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92岁乡村教师:"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让他们念不起书。"

2019-08-03 08:51:20来源:中原网
字号  

 
▲点击观看视频

  “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让他们念不起书。”今年已经92岁的叶连平,是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之家”创办人。

  一头白发,瘦高的个子,说起话来响亮而清晰,笑起来时眼睛弯弯,露出仅剩的几颗牙齿,走起路来甚至有些蹒跚。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至今仍坚持义务给孩子们上课,批改作业,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让人肃然起敬。

  

  ▲教室里叶连平的照片

  从2000年开始,叶连平利用节假日免费给周边的学生补习语文和英语课。根据不完全统计,19年来,已经有1000多个孩子在这里得到过帮助,其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

  “我觉得人生付出越多,越觉得值,越快乐。所以我要争取长寿,多活几年,为孩子们多作点贡献,死时不后悔啊!”叶连平最关心的永远是他的那些孩子们。

  多年来,叶连平先后获得“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中国好人”等无数的荣誉,但他对这些却毫不看重,总是说:“名利于我淡如水,奉献为人志不移。”

  

  ▲教室里叶连平的照片

  郑报全媒体记者 翟宝宽 文/图(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年未曾收过学生一分钱

  他是照亮孩子内心的“萤火虫”

  

  ▲叶连平的家里

  盛夏时节的乌江镇,早晨总是来得特别早。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历史就在这里宣告结束,留下了西楚霸王项羽在此自刎身亡的悲情故事。如今,一位耄耋老人数十年如一日义务辅导留守儿童功课的温情事迹从乌江岸边流传开来,感动了无数人。

  叶连平生活的卜陈村,位于和县乌江镇中东部,邻近省级公路,村里的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不仅孩子们的学习无人辅导,每到节假日,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班级里贴的值日表

  

  ▲孩子们给叶连平写的信

  2000年7月,已经退休10年的叶连平看到村里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作业无人辅导,尤其英语基础普遍薄弱,便将自家的一间房屋腾了出来,摆上桌子和一块小黑板,义务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农村孩子英语不好,一旦落下,别说上大学,甚至连进高中都没希望!所以见到英语成绩差的孩子,我特别着急。”原本是语文老师的叶连平决定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为孩子们补习英语。

  

  ▲孩子们的考试分数

  看到学生越来越多,当地政府把村里的仓库改造成一间教室、一间小图书馆,一名企业家捐赠了桌椅,挂上“留守儿童之家”的牌匾,托付给了叶老师。现在来这里上课的学生有100多人,有卜陈村的,还有邻近几个村的,甚至还有和县县城以及南京江浦等地的留守孩子。19年来,叶连平没向学生们收过一分钱。

  叶连平根据孩子英语水平分成启蒙、初级、中级、高级四个班,周六周日四个半天分别给孩子补习英语,学生的节假日,是他最忙碌的时候。

  

  ▲课程表

  “放寒假的时候,孩子们在我这上课上到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五就正式开学了,不能耽误孩子们过年呀!”叶连平笑着说。

  叶连平的退休工资是3000元,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吃零食。到外边买书,都是自己带着干粮,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一件衣服都穿了几十年还在缝缝补补,和老伴现在还住在30年前的平房里。

  “在物质生活上我是低水平,精神生活要高标准。省下来的钱,要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叶连平说话掷地有声。

  江明月是一个受叶连平帮助比较多的孩子。她读七年级的时候,英语、数学等功课跟不上。她和妹妹江敏都是留守儿童,家离学校又很远,叶连平了解这一情况后,就主动把她接到自己家里,不仅免费补课,而且免费提供吃住,直到她考上高中。2009年,江明月考上南京理工大学,叶连平很高兴,陪她去马鞍山买了笔记本电脑,同时又把她的妹妹接来补课。当江明月考上研究生时,叶连平又资助她现金一万元,勉励她好好学习,诚实做人。

  

  ▲孩子们在心愿墙上写的话

  有人把叶连平比喻为永不熄灭的烛光,他不认同。他说:“我没有烛光那么明亮,我充其量就是一只萤火虫,只要能够照亮孩子们念好书,我就是快乐的。”

  年轻时命途多舛

  他数十年坚守乡村教育的初心源于感恩

  1928年,叶连平出生于山东青岛,父亲是河北沧州人,后辗转到天津。因为没有文化,只能给人听差,当苦力,后来寻了个给外国人做厨师工作。吃尽了不识字的苦,父亲想方设法一定要让叶连平念书。

  8岁那年,叶连平开始上私塾,小学由日本老师教日语。12岁那年,母亲因病逝世,他跟随父亲和继母到上海,进光夏中学读初中,学英语。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小小图书馆

  后来,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雇主陆续离开,父亲因此失业,开始摆摊修自行车。

  在这样艰难的岁月,父亲仍坚持供他读书。高中刚读了一个学期,生活已到了绝境。

  当时的班主任听说他要辍学,反复劝他,给他打气,可是没办法,“饿着肚子怎么念啊?”他离校时眼里满是泪水。

  他辍学那年,抗战胜利。次年随父亲到南京,进入美国大使馆工作,做一名勤杂工,他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也是在这期间练就的。

  叶连平说起一件自己学英语时的趣事。父亲的东家大卫·白格担任大使馆一等秘书,会说中文。有次他把叶连平叫来,故意说英语:“George!A hammer,please?”叶连平一脸懵。但他记性好,把这句话原封不动记下来,跑到楼下找接电话的李大爷,复述一遍,李大爷告诉他“hammer”就是榔头,他赶紧拿个榔头送去。白格摸摸他的头,称赞:“Good!Good!”

  

  ▲叶连平在备课

  就这样,从大使馆开到闭,叶连平生活在外国人中间三年零六个月,一天到晚跟外国人打交道,把英语学会了。

  然而,美国大使馆的工作经历却让他在接下来20多年的岁月里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1965年,叶连平被下放到卜陈村,无依无靠。乡亲们叫他回家吃饭,给他找地方睡觉,介绍他到窑厂上班,这期间,他做过农村小贩,当过猪倌,乡亲们的帮助让叶连平度过了那段最为困难的日子。

  1978年,卜陈初中因一名初三语文老师考上大学,已经50岁的叶连平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1986年,因其工作突出,破格转为公办教师。当时,已经落实政策的叶连平有机会回到南京,但他没有选择回去。因为教学效果突出,当地的两任教育局长都希望把叶连平从农村学校调到县里的中学,叶连平也都谢绝了。1991年,叶连平从卜陈初中退休。

  

  ▲叶连平的部分荣誉

  “叶老师退休后并没有闲着,先后被周边多所学校去当代课老师。1995年至1998年,和县姥桥中学聘请叶老师代课3年,中考时,他所带的班级创造了该校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有11人考上重点中学。” 卜陈学校的校长居平树也是叶连平教过的学生,他对叶连平非常熟悉。

  从教几十年来,叶连平获得了无数荣誉,但他却从来不看重这些。“我看他家里的荣誉证书和奖杯被扔得到处都是,就提议把他所有的荣誉证书都保存在了学校,几乎铺满了整张桌子。”居平树说。

  

  ▲叶连平工作过的卜陈学校

  

  ▲叶连平课后关心孩子

  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孩子

  他希望更多的人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

  “我的眼睛不行了,我什么都不怕,最怕我看不见了,不能再给孩子们上课了。”叶连平年事已高又加上多年劳累患上了白内障,很多人都劝他去南京或上海做手术,但他却不愿意,怕做了手术就看不见了。其实,叶连平真正担心的是,他如果不能教书了,谁能接任他?他曾给孩子们说过:“你们一定要认真听课,我上一天会少一天。”

  

  ▲叶连平所获得的荣誉

  “我死了,谁来教?教不了的不能来,教得了的不愿来。”虽然已经有以前的学生表示愿意接替他,但他还是担心农村孩子们的外语功课。

  2012年,叶连平拿出2万多元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成立了叶连平奖学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成立至今,奖学金已连续发放了7次,累计发放10万多元,奖励、资助了132个孩子。叶连平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后,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都被他的精神打动。

  

  ▲香港大学的感谢信

  早在2009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看到叶连平的报道后,专门派出研究员来到卜陈村实地考察,并决定从2010年暑假开始连续2年派出援教队来帮助叶连平开展“活学英语”援教活动。近几年,在他的感召下,每到暑假和节假日,都有大学生志愿者来为孩子们补习功课。

  

  ▲叶连平在给孩子们上课

  今年暑假,22岁的安徽省巢湖学院大二学生王杰就跟随学校的支教社团来到卜陈学校,教孩子们数学。“我们团队有13个人,有4个人在叶老师那里帮他给孩子们上课,剩下的就在学校里教孩子们。”王杰说,除了固定的语数英外,他们还会教孩子们书法、绘画、音乐等课程。

  叶连平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他希望孩子们能够跟哥哥姐姐们多学些知识,更多了解外边的世界,树立远大志向。

  

binary_middle.jpg

  ▲支教大学生王杰在看叶连平写的建议信

  “第一次见到叶老师,我就觉得他身上有一股劲。他不仅对教过的每一个孩子情况非常了解,而且一直建议我们做家访,真正去走近每个孩子。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叶老师对我们的帮助都很大。”刚上大一的赵媛媛也跟着团队来到了卜陈村,支教过程中她有一次生病了去医务室输液,叶连平听说后,就把以前学生送的蛋白粉委托同学送到了赵媛媛的宿舍,这让她非常感动。

  支教结束时,赵媛媛拿着原封未动的蛋白粉想还给叶老师,但叶连平却坚持让她拿回家喝。“本来人家大学生能来教孩子们我就已经很高兴了,他们要是生病了,那我也有责任。”叶连平说。

  

  ▲叶连平在给来支教的大学生谈教学方法

  

  ▲叶连平给支教大学生写的建议

  为期十五天的支教结束后,每个大学生都写了自己的感悟。叶连平都非常认真地读完,并且在后面写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他给赵媛媛写道:“咱们人,是感情动物,凡是爱,总会产生互动,您付出了真挚的爱,那就一定会得到反馈,良心不变,持之以恒,莫问前程。”

  看到很多人写到想以后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叶连平非常高兴,“农乡教育水平偏低,目前还是客观实际,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可以立志在教育上做出成就,让农村的孩子一直都有书念!”

  

  ▲一九八三年的荣誉证书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