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武术明显"舞术"化 武林风制片人点击武林怪状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5-04-25 08:44:24 来源: 中原新闻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武术是什么?是表演,还是对抗?我们见到的武术,除了舞台上一个人呐喊发招外,就是影视里吊在钢丝上的大侠飞来飞去。说到底,还不如一句平凡的台词来得过瘾,那就是‘没什么可说的,我们来动手吧’。”作为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制片人,4月18日,吴立新痛陈武术界已经到了“光说不打”的地步,他认为武术需要步入竞技化、明星化时代,需要商业化操作。
   
位。
   



河南电视台武林风制片人吴立新    晚报记者赵克图


    
    中国武术沉寂了?
   
    郑州晚报:作为一个武术栏目的制片人,你也应该算是“武林中人”吧?

    吴立新:说起来我与武术挺有缘的,从小我习过武,长大后读过武术读本和武侠书。我接手武术栏目武林风以来,接触过国外各大武术体育赛事,对很多国外武术运动员和武术家也有了解。我也与国内许多著名武术门派的大家接触,对中国武术有很多了解,也有很多感触,总的感觉是,中国武术仿佛成了“舞术”表演,我觉得中国武术需要痛醒。

    郑州晚报:你为何认为中国武术成了“舞术”?

    吴立新:中国武术是什么概念?你头脑里会想到什么?恐怕你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我们见到的武术,除了舞台上一个人呐喊发招外,就是影视里吊在钢丝上的大侠飞来飞去。这不是武术,这只是花拳绣腿。现在的武术已经空心化,让人摸不着头脑。

    提到柔道、跆拳道,人们会想到奥运会上激烈的对抗,这给人一个很明确的概念。有了明晰的概念,武术的精要和内涵才能得到彰显。这些外国功夫历史很短,远远比不上中国武术。中国武术有多久的历史?至少有2000年。这些历史短的外国功夫反而能发扬光大,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郑州晚报:按照你的观点,武术已经沉寂了?为什么?

    吴立新:体制和观念造成了这种沉寂。武术的管理模式如果不改变,武术不会有大的前途。现在的武术人员出国交流的渠道非常不畅通,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审批是非常繁琐的。不仅国内的武术人员难以外出,国外的武术家也很难走进来。缺乏拿来主义的武术思想,武术还能走多远?我始终认为,武术应该在对抗中进步,不与外面进行交流,武术很难走得更远。

    除了不与国外进行交流,国内的各个武术门派之间也鲜有交流,怕打输了,或者根本就不会打,结果自己的门派只学自己的功夫。加上现代人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即使本门派的功夫,也很少有人专心致志练下去,各门派的功夫一代不如一代,这种近亲繁殖的结果就是功夫越来越差。
   
    武术怕动真格?
   
    郑州晚报:怎么才能提高武术的真实性?

    吴立新:打。现在各武术门派都有自己的掌门。掌门是什么?掌门除了德高望重外,还是该门派功夫最高的人。作为一个门派的传承者,要把武术传下来,功夫最好的才能传授得更好。

    现在的掌门都不出来打,就是互相之间不进行切磋,光说不练。不客气地说,武术怕动真格。有一个名气很大的武术名山,该山的旅游局局长曾找到我,要做一期关于此山功夫的宣传。我就跟他说,你派人来打吧,在“百姓擂台”上设擂一个月,保准扬名。结果对方商量后说不来了。为什么?因为怕动真格的,怕打输了丢人,更丢了盛名。

    郑州晚报:他们是怕丢面子,还是没有真功夫?

    吴立新:这个很难说。我准备在“百姓擂台”里打出这样的标语:“拳打南北少林脚踢武当峨嵋。”你如果有真功夫,那就来摆擂台,让其他门派的人来挑战,对打一下就分出高低了。事实上,已经在擂台上亮过相的某些门派功夫让人难以恭维。4月10日在郑州市绿城广场举行“百姓擂台”时,一个拳派的掌门人上台后,被我们请来的一个专业运动员几下子就打翻在地。
   
    武术需要商业化
   
    郑州晚报:武术的国际化与武术的传承是否矛盾?

    吴立新:并不矛盾。武术要发扬光大,必须产业化,走向产业化就必须走向国际。通过商业运作来提高武术的知名度,知名度高了就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有了经济做保障,就可以请来最好的武术名家,保证习武者有科学的习武方法,也能让习武者更好地保护自己。

    郑州晚报:中国武术人员的训练与国外有什么不同?

    吴立新:国外的拳术训练讲究体能、营养,搞科学训练,而国内的武术训练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用肉体与对抗模体进行硬碰硬,给训练者带来很大伤害。因为这个原因,中国武术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很短,许多运动员24岁就不再打了,伤病太多。而国外的很多武术运动员到30多岁,还能有好成绩。
   
    武术需要明星化
   
    郑州晚报:理想的武术培养模式应该是什么样?

    吴立新:武术发扬光大需要全民动员。我们有这样一种想法,在全国各地寻找一批练武术的好苗子,聘请最好的武术教练培养他们,然后将他们送到国外培养,接受国外武术名家的指导,让他们中西武术兼修,从武术和文化修养两个方面培养,让他们参加世界性武术赛事,在实战中提高,并使比赛成为经常状态,进行商业化、产业化运作。说到底,就是要将武术精英培养成明星。

    郑州晚报:李小龙、李连杰、成龙,他们在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吴立新:这3位都是优秀的电影武术人士,他们将中国武术推向国外。但这仅仅是民间,而且表现手法是以电影。这还不够,武术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在民间,如上面提到的3位所起的作用,这是名声;另一种是专业,一种能进行商业操作的方式。商业化操作是一种积极方式,它能保持武术的生命力;民间方式流于散漫,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艺会慢慢丧失。因此,我还是强调商业化操作武术的重要性。
   
    武术需要竞技化
   
    郑州晚报:武术竞技化是进化还是退化?

    吴立新:我们现在所称的武术,实质上是汲取中国传统武术,将其中某些内容经过改造,从而形成的一个体育竞技项目。有专家称这个被“创造”出来的武术项目是畸形的,它不能代表中国传统武术。武术竞技化是必然的。传统武术没有规则、没有护具,无法成为现代体育比赛项目,势必要进行改造。

    郑州晚报: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武术适不适合像柔道、跆拳道那样竞技化?我们该怎样保存和推广传统武术这个流传数千年的中国文化遗产?

    吴立新:武术最早在战国时期因为军事需要出现雏形,在明末清初形成主要流派,到近代武术已演变为以演练和功法练习为主,流行于民间,注重个人精神修炼、道德修为。这一主观原因使得武术的对抗性、对练性在公开、正式场合被极大削弱,只能通过个人演练的形式表现,这使得传统武术更多地体现出演练性而非实用性。武术首先是技击类体育项目,它不是表演,它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本质就是它的实用性。通过提高体育竞技性,才能让中国传统武术得以发扬光大。
    (郑州晚报特别声明
    如需转载本栏目稿件,必须获得郑州晚报书面授权,包括已经签约的合作单)

( 作者: 记者 杨宗锦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