力征税现象,王幸福以一份震撼人心的暴力征税调查报告,给乡民们带来了福音。这份历时9个月、耗费王幸福2万多元钱的调查报告引来了农业部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制止向农民乱收税费的紧急通知》。

    和王幸福为农民请命的方式和结果都有所不同,李东照和任诚宇的维权之路带有更多的公益色彩。一场“地域歧视”的维权,让两人走上法庭。

    就在2005年3月8日,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公安分局在辖区悬挂了内容为“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横幅,这个事件很快以“地域歧视”为标记被媒体捅出。4月15日,郑州市民李东照、任诚宇认为“横幅”事件侵犯了特定的河南人名誉权。他们向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把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公安分局推上法庭,诉求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公安分局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能在各种场合为农民利益鼓与呼的不光是男人的“特权”。田桂荣,这位刚刚当上村主任的女子,一直在为中国的环保事业而奔走,她竞选村主任的目的就是不让后代子孙吃环境的亏。从这个程度上讲,田桂荣是一个寂寞的民间环保战士。

艰难中进行的博弈

    2006年的元旦即将来临之际,记者和田桂荣取得了联系,她正在村子里给村民协调盖房子的事。一直等到14时,田桂荣才有了空闲。“当村主任很难,刚开始的那段日子,我经常一个人躲起来哭。现在已经好多了,可以有时间做一些环保调查。”刚处理好一件难为了她几个月的村务,54岁的田桂荣心情还算好。自从接任村主任以来,田桂荣几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难题:村东的化工厂排污,没有关闭,村南的一家工厂排出的废水毒死了庄稼,田桂荣都要去管,她不害怕困难,因为民意是她的“尚方宝剑”。

    2005年5月,王幸福靠着“铁肩担道义”“农民包青天”的名气,终于如愿以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7个月之后,他已经完成了由“刁民”到村级行政管理者的转变。

    “我们的生活全部被打乱了。”2005年12月28日,50岁的李东照情绪仍然很激动。由于“全国首例地域歧视”案件,从起诉那一天起,李东照和任诚宇受到了国人前所未有的关注。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公安分局后来终于向河南人表示了歉意。

维权背后的民意支撑

    有一句话对王幸福的评价很到位:他用近似孤胆英雄的行为提醒社会,9亿农民的生命尊严绝不容漠视和侵犯!对他的评价代表着一种民意,就是这种力量的支撑,王幸福才感到了“幸福”。
和王幸福一样,支撑着李东照不撤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千上万在异地打工的河南人的心灵深深被震撼,他们纷纷声援。李东照的信念由此坚定,他坚信这个地域歧视事件,让一向宽容厚道的河南人不再沉默,自己义不容辞地要为本地域的人格尊严而战,他愿意站在这个风口浪尖上。
国内法学权威焦洪昌也在支持李东照。焦洪昌认为,本案把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这个话题提出来,使得宪法对公民的平等保护有可能向纵深和更高层次发展。人权的终极价值在于人的生命和人的尊严,人生而平等,是人的尊严的构成要素。

    2005年,由河南人李东照和任诚宇打起的这场全国首例地域形象保卫战,必将给中国社会的和谐和平等添上亮丽的一笔。

    无论是王幸福,还是李东照,他们的民众支持来自于自发,可田桂荣的民意支持则要艰难得多。9年前,田桂荣还是一个离开农村,在小城镇做电池生意的个体户。她偶尔从报纸上得知,废旧电池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存在致命危害,由此她做出了自费回收电池的惊人之举。

    8年时间,田桂荣投入40多万元,回收废旧电池100余吨,由此逐步走向一个环保战士之路。2001年,她创建了由农民个人主办的专业网站———“田桂荣环保网”。这一年,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获得福特汽车环保三等奖。2002年,美国格雷特曼基金会授予田桂荣“格雷特曼个人成就奖”,格雷特曼先生称赞她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中国女性”。2004年5月12日,田桂荣的民间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成立,这让她的环保之路越走越宽,并时常有惊人之举。为了取得一些厂家排污的证据,田桂荣常常涉险“卧底取证”,几年来她配合省市环保局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08件。她在外面“管闲事”的时候,常有人问:“你是环保局的吗?”这位农村妇女幽默地说:“我是搞环保的野战部队!”

    2005年4月,为了改善家乡的环境,田桂荣报名参加范岭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在竞选演说时,她提出了建设生态农村,让大家喝上干净水、呼吸新鲜空气的竞选宣言。此后,她面对的是更难对付的村庄附近一家家能为政府创收的排污企业。有人干脆当面对田桂荣说,别看你得过这大奖那大奖,有本事你来试试,看你有啥本事不让企业偷排污水?“一个女人做点事情,比男人难得太多了。”田桂荣的声音有点哽噎。

    虽然对于自己选择的道路经常让这个54岁的农村妇女感到孤独,但她坚持要把环保事业进行到底。这位只读过8年书的农村妇女放弃了很多东西,只为给子孙留下青山绿水,她甚至想“卖掉一个肾”投入环保事业。她的勇气令很多人肃然起敬,她是真正的战士。她做的是平凡事情,但她的努力和坚持却是不平凡的,她是河南人的骄傲!

本色的孤胆英雄

    从热衷上访的农村“刁民”,到“民间调查员”,再到村干部,王幸福的“为官”之路可谓坎坷。但拿他的话来说,他需要这个“地位”,只要有一点权力,他就可以不那么曲折地为民请命,他就有了一个让他发表言论的渠道,有了一个实施自己“施政”方案的平台。不过对此王幸福并不满足,他放言自己“不想当县人大代表,要当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有评论称,9亿农民不能寄望于王幸福这样的“侠士”,但王幸福确实为中国的农村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都是为民请命,都是不计个人安危,田桂荣维护的是全体中国人的环保利益。从种地的农妇到“电池大王”再到“公益楷模”,为环保事业她执著地游走在民间,这给她带来了荣誉,也让她陷入种种责难。为了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她受到过威胁恐吓,但她不妥协,她以农村妇女勤劳、坚忍、宽容和朴实无华的个性,为所有农村女性树起了榜样。

    王幸福、田桂荣的仗义执言、知难而上的精神,同样映射到为维护河南人的人格尊严而战的李东照和任诚宇身上。他们用两个人的“战役”,打响了一场河南人维护群体尊严的“自卫战”。没有人可以否定河南人淳朴善良、义气热情、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群体个性。这些被总结为自尊、自强、自立的传统精神,在新时代必然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 作者: 记者 张志颖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