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沿习之路|北线·查干湖:守护好“金字招牌”让生活“年年有鱼”

2019-07-12 18:31:02来源:中原网
字号  

点击播放视频↑↑↑

郑州日报↑↑↑

郑州晚报↑↑↑

  七月,查干湖。

  虽没有凌冬时分千里冰封下的马拉绞盘、冰下走网、冰湖腾鱼的壮阔情景,但波光粼粼、鱼跃水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悠游野鸭信自游,另有一番美好模样。

  时光倒回几十年,查干湖曾是个“穷川子”,大风一起满天都是碱面子,世代渔民放下一身好本领跑去外地打工为生。而今,查干湖附近的妙音寺村,从当年松原市最穷的村子变成全市经济排名靠前的村子,百姓村里有楼、家里有车、城里有房。

  

 
夕阳下,最原始的捕捞作业——渔家赤膊入水▲

  华丽转身,何以实现?

  2018年9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三省考察,在查干湖考察时,希望乡亲们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让生活“年年有鱼”。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查干湖9号”▲

  7月9日,郑州报业集团大型采访报道——“沿习之路 我和我的祖国”国家极点寻访报道北线采访团队抵达第四站——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

  

 
围绕生态旅游做文章,沿湖景点绿翠环绕▲

  丢掉的“金字招牌” 又拾了回来

  盛夏的查干湖,沐浴在热烈的阳光下,湖水如玉、碧空如洗,远处水天一色,近处荷叶连连。

  10时30分许,查干湖岸边的几艘渔船边,十几名渔民穿着隔水服围成一圈,慢慢收网。网内,不时有肥硕的鱼儿跃出水面。从早上三点出门布网,到现在收网,渔民们已经耐心工作了七八个小时了。

渔把头张文工作时在湖里游来蹚去▲

  渔把头张文指挥着渔民们慢慢收网,告诉记者“这一网下去,估计有20多万斤”。

  57岁的张文是查干湖上第20代渔把头。在他身上,有若干个第一:24年前,他成为查干湖历史上最年轻的渔把头;他曾一网打上来过16.8万公斤的鱼,至今无人能打破他的纪录;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查干湖考察,张文向总书记介绍这片水、这些鱼……

渔把头张文▲

  一船十几个人,一旦驶入湖面,渔网从哪里下水、何时下、如何收,全听渔把头号令。在查干湖边生活了大半辈子,张文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尤其是冬捕的时候,水面结冰超过半米,要想捕鱼,要‘识冰’、看‘鱼花’、懂风……”

  现如今,查干湖附近的村民款待来客,最著名的就是“全鱼宴”。然而,就在几十年前,世代以打鱼为生的渔民们无鱼可打,当地人吃鱼,要骑马跑上十公里。

  

 
王凤林说起查干湖的生态环境,如数家珍。▲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凤林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由于查干湖上游霍林河断流和连年自然灾害等原因,查干湖500平方公里的湖面缩小到不足50平方公里,昔日碧波荡漾的查干湖成了风沙肆虐的“盐碱泡”,盐碱泛起,风沙肆虐,鱼苇绝迹,风一吹,白花花的盐碱面子满天飞。渔民们无鱼可打,只好背井离乡,靠挑土篮、卸火车、蹬三轮养家糊口。

  曾经的水草丰美、“棒打狍子瓢舀鱼”成了传说,湖畔人家深深体会到失去一湖清水的痛楚。

  痛定思痛。1976年,当时的县领导提出:引松花江水复活查干湖!

查干湖畔生态▲

  1976年9月5日,前郭县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工水利工程“引松工程”全面动工,80000草原儿女吃着高粱米饭就着白菜土豆,将松花江水自流引入查干湖。

  历时8年,全长53.85公里的“草原运河”终于完工。松花江水流进来,使得查干湖面积再次达到506.84平方公里。

  自此时起,查干湖恢复了原始的模样,渔民们不再需要外出打工,靠着越来越美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的游客,百姓家里慢慢富了起来。

  

 
查干湖北湖湿地,野天鹅、风电环保能源、草木材质游览设施等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画面。▲

  闪耀的“金字招牌” 百姓富了起来

  生态美连着旅游旺、百姓富。守护住清水绿岸,才能守住“金字招牌”。

  下午三点,走进查干湖渔场村村头的“老关东鱼庄”,虽非旅游旺季,也过了饭点,餐厅内依然有两桌顾客在品尝这家饭店的招牌菜——秘制炖胖头鱼。鱼庄的主人王家吉、尚影夫妇便是渔场村最早开农家乐致富的一批人。

  

 
老关东鱼庄主人尚影▲

  “我们老两口干农家乐有20年了,最开始只有一间半的土房,现在有200多平米的餐厅、12间客房、3个包间了。淡季的时候,一个月能净挣两万多,冬捕旺季的那两个月,每月能净赚近20万。”尚影说,现在这样富裕红火的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尚影回忆到,“2000年以前,我们一家三口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老伴出去打工每月赚的七八十块钱,生活过的紧巴巴的,那时候能吃个白菜炖豆腐都算是改善生活了。女儿都上初中了还只能和我们夫妇俩挤到一张床上。”

尚影家的鱼庄小院▲

  因为穷困,为了改善生活,2000年,尚影夫妇开起了村子里第一家饭店。“正赶上查干湖发展生态旅游,第二年饭店就开始盈利了,之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了。”尚影说,现在,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总有众多的游客慕名来到鱼庄一品她的秘制胖头鱼。每到周末,鱼庄的客房都会被订满,到了冬捕的时候更是供不应求。

尚影将鱼庄小院打理得井井有条▲

  张文也亲眼见证、亲身体会着查干湖附近村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1978年之前,我们村里穷到连块砖都没有,全是土房子。后来引松工程完成之后,村民们的收入连年增长,现在即使是最普通的渔工,一个月也有6000多元的收入。”

  去年,张文也和老伴经营起260多平方米的“活鱼城”,“刚工作的时候,我一天只能挣8毛钱,现在,我做鱼把头每年能挣近20万,再加上‘活鱼城’的收入,日子别提多舒心了。”

  守护好“金字招牌” 撸起袖子干起来

  七月的查干湖,烟波浩渺,碧波万顷。岸边,成片的紫色马鞭草花海如梦如幻,芦苇摇摆着枝叶轻歌曼舞,万亩荷花即将绽放,野鸭岛上的野鸭成群结队钻丛而过……眼前的查干湖,说不出的端庄静谧,让人不禁发出“圣水湖畔,名不虚传”之叹。  

 
查干湖规模化捕鱼作业情景▲

  如今的查干湖春夏如玉、冬日如银。如何守护好这块“金字招牌”,让百姓年年有鱼、年年有余,是这几届政府一棒接着一棒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主题:

  岸边,查干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马面源污染拦截整治工程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到今年7月末,这项已经进行了五年的工程将竣工;

  为调整查干湖周边种植结构、减少查干湖面源污染,党的十八大以来,前郭县已在查干湖周边退耕还湿还草还林1600余公顷,沿湖浅水域种植荷花、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形成了查干湖沿岸生态过渡保护带;

  在捕捞过程中,坚持采用马拉绞盘的传统捕捞方式作业,避免机械设备污染,并且不投饵、不用药,给鱼儿提供了自然生长的空间……

水清鱼肥,触网跃水。▲

  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党群办副主任苏德华说,为了维护、打造好查干湖的美好生态环境,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景区建设上下功夫,着力做好景区内外加减法——“加法”即把新建的“吃、住、行、游、购、娱”项目,全部摆在8-10公里以外的区域,最大限度减少湖区生态压力;“减法”即突出查干湖生态自然景观,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痕迹,积极开展湖区清洁整治专项行动。

  曾经的查干湖,以冰湖腾鱼的壮阔而著名。

  而今的查干湖,春可捺钵、夏可赏荷、秋可观鸟、冬可渔猎。百姓所盼望的“四季之湖、生态之湖、文化之湖、世界之湖”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郑报全媒体记者 朱建明 河宁 李娜 秦华 朱钰玮 刘国红 张俊 文/图/视频

1.png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