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三座城 三百里 三千年 郑州汴洛,文旅融合的“黄河交响”|文脉河:托起三座城的诗和远方

2020-06-29 07:36:59来源:中原网
字号  

  

 

  郑州花园口黄河记事广场

  核心提示

  黄河浩荡,龙腾中原。

  古往今来,逶迤的黄河把她最精华的内容留给河南。作为黄河的地理枢纽,河南也是黄河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确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

  今年全国两会,“黄河保护”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报告提出,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以黄河命名的重大国家战略诞生及推进,河南掀开了新篇章。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核心区域,郑汴洛“三点一线”城市,也迎来了文旅高质量发展“黄河时代”。

  六月,盛夏时节,我们来往于郑汴洛的三座城,回味三千年的故事,起伏跌宕;展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蓝图,荡气回肠。

  今日起,郑州报业集团将推出《郑汴洛:文旅融合的“黄河交响”》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聆听过去,记录当下,展望未来。

 

▲《郑州日报》报道版面

▲《郑州晚报》报道版面

  黄河,是一条孕育文明和希望的河流。

  郑、汴、洛三座城市是黄河岸边的重要古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原城市群的三个骨干城市。黄河,在这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月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主持召开郑州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强调让“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历史文化景观串珠成线,打造世界级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5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时,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表示,立足郑州历史文化资源在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中的突出价值和地位,建设沿黄文化遗产走廊,讲好郑州、开封、洛阳“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发展故事,打造形成世界级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这是一个重要的论述,也是关键的信号。

  郑、汴、洛,黄河岸边三座古都,距离三百里,从夏至宋占据国家政治经济中心三千年,绘就了光辉灿烂的黄河画卷。而作为黄河流域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和经济总量唯一过万亿元的城市,郑州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战略定位,清晰明确,熠熠生辉。

 

  

  荥阳桃花峪段黄河落日

  

  开封御河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

  三城联动

  共奏黄河大合唱

  夏日里的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郁郁葱葱,邙山若隐若现,五颜六色的花草让游人眼花缭乱,但更加迷人的是一望无际的水面,微风吹过,泛起阵阵涟漪。

  “很喜欢来这个地方,太美了。”6月24日,家住惠济区大河路的郑州市民张先生和家人有说有笑地在林荫下散步,“玩儿累了,可以去黄河边玩沙子,在附近骑骑马,在黄河边上吹着风,中午吃地道的黄河大鲤鱼,挺好的。”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滨水而居逐水筑城。黄河,对地处黄河流域腹地的郑州,不仅是水源保障,也是生态屏障,共融共生。

  黄河文化,辉映千古。

  5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河南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时,“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成为热点话题,认为精准提炼了河南作为中华文化源头的厚重,也为保护弘扬传承黄河文化指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建议郑、汴、洛三地可以在文化、交通、旅游、水利等资源上进行整合,打通堵点、形成优势,这对促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增强河南文化吸引力、凝聚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苗长虹对此十分赞同。作为沿黄的三座古都,他认为,郑、汴、洛不仅是河南的,也是世界的,三座城联手打造黄河文化黄金旅游带,有利于赓续城市文脉,形成历史文化新地标。

  三座城如何相互借力、融合发展?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顶层设计 构建黄河文化旅游带

  “郑、汴、洛,中国八大古都占其三,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原城市群的三个骨干城市。”河南省社科院院长谷建全认为。

  事实上,打造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提议由来已久,也具有可行性。比如,郑汴洛三市在地理文化上具有独特性,在政策上具有延续性和先发优势,文旅发展实践质量较高,文旅基础设施支撑有力,三市国际影响力明显。

  早在2000年,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加快郑汴洛沿黄旅游线发展意见的通知》,就加快郑州、开封、洛阳沿黄旅游线(简称“三点一线”)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确立了“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的主题形象。2017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建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明确郑汴洛联动打造国内首个区域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的黄河岸边,擘画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蓝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对于沿黄的郑、汴、洛而言,三市都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机遇,是最好的“催化剂”。

  今年4月15日召开的2020年郑州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目标清晰明确,提出“加强与洛阳、开封联动合作,凸显‘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的历史人文积淀,打响‘华夏古都群’国际文化旅游品牌”。

  无独有偶 ,在郑汴洛“抱团发展”上,开封也是铆足了劲。今年1月中旬,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开封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的议案》,并被确定为大会议案。

  开封代表团认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发挥郑汴洛集聚效应,继续叫响“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的品牌,统一黄河文化IP设计,将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成新时代展示中华文明、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带,全面对接融入国家“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有利于强化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愿望和意义,不言自明。

  开封:

  遗存丰厚,把黄河文化“立”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中华文明一直与黄河交织在一起,浸透了众多催人泪下的艰辛,也浇铸了无数令人振奋的辉煌。

  “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真是热闹。”一位60多岁的游客和家人忍不住赞叹。6月12日,站在开封城大梁门上,当夕阳洒下最后一缕余晖,一辆辆汽车从古城墙的城门处飞驰而过,一片灯火辉煌,美丽壮观,古老与现代形成完美结合。

  始建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的大梁门,北宋时又称“阊阖门”。如今城门北侧的古马道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倒塌的瓦砾、明代开封城城墙……

  “2000年5月,开封城墙文物保护所在大梁门城楼北侧一段城墙的地下,部分发掘出一条清朝中期的马道遗迹,随后又在其下的第二层古马道下发现了一条年代更为久远的马道。”古马道博物馆负责人张磊介绍。

  而古马道遗址只是开封丰厚历史遗存的冰山一角。历史上,开封多次经历黄河水患,地下3米至12米处,总共叠压着6座城池,形成了“城摞城”奇观。

  开封黄河段干流总长约88公里,地处黄河“豆腐腰”最脆弱位置,在这里尽展 “雄、浑、壮、阔、悬”的独特气质。历代许多社会名人誉黄、治黄、用黄,涉足黄河故土,留下众多的遗踪圣迹,呈现出了黄河之缘最深厚、黄河之殇最惨烈、黄河之治最动人、黄河之迹最丰厚等特点。

  宋都古城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古代都城遗址。既有最能代表黄河中下游自然特征的悬河奇观;又有揭示黄河与古都关系的城摞城遗址和大运河遗址;既有见证东京梦华的铁塔、繁塔等,又有保存完整的古都城垣、中轴线和街巷布局。真实描绘北宋汴河风光的《清明上河图》,惊艳世界。特别是“势若两京,九省通衢”的明代开封府,至今仍被封存地下,堪称东方的“庞贝古城”。

  如今的开封,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主线,以宋都古城为依托,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带,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保护中华文明,让黄河文化“立”起来、更加绚丽多彩提供开封注脚。

  洛阳:

  串珠成线,释放千年古都魅力

  “很丰富,很气派,很骄傲!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二里头遗址形成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源头、主根。”6月18日中午,炽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却挡不住前往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游人,很多都是慕名而来。

  二里头遗址位于伊水、洛水之间的偃师市翟镇镇。二里头开馆,夏王朝发声。

  作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2019年10月开馆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系统地展示了夏代历史、二里头遗址考古成果、夏文化的探索历程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为公众揭开了“华夏第一王都”的神秘面纱,为世界架起了探索中华文明源头的桥梁。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洛”,即今黄河中段南面之支流——洛水;“河洛”泛指黄河与洛水交汇之流域。

  以洛阳为核心的河洛地区,翻一页是厚重,看一眼是风雅,品一口是文化:从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的传说到周公营洛制周礼,从洛阳纸贵到程门立雪,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情怀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浓浓乡愁……数不清的河洛典故塑造着中华文明的特质,道不完的传世诗篇构建着黄河文化的高地。

  古都洛阳,文脉源远流长。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已初具规模。当宫城区天堂、明堂、九洲池、应天门相互连通,“四点一区”格局的形成迈出了关键一步。比如,国家重点大遗址保护暨文旅融合项目——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于2019年9月建成开放,气势恢宏的城楼、朵楼、阙楼等,非常震撼,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全唐风”。2020年央视戏曲春晚设立洛阳分会场,惊艳世界。

  “东方博物馆之都”,已成为洛阳城独特的标签。代表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有展示万里茶道遗迹的关林、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还有客家之源纪念馆、班超纪念馆……一座座博物馆、纪念馆散落在河洛大地上,串成展现河洛文明的精美“项链”,成为彰显黄河流域文化品格的新地标,全面释放了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

  郑州:

  培根铸魂,传承中奔向诗和远方

  和开封、洛阳一样,依偎在母亲河畔的古都郑州,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国家战略的诞生及实施,开启了郑州发展的“黄河时代”。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是探寻黄河流域文明起源过程的一把钥匙。”站在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遗址的制高点,北望是浩浩荡荡的黄河、洛河;南望,是绵延不绝的邙山、嵩山等。5月7日一场发布会,这里惊动了世界。

  双槐树遗址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命名为“河洛古国”,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也以考古学的实证材料表明在5300年前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确是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郑州黄河段东西长160多公里,位于黄土高原与黄淮平原的交接地带,荥阳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在黄河的滋养下,郑州段留存了大量宝贵的古迹和遗址,具有数量多、类型全、历史久、品位高、密度大等特点。

  “遗址资源丰富,商城遗址、大河村遗址、裴李岗遗址等一系列考古发现,让郑州成为寻源究古的胜地。”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宣传推广处副处长梁秀清介绍,郑州黄河段旅游资源分为人文景观资源、自然景观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三大类。其中人文景观类330多处,自然景观类50多处。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郑州沿黄旅游带中,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文旅资源有杜甫故里、河南博物院、黄河文化公园等;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文旅资源有二七纪念塔、商城遗址、大河村遗址、黄河博物馆、黄河国家地质公园、汉画像砖博物馆等。

  2018年10月,黄河沿线巩义市、荥阳市、惠济、中牟和黄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同组成的“郑州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作体”正式成立。深挖黄河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文化项目和特色品牌,郑州的大动作一个接一个。

  作为黄河流域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和经济总量唯一过万亿元的城市,打造国家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高标准建设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打造国家区域经济增长极,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中部崛起,风华“郑”茂。郑州正以“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为主题,唱响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赞歌,培根铸魂,在传承中奔向诗和远方。

    郑报全媒体记者 石闯 文 周甬 图

编辑:徐珂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