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民间艺术走进大学殿堂 重振郑州陶瓷艺术雄风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5-07-22 09:59:41 来源: 中原新闻网-郑州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瓷器王国,而钧瓷素有“陶瓷艺术皇冠上的明珠”之称,是我国的传统名瓷,被誉为“华夏一绝,国之瑰宝”。古人云:“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能够收藏几件钧瓷,是让人梦寐以求的事。

    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钧瓷多年来一直藏身于民间,与高等院校无缘。两年前,郑州大学引进了有着“现代钧瓷艺术之父”之称的民间艺术家阎夫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以钧瓷艺术家名字命名的艺术工作室“阎夫立钧艺工作室”,当时有人担心: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民间艺术能否走进神圣的大学课堂?出人意料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钧瓷艺术竟然深受大学生们的青睐。

    7月16日,记者走进郑州大学“阎夫立钧艺工作室”,惊奇地了解到: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瓷器,就是在郑州出土的。阎夫立谢绝国内外许多地方的重金聘请来到郑州,为的就是促进郑州这个陶瓷的发源地重振陶瓷艺术雄风!
   
    阎夫立:现代钧瓷艺术之父

    在我国钧瓷界,阎夫立可谓赫赫有名的大师级人物。钧瓷诞生于隋唐,兴盛于北宋,独产于“钧瓷之都”河南禹州市神镇,曾是皇帝的御用供品,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宋代之后时势变幻,钧瓷日渐式微,几欲失传。新中国成立后,钧瓷才得以恢复发展。

    阎夫立1950年出生在禹州市一个钧瓷世家,已从事钧瓷事业30余年。1997年,河南省政府向香港特区赠送的一对特大钧瓷瓶“豫象送宝”,是他主持设计烧制的;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向11国首脑赠送的国礼,是他设计烧制的钧瓷;2003年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我国领导人专用礼品钧瓷“祥瑞瓶”、“乾坤瓶”,他参与了设计;他的作品还被北京人民大会堂、外交部收藏。

    钧窑烧柴、烧煤经历了800多年,阎夫立不仅在国内首创无缝烧制钧瓷技术,还先后改用液化气继而改用天然气代替柴、煤烧窑取得成功,大大降低了烧制钧瓷的劳动强度,消除了环境污染,将烧成率提高到90%,改写了“十窑九不成”的历史,《人民日报》报道说这是“钧瓷烧造史上的里程碑”。

    时下,钧瓷的状况不容乐观,艺术家、企业家和商人都看好钧瓷,有人将艺术钧瓷、仿钧瓷、商品钧瓷混为一谈,市场的无序竞争、低劣匠人的误导使人真假难辨,有人甚至怀疑:什么才是真正的钧瓷?2004年,阎夫立完成了60万字的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国钧瓷》,从而在钧瓷界一石激起千层浪。

    著名文物鉴定家、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研究员赵文玺认为,《中国钧瓷》是一套钧瓷全书,该书系统地阐述了钧瓷的产生年代、历史背景、客观条件,钧瓷的工艺,钧瓷的鉴定,钧瓷的欣赏与收藏,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新见解,从美学角度把钧瓷的自然美、质地美、色彩美、艺术美、科学美挖掘出来了。著名陶瓷艺术评论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田培杰说:“在钧瓷发展的迷茫进程中,《中国钧瓷》一书的问世,拨云见日,带来了钧瓷的艳阳天!”

    阎夫立在陶瓷界的地位,奠定了他在钧瓷领域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担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阎夫立从16岁进陶瓷厂烧窑,在河南大学美术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随后由禹州市文化局局长任上主动要求调到禹州市钧瓷研究所任所长,潜心研究钧瓷。对于古钧瓷的鉴定,专家们多是凭借多年甚至是一生的经验积累来辨真伪,但很难保证准确无误。阎夫立除了运用一般的方法,还运用X光射线分析法等准确地测出,并能用高科技修复古陶瓷和克隆古钧瓷,是河南惟一能运用这些技术的人。

    钧瓷艺术是心、手、泥、火的艺术。阎夫立一马当先地率领着钧瓷振兴的浩荡大军,他对钧瓷的研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新的开拓与发展,对主要原料的选择、检验、贮存的方法和技艺不但精通而且手艺高超。为了选好材料,他亲自进入深山峭壁,采回理想的料石,创意造型、素烧、烧成等各种工序,他都能亲自动手,甚至连窑炉的设计、垒砌和炉门的切割、焊接等技术他都能熟练掌握。所以,赵文玺先生说:“在钧瓷领域,没有什么能难倒阎夫立的。”
   
    民间艺术走进高校殿堂

    “阎夫立钧艺工作室”坐落在郑州大学南校区,白色的房子看上去非常普通,里面其实就是一个家庭式作坊。然而,这个看似貌不惊人的作坊却是中国钧瓷研究所的核心研究机构,是钧瓷艺术的科研先锋。

    这段民间钧瓷艺术与高校殿堂的“姻缘”始于7年前。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高正耀从事核分析技术在古陶瓷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过唐三彩、秦始皇陵兵马俑、北宋汝瓷、北宋钧瓷、南宋官瓷和历代耀州瓷等著名古陶瓷。作为一个陶瓷研究学者,钧瓷自然也是高正耀教授关注的焦点。

    1998年,高正耀教授慕名前往禹州欣赏阎夫立的钧瓷,见他制作的钧瓷与众不同,高教授被钧瓷艺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地打动了,两位专家很快有了共同语言。回到郑州后,高正耀向学校领导汇报了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觉得如果让传统的民间艺术与高校结合,进行民间艺术走进大学课堂的大胆尝试,从现代的物理、化学技术层面去研究钧瓷,将会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好事情。学校领导很赞同这种构想,决定引进阎夫立到郑州大学工作。

    经过多次接触,2003年元旦,郑州大学与阎夫立签订合作协议,决定将传统的钧瓷工艺与现代核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进行科研协作,成果共享,既培养专业人才,也探索体制创新。郑州大学提供了近千平方米场地,阎夫立把他的工作室搬到了郑州大学陶瓷文化研究中心。

    仅仅两年下来,阎夫立在他的工作室里改建成了环保、节能的天然气钧窑炉,使钧瓷的出窑成品率突破性地达到了90%以上,完成了“釉下结晶微观意境”的实验,实现了“无缝烧制”和“立体釉”的创新。

    将民间艺术引进大学课堂,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的民族文化教育,是郑州大学引进阎夫立的目的之一。当时曾有人担心: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民间艺术能否走进神圣的大学课堂,为时下的大学生们接受和认可呢?阎夫立先是试着给大学生们上钧瓷文化课,刚开始时来听课的学生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钧瓷艺术竟然深受大学生们的青睐。他们觉得中国古老的陶瓷文化是那么博大精深、新鲜有趣。

    现在,每次阎夫立上钧瓷文化课,教室里总是爆满,连走廊里也站满了人。下课后,阎夫立的身边仍然围满了意犹未尽的学生,继续向他提问题。有的学生给阎夫立来信,要求专门开设钧瓷文化课。有很多学生在双休日来到阎夫立钧瓷工作室参观学习,学生们说,以前双休日都是上网打游戏,玩了两天很累,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感觉很空虚无聊。来到阎夫立的工作室,思想得到了升华,认为阎夫立不仅仅是在做器皿和瓶瓶罐罐,而是一种精神寄托,看了给人以思考和力量。

    阎夫立钧瓷工作室因为陈列有大量阎夫立的钧瓷作品,吸引了学校内外的大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逐渐成了郑州大学的一扇“窗口”,而阎夫立最喜欢接待的还是学校的学生。大学生们对钧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这样写道:“她们千姿百态,袅娜地站在玻璃展台上,炫耀着人的创造力和火的鬼斧神工,绚烂的颜色陶醉了无数爱美的眼睛。她是人与自然浑然天成的见证,是中原文明的奇葩。”

    大学生们读懂了钧瓷,这让阎夫立深感欣慰,他高兴地对记者说:“看到有这么多大学生喜欢钧瓷,对民族文化是那么钟爱,对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重振郑州陶瓷艺术雄风

    近年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纷纷向阎夫立伸出橄榄枝,说郑州的条件很一般,要重新在外地为他建高规格的工作室,阎夫立却义无反顾地留在了郑州。国外也有人邀请阎夫立前去讲学、定居,阎夫立笑着说:“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在这儿成天有做不完的事,我哪有空去国外!”

    阎夫立的钧瓷作品一件也不在社会上卖,他创作《中国钧瓷》一书所得的10万稿费都捐给了郑大的学生。他的作品在社会上是收藏热点,很多人找上门来要做代理,郑州古玩城的人要出高价收购,一些企业开出年薪百万、一部车、一栋别墅的条件聘请他,阎夫立却说:“我是搞科研的,不是商人,要想发财我早就发了。”

    那么,郑州有什么魅力能够吸引阎夫立呢?他的回答让记者大吃一惊:1965年,在郑州铭功路出土了商代青釉瓷尊,这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瓷器,从而把我国瓷器烧造史提前了1000多年。郑州是个古老的商贸城,过去这里交流的物资主要是陶瓷和丝绸,所以,郑州是陶瓷的发源地。

    阎夫立告诉记者,国外的人们很爱烧制陶瓷,美国是世界上陶艺家最多的国家,日本人招待贵客的最高礼仪,就是用自己烧制的陶瓷盛上夫人做的饭。他说:“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早的瓷器就是在郑州发现的,可是在陶瓷的开发和研究上,郑州却很薄弱,我们的文化精髓都让人家学去了,这是很让人心痛的事。作为一个陶瓷艺术家,我们有种责任感,应当重振郑州陶瓷艺术的雄风!”

    阎夫立的夫人李梁女士则告诉记者一件事:“多年前阎老师就说过,‘有朝一日我要到郑州去研究陶瓷’,来到郑州以后,我说你的心愿实现了!”2003年,夫妇俩将户口迁到了郑州,下定决心不走了,要在郑州掀起一股陶瓷热。

    于是,阎夫立夫妇默默无闻地开始了努力,他们不但要让陶瓷文化走进大学课堂,还要走进中小学课堂。李梁女士说,国外的手工课比较普及,主要是做陶艺,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很有成就感,引发孩子在玩中思考和创造。他们要让陶瓷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美的追求,让郑州将来出现更多的美术家、设计师。

    目前,阎夫立夫妇已经搞了几个试点,从幼儿园发展到中学,效果很好。下一步,他们准备尝试让陶瓷文化发展到社区,让陶艺走进下岗职工家庭,指导下岗职工捏做陶瓷工艺品,然后他们负责收购烧成成品,到旅游景点去销售,这样形成一个民间工艺产业链条,使陶瓷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阎夫立夫妇对重振郑州陶瓷艺术的雄风充满信心。来到郑州以后,阎夫立注册成立了郑州阎氏陶瓷艺术研究所,填补了郑州陶瓷研究上的一个空白。他还准备在郑州创办陶瓷艺术学院、建立一座陶瓷文化博物馆,创造一种浓厚的陶瓷文化氛围。阎夫立说,英语单词“CHINA”的原意就是“瓷器”,外国人对中国最感兴趣的就是陶瓷、武术和中药,而这三大传统文化瑰宝郑州全有了。陶瓷名城广东佛山市以陶瓷为支柱产业,年产值达41个亿,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100%,陶瓷可应用在民用、工业、国防等行业上,非常环保,因此前景十分广阔。郑州有着丰富的陶瓷文化底蕴,又紧临黄河,有着丰富的陶土资源,形成陶瓷名城并不难。

    李梁女士告诉记者,“很多外国人也不远万里来到郑州大学阎夫立钧瓷工作室参观,我告诉来访的外国朋友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您来到中国找瓷器,那么,陶瓷的发源地在哪儿呢?在郑州!这是我作为一个郑州人,给郑州设计的一句‘广告词’!”
   

( 作者: 记者余英茂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