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郑州全媒体新闻直播间|两会好声音(3月11日)

2021-03-11 07:38:05来源:中原网
字号  

《郑州日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日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日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日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日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晚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晚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晚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晚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晚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晚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晚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晚报》版面点击进入

《郑州晚报》版面点击进入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康利达投资集团董事长薛景霞:

  创新驱动 赋能数字经济建设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抓紧布局数字经济?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康利达投资集团董事长薛景霞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加快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扩容工作,将河南省纳入试验区建设范围。

  支持河南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把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作为引领新常态、培育新动能的战略任务之一。

  “数字经济是激活消费市场、做强实体经济、贯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路径。”薛景霞说,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2019年10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发布,河北(雄安新区)、浙江、福建、广东、重庆、四川等6省市启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试验区围绕制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力开展改革创新、试点试验,努力构建形成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成效,培育数字经济龙头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创新示范高地,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对试验地区GDP贡献率不断提升,产业数字化渗透率不断深化,区域数字经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据2020年9月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显示:河南在数字中国总指数排名居第 7 位,中部省份首位;郑州在全国城市中居第8位,中部首位。

  薛景霞分析说,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平台加速建设,数字产业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服务业数字化不断深入……河南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近30%,可以说是优势突出。

  “河南在全国的地位作用重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专门提出了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全面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建设数字河南。”薛景霞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加快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扩容工作,将河南省纳入试验区建设范围。

  支持郑州打造黄河流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区

  黄河流域人口4.42亿,占全国的31.58%;地区生产总值24.74万亿元,约占全国2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成为沿黄各省区抢抓机遇、谋划发展的重要内容。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领城市,郑州理应走在前列。”薛景霞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支持郑州打造黄河流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引领区域早日实现现代化。

  薛景霞建议,支持郑州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支持郑州打造国际物流贸易中心,建设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国际物流体系、贸易体系、通关体系,成为服务和带动黄河流域对外合作的开放高地、服务全球的国际综合枢纽;支持郑州在保护修复流域生态环境、推动流域绿色发展上发挥示范作用,建设黄河流域绿色城市客厅……推动郑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提升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打造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发展黄河流域鲜明特征的文旅产业,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实现创新强、枢纽强、生态强、文旅强、法治强。

  薛景霞说,相信通过国家的支持和地方的努力,郑州能够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龙头”和引擎,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让黄河流域“美”起来,让黄河文化“活”起来,让流域经济“热”起来,引领流域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赵文静)

  全国人大代表、李灵希望小学校长李灵:

  深化改革 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我希望趁着乡村振兴的春风,能够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给予娃们更多温暖,为娃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李灵希望小学校长李灵心里装的依旧是她最为关心的乡村教育。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回流儿童”健康成长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大量存在。李灵建议,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减少“回流儿童”现象。

  据了解,“回流儿童”是指那些至少有过一次跟随父母在城市生活或求学的经历,但由于各种原因又返回家乡的儿童。“回流儿童”现象增多,主要是基于户籍地中高考制度限制以及农民工子女在父母打工的城市缺乏受教育的条件,不得不“回流”至老家读书。

  李灵认为,“回流儿童”折射出的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户籍制度改革进程缓慢、初高中入学制度门槛过高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因此,要解决“留守儿童”“回流儿童”的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是关键。

  李灵建议,各地要严格落实中央要求,以常住人口指标来制定公共服务和资源配置规划,进一步促进户籍制度、中高考制度改革和财政制度改革。同时人口流入地更应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多措并举为务工人员子女扩大学位供给,简化积分项目和入学程序,让农民工的子女能够在城市享受同等的教育条件。以更少的落户限制、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完善的配套政策,让外来务工人员在付出汗水的同时也能平等地享受权利,减少“回流儿童”的出现。

  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李灵认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回流儿童”的教育问题,还离不开家庭的参与。

  “我建议尽快落实将家庭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专门经费支持,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购买服务等形式,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李灵说。

  为啥要提这个建议?这与李灵的日常工作分不开。“在基层,我深深地感受到家庭教育的缺失。因为大部分家长都要外出打工,有些孩子甚至一年只能在春节时见到父母。这么多年,我们学校开一次完整的家长会,都十分困难。”因此,李灵希望通过这个建议,可以促进家校合作,更好的关注“留守儿童”“回流儿童”的身心健康。

  加大乡村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李灵对此深有感触,在平时的工作和履职过程中,她看到了许多老百姓因为缺少知识和技术,而导致贫困的案例。在她看来,乡村教育和乡村振兴是分不开的,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教育是实现人才振兴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政策表述,让李灵十分激动,她认为说到了基层农村民办教育工作者的心坎上,譬如报告强调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 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师待遇等,非常有针对性,令人印象深刻,深受鼓舞。

  在接下来的乡村教育工作中,李灵表示,不仅要教授孩子们书本知识,更要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让家乡更美丽的理念。

  此外,在国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李灵认为,未来乡村将吸引更多人才返乡,以及更多在外事业有成的人关注家乡的发展,这样不仅产业兴旺有了支撑,更重要的是,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缓解。(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赵柳影)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

  集聚资源 打造标杆师范院校

  

  君师者,治之本也。从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到师范大学的党委书记,几十年来,全国人大代表赵国祥从未远离师范教育,所思所想所愿也都与之有关。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迈进“十四五”,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如何开好头、起好步?赵国祥认为,要从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入手。

  加快打造“一省一标杆” 地方师范大学

  “如何在资源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振兴教师教育的重大课题和当务之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建议,在每个省市自治区遴选1~2所基础较好的地方师范院校,重点打造一批标杆地方师范院校,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水平。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相关部委和各省市自治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各地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的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另一方面,政策举措的有限覆盖和高师院校的数量众多之间的矛盾,影响和制约了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质量。

  赵国祥在调研中发现,受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的双重影响,一些师范院校毕业生往往局限于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迁移能力弱于综合性院校学生。部分重点中学更愿意从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教师。有数据显示,一些全国知名中学近年来录取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中,90%以上是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对此,赵国祥建议,集中优势资源,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就为各地遴选出1~2所基础较好的师范院校,支持其建设标杆地方师范院校,全面打造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希望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尽可能地统筹资源,切实加大对标杆地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实现包括国家级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和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等在内的重大举措全覆盖,为教师教育振兴提供充分保障。

  “标杆师范院校要传承和弘扬百年优秀师范教育传统,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引领、辐射和带动其他师范院校整体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教师教育振兴开创良好局面。”赵国祥期待着。

  改革师范生招生方式

  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师范生生源质量是制约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受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我国师范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如何吸引优秀学子报考师范专业,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赵国祥认为,可以从落实教师待遇、增加政策供给、创新培养模式、推进招考改革和调整招生规模等入手。

  事实上,我国早在1986年就提出“教师工资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赵国祥在调研中发现,当前,该政策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难以得到完全落实。另外,尽管近年来许多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单一学科培养、分科教育模式固化、学生适应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下降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师范专业对中学生的吸引力下降。上海一家知名高中曾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调查,结果显示,整个高二年级300多名学生中,愿意在高考时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只有3人。

  “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教师教育专业优惠政策,全国落实教师待遇,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很重要。”赵国祥多次强调。另外,国家还应该积极应对新技术革命时代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课程形态、新学习方式挑战,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教育人才,切实增强师范专业的吸引力。

  赵国祥还认为,应该进一步扩大高校招收师范生的自主权,改革师范生招生方式,提高报考门槛。譬如,改革招生办法,各省高等师范院校可组成联合招生委员会,提前招生、提前录取;改革考试内容,实施综合测试,注重对师范生通识素养和人际素养的考察;改革录取方式,在师范生招录时,增设面试环节来甄选师范生从教育意愿度和从教潜质的考察,提高新生质量。(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张竞昳)

  全国人大代表、平高集团首席工匠胡中辉:

  深耕细作 培育高端龙头企业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全国人大代表、平高集团首席工匠胡中辉建议,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完善对工匠人才培养和激励的相关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大对高端 装备制造业支持力度

  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中,装备制造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神舟”“天宫”飞得更高、蛟龙探海潜得更深、天眼望得更远、神威天河算得更快、高铁驰骋大江南北等,一大批大国重器、中国制造名片响亮全球,中国科技创新成就引发了全球瞩目和赞誉。“就拿我所从事的电力装备制造业来说,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中国的特高压走在世界前列。”胡中辉说。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一些领域我们也走到了世界领先地位,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高端装备技术的研发和制造方面,我们与世界顶尖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高端设备的研发、制造仍然受制于人,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胡中辉认为,我们必须持续保持昂扬的斗志,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苦练内功,坚持科技创新,坚持高端引领,坚持人才振兴,在关键核心领域深耕细作,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胡中辉建议,国家要持续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国家层面出台支持发展的指导意见,地方政府制定具体支持措施。健全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机制和“产学研用”一体化体制。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为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创造更多“走出去”的条件,搭建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合作平台。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厚植工匠文化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身为首席工匠的胡中辉对此有更深的体会:“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们在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保障的,除了科技研发人才外,还要有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的工匠人才。”

  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胡中辉表示,从科技研发到落地,这条路并不平坦,而工匠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同时,应该持续加强对工匠人才的培养,来解决技术落地的问题,实现中国“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目标。“作为来自装备制造业的青年工匠,我们就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我给我们这些工匠定义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人,作为一线工匠,要耐得住寂寞,不断钻研技术,要在攻坚克难中得到锻炼成长。”胡中辉说,工作不分贵贱,只要真正敬业乐业,什么样的岗位都能出彩,技术工人、工匠人才,一样可以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贡献力量。

  在工作之余,胡中辉还到多家企业和高职院校走访调研,与学生、产业工人进行交流。他发现,完善技能评价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工匠的氛围,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而且现在许多90后、00后,能够主动学技术去工厂当工人的意愿依然不高,这样的观念和培养模式需要引导和破除。胡中辉建议,要持续完善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激励的相关政策措施,同时建立更加多元的培养体系,使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劳动者可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使人才成长的渠道更畅通、措施更有力、空间更广阔,让更多技术工人成为具有高超技艺的能工巧匠。(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袁帅)

  全国人大代表杨雪梅:

  多措并举 拧紧个人信息“安全阀”

  个人信息保护,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院长杨雪梅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做好疫情防控的个人信息保护,是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的第一关。针对流调工作中的“跑风漏气口”,应多措并举,采取严厉措施,拧紧个人信息的“安全阀”。

  杨雪梅建议,构建和完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体系,研究制定特殊时期公民个人信息收集、存储和使用的标准、流程和规范。因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对疫情期间采集的个人信息设立退出机制,明确销毁信息的标准和程序。加大对信息泄露人员的查处和追责力度,严厉追究当前已泄露信息的行为,追踪泄露渠道,严惩泄露人员。

  杨雪梅还认为,要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力度,营造保护个人隐私、拒绝网络暴力的社会氛围,利用各种平台引导“吃瓜群众”不做网络暴力的“帮凶”。(郑州全媒体记者 董艳竹)

  全国人大代表高新才:

  联动建设郑洛西 高质量发展合作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流域整体功能发挥和内部协调发展受到极大关注。针对黄河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提出了关于拓展黄河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路径的建议。

  他认为,应加强快速交通系统组网,缩短距离,实现资源共享和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大力推进都市圈和一体化建设,增强省会城市经济实力,引领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形成“省会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省域增长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契机,加强内部联系,开展区域合作,打造黄河流域经济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促进黄河流域形成多元化的区域合作路径,包括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联动建设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促进近邻城市合作、开展能源教育文旅等行业合作等。(郑州全媒体记者 张竞昳)

  全国政协委员宋纯鹏:

  进行专门立法 规范网络舆论

  “互联网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多元,社会治理更加精准高效。不过,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舆情的发生、发酵已经对社会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呼吁,要完善网络舆情治理法律法规。

  宋纯鹏说,随着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具有突发性、隐蔽性、传播速度快、被操纵性、潜在危害大等特点。

  宋纯鹏建议,针对网络舆情治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修订完善现有的网络舆情治理法律法规,同时出台行业自律规范,加强行业自我监管。

  “目前网络舆情治理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各项法律,这对于规范网络舆论,实现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追究涉案主体的法律责任极为不便。这就需要就网络舆情治理进行专门立法。”宋纯鹏说。(郑州全媒体记者 张竞昳)

编辑:徐珂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