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落实“三个转变”推进质量强市战略:郑州迈进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方阵

2019-05-15 11:13:14来源:中原网
字号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重要论述。

五年来,郑州市始终坚持把质量工作作为重要战略来抓,将质量工作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紧紧围绕“三区一群”战略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从自主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入手,积极践行“三个转变”,交出一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值此郑州市质量大会召开之际,本报推出 “落实‘三个转变’——推进质量强市战略 我们在行动”系列报道,今日刊发“质量科技篇”,敬请关注。

中原网讯(记者 聂春洁 汪 辉 通讯员 杨 鑫)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加快汇聚创新资源,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三年郑州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7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成功创建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示范城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市,创新型城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方阵。

自创区助推全市创新发展

2016年,我市成功获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编制完成《郑州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6— 2025)》,明确了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路径。

三年多来,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不断积聚,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汇集了全市76.5%的高新技术企业、69%的创新研发平台,在全省发挥了示范作用。

其中,高新区成功创建中西部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出台《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规定》,实施管理体制与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职能部门由36个合并压减到10个,实现全员聘任。联通中原数据基地、大数据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入驻中原科创谷,一个新型产业用地试点也成功落地高新区。

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加快建设,龙子湖智慧岛已累计引进大数据及相关企业200余家,带动集聚相关科技企业2893家,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航空港实验区被认定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正以建设智能终端为代表的高级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步向高端拓展。

创新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截至2018年底,郑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329家、4283家,增长55%、32.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近三年来,全市新认定科技型企业2391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224家,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24家。宇通客车、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安图生物等重大产品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重大关键技术居全国前列。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8家。同时还有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分别为宇通客车、中铁装备、郑州钻石精密和恒星金属制品。

2017年以来,我市已确定了13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其中,工业新型成像技术创新中心等6家单位同时被确定为河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功能金刚石材料创新中心、高效能铝基新材料创新中心、工业新型成像技术创新中心3家单位被认定为郑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

我市还积极推动协作创新,实施通信技术、超级电容等十大科技专项,8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

此外,我市还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11家,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总面积达到8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团队)接近1万家,其中,政府主导的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基本建成,总面积58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737家,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565名、人才团队813个,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28家,拟上市企业32家。

全市形成了以创新创业综合体为带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支撑的三级孵化体系。组建了产业技术联盟,组织实施42个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在美国硅谷成立办事处。中美国际创业港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硅谷建立异地孵化器,实现双边同步孵化。2018年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创孵指数排名,郑州位列第13位。

人才汇聚效应逐步显现

我市以“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为抓手,通过出政策、搭平台、建机制、优服务“四步联动”,构建形成了开放高效的引才聚才育才用才新格局,实现了人才集聚与创新发展的同频共振、有机融合。

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三年来全市累计新建市级以上研发平台783家,全市累计建设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795家。已实施三批“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入选项目323个,支持额度7.55亿元;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771人,其中两院院士23人,高层次专家74人,长江学者7人;引进设立了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郑州工作站,郑州市在引进高端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建立重点实验室19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院士工作站108个,建立 3 家技术创新联盟、4 家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过程研究所郑州分所,国家专利审协河南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创意(试点)园区及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设进展顺利。

创新引领型机构活力有效激发。我市积极与国内知名院所和高校对接,先后引进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大连理工大学重大装备制造郑州研究院、新华三郑州大数据研究院、郑州轨道交通信息技术研究院、浪潮集团高效能服务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中心、中科院计算所郑州分所、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郑州市政府出资3亿元与省科技厅共同推进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同时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时间和空间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监测》项目合作,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郑州中心)挂牌成立。我市还面向驻郑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征集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召开新型研发机构座谈会,帮助我市工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开展精准对接,破解企业技术难题,提升我市工业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16年郑州获批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此后科技和金融结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设立了总规模3亿元的郑州市科技发展投资基金、参股1亿元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5000万元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出资5000万元参股郑州市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获批成立中国郑州(创意产业)快速维权中心并投入运行。各类创新服务平台作用发挥明显,目前,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在我市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国家专利审协河南中心广泛开展社会服务项目,培训知识产权人才3000余人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3.59亿元;大型科研仪器共享使用数量达到5536台(套)。

郑州还举办或承办了“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郑州)第二届国际创新创业大会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比赛、双12双创日暨第四届中国创客领袖大会等大赛活动,其中,“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效应显现,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一步用车”“UU跑腿”等项目,业务已拓展到全国近百个城市。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全市专利申请量由2015年的26046件提升至2018年的70110件,增长169%;专利授权量由2015年的16125件提升至2018年的31585件,增长95.8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5年的6.87件提升至2018年的13件,增长89.23%;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5年的21.15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82.35亿元,增长289%;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由2015年的465家提升至2018年的1329家,增长186%;科技型企业由2015年的1892家提升至2018年的4283家,增长126%。

我市还持续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编印科技创新政策汇编,深入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双提升”暨高新技术企业“中原行”、研发投入、科技金融、技术合同登记等科技政策宣讲及业务培训活动。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深入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围绕脱贫攻坚重点地区产业发展科技需求,组建了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和服务队,选派科技特派员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坚持每年举办郑州市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活动。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谋划提出“三提升六倍增”目标:到2021年,全社会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2.3%左右,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于56%,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科技创新对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能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00家、技术交易额达到30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500家、能够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顶尖创新创业人才达到150名、新型研发机构达到40家,比2018年翻一番。科技创新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新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创新强市建设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