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别错过!《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4月19首次亮相河南艺术中心大剧场

2019-04-08 13:04:01来源:中原网
字号  

    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苏瑜 /文 丁友明 /图) 由鼓楼西制造,根据刘震云原著改编,牟森导演作品——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将于4月19至4月20日首次亮相河南艺术中心大剧场。

    4月8日,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郑州首演媒体发布会在郑州市新闻发布厅举行,原著作者刘震云、导演牟森、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石大东、总策划古兵、出品人史航、制作人李羊朵、杜康销售公司总经理柳向阳以及演员代表到场出席,并致辞。

    2018年4月20日,《一句顶一万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北京站三场演出出票率为100%,上座率达98%,远高于同期话剧演出的市场成绩。徐晓钟、林兆华、孟京辉、田沁鑫、过士行、崔健、陈晓卿、张立宪等众多文艺名人到场观剧,演出在戏剧圈乃至文化界引发热议。

    2019年4月19至20日,《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将首次登陆河南艺术中心大剧场,为观众带来更细腻的故事、更丰满的演出。在大幕升起之前,请随本文了解下《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的由来与看点。

    《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六大看点

    原著小说是“现实魔幻主义”的当代经典文学

    《一句顶一万句》原是刘震云的长篇小说,出版于2009年,曾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译有20多种语言,被称为中国版《百年孤独》。文学批评家张清华评价说:“《一句顶一万句》是一曲生存的悲歌,一部命运的戏剧,一曲婉转凄凉的民间咏叹调,一部题旨与叙事完全统一的‘炫技’之书,一部充溢着生命的大悲凉和生存的真荒诞的小说。”

    《一句顶一万句》剧照

    刘震云认为《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现实魔幻主义”的作品,“写的好像是现实,但作品体现出来的意蕴却是魔幻的”。他举例说到:“一个意大利神父来到河南的时候一句中国话不会,转眼四十多年过去,河南话都会说了。来的时候眼睛是蓝的,黄河水喝多了眼睛都变黄了。待了四十年,只发展了八个徒弟。没有教堂就住在破庙里,每天回来给菩萨上香说,‘菩萨啊,再让我收几个信徒吧。’这太魔幻了。”正因为有这样一部风格独特的文学经典做支撑,《一句顶一万句》才得以在戏剧舞台上绽放光彩。

    河南人演河南戏

    直抵中原精神内核

    全部用河南方言演出,也是舞台剧《一句顶一万句》特别引人关注之处。

    此前,陕西话版《白鹿原》、四川话版《茶馆》、上海话版《繁花》……都取得了成功,用方言演绎的话剧不仅没有让作品有了地域局限,反而让人物更加可信,更接地气儿,作品也更有力量,更充满质感。

    《一句顶一万句》剧照

    河南味儿的《一句顶一万句》也是如此,那些土生土长的人物操着方言,才更符合他们的身份和背景;而方言所包含的独特文化和语言张力,也让作品别具魅力。

    河南人排河南戏,河南人演河南戏,直抵原作精神内核:融入河南豫剧元素,演员都是非戏剧专业的河南人,展现原作本身最原始的风情。剧中吴摩西扮演者杨易凭借此剧获得2018年第二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新人奖。

    改编者曾为中国当代戏剧赢得前所未有的荣誉

    《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的改编者与导演牟森,在80-90年代是备受海内外瞩目的戏剧导演。1993年的《彼岸》,1994年的《零档案》《与艾滋有关》,1995年的《红鲱鱼》皆是现象级的作品。

    《零档案》剧照

    其中,《零档案》作为布鲁塞尔艺术节委约作品首演于比利时,1995年在法国演出完毕又至美国洛杉矶UCLA演出,后因众多国际艺术节的邀约纷至沓来,《零档案》在海外接连演出了近百场,为中国当代戏剧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荣誉。1994年5月17日,让·皮尔·狄柏达(Jean Pierre Thibaudat)在法国《解放报》上这样写到:“面对如此残酷、赤裸裸地表现生命的场景,你颤抖着,受到极大的震撼,它象征着一个年轻的中国剧团的崛起,加入了戏剧的历史。”

    《一句顶一万句》编剧/导演:牟森

    退出戏剧界二十余年,牟森早已调转了美学方向,此次他通过《一句顶一万句》,又在戏剧舞台上成功践行了他当下的艺术追求。资深策展人赖慧慧在看过《一句顶一万句》的演出后评论说:“版画式的人物勾勒,写意写实的背景。仿佛凝冻在那个年代的时代美学,竟然那么鲜活地保存在现在。20年后,没有先锋和当代的包袱,意味深长和功力深厚的牟森。”《一句顶一万句》之出延津记,是为戏剧爱好者不应错过的重磅剧目。

    演出宏大而深情

    让正典叙事重现当代舞

    “‘正典叙事’在中国缺位太久了”,牟森曾在采访中这样感慨到。从2010年至2016年,牟森在深圳与上海做了三个大型空间项目,《深圳,中国梦想实验场》《上海奥德赛》和《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无不体现着他“回归正典”的艺术旨趣。

    《一句顶一万句》剧照

    到了2018年,牟森希望能通过《一句顶一万句》,让正典叙事重现于当代舞台。从剧目的首演反馈来看,牟森的这一想法已在业界找到知音。学者吴稼祥称:“牟森以‘抵达’与‘拯救’作为他叙事艺术总纲,想复兴亚里士多德诗学。这部话剧,是他实践自己诗学的一个范例,刘震云恰好为他提供了最好的原著。”

    导演陈洁认为:“《一句顶一万句》在内容上深刻成熟地表达了中国社会最广大人群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缺失,在形式上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壮美之风。歌队、神父、剧中人物身上与神性相接的本能,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宿命都让人想起古希腊悲剧,想起荷马史诗,导演的借鉴我以为正是他恰到好处的安排。”

    中国人的心事儿

    流淌在吟唱之中

    《一句顶一万句》讲的是百姓的“杀心”。李敬泽说:“读《一句顶一万句》,常想到《水浒》,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如此奔走。”牟森说:“抽刀便杀人者为‘好汉’,拔刀又掖刀者为‘百姓’。”《一句顶一万句》写的是百姓,是中原大地上的每一个人。他们为一口痰生恨,为几张饼生恨,为一记耳光、一次催账、一场通奸,生恨。他们拔刀,无数次杀心起,又无数次杀心落,终是泪落、刀藏,孤身离去,独自奔走。

    《一句顶一万句》剧照

    《一句顶一万句》说的是伤心人的“出走”。在牟森看来,吴摩西的出延津,是中国人的出埃及记,是一种英勇的壮举。许多作品里都描写过流离失所的受苦人,他们被迫迁徙是因何?无非是天灾与人祸,如灾难,如战争,如经济波动、政治迫害。但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人们背井离乡,为的竟是孤独,是伤心,是一句话,是一个人。心事筑成一座奥斯维辛,直逼得人落荒逃离,浪迹千里,寻往心安之地。

    《一句顶一万句》剧照

    牟森曾向刘震云发问,“中原是什么?”刘震云脱口而出:“中原是一种态度。”后来,牟森又在排演《一句顶一万句》时说:“如果中原是一种态度,那中国就是一种逻辑。”《一句顶一万句》展现的是中国人百转千回的心事儿,与桩桩件件的委屈,引人共鸣,又促人反思。正如李静所认为的那样,剧作中的一些段落“击中了国人七寸”,揭示了“这个民族之所以生活在‘千年孤独’中的原因。”

    近两年最受关注的中国原创剧目之一

    2018年4月,《一句顶一万句》在国家大剧院的三场演出上座率高达98%,到场观众有包括著名导演徐晓钟、林兆华、孟京辉、田沁鑫、林荫宇、易立明,著名编剧过士行、万方,著名演员濮存昕,文艺评论家林克欢、解玺璋、宋宝珍、李静、陶庆梅、杨乾武、傅谨,前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京演集团副总经理李龙吟在内的众多戏剧圈专家,还有著名歌手崔健,著名主持人张越、王小丫,文化名人吴稼祥、陈晓卿、张立宪、潘采夫等诸多文艺界名流。《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新京报》《北京青年周刊》等各大主流媒体也都对该剧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一句顶一万句》是近两年最受关注的中国原创剧目之一,是文艺爱好者们不容错过的戏剧演出。

编辑:禹亚楠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