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敲击3万下,这是手工匠人的坚守与热爱

2018-07-20 14:41:20来源:遇见郑州
字号  

 

    36度高温天,我们来到梦祥银的生产车间。

 

    大师傅正在敲壶,看到我们来采访,他们抬头笑了一下, 算是打了个招呼,接着又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这样一个精美的银壶,需要敲打3万下,再反复烧制。这对于平常人来说,是不可相信的,却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工匠精神是坚守阵地

    壶身没有任何焊接点,壶身上的花纹工艺也很特别,一块银片,历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等着一系列工序,这里面包含着180道小序,30多道大序,经过数十万次的锤击敲打,数百次的回炉锤炼,再放在800摄氏度的高温中烧,再连续补色,最后逐次打磨,才完成一把壶。

 

    这些图案多是以花鸟等动植物构成。整个银饰繁杂,师傅们 “心中有图”,将型态各异、深浅相间的浮雕工艺镶附在首饰中,产品呈现出较的强立体感和层次感。

 

    掐丝珐琅技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技术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延续到明代和清代,这种工艺成品一直是皇家的御用,宫廷里的一种华贵的饰品,沿袭至今,因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纯手工的制作,掌握这种工艺的人越老越少,但是行走在梦祥银的生产车间里,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群坚守工匠精神的人。

    工匠精神既要“传”也要“承”

    “您为什么选这一行?”我们采访梦祥银的董事长李杰石时问道。

 

    李杰石回答说,他年少时家里穷,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饱饭。为了能让自己和家人不继续饿肚子,下定决心要学习一门技术,后来机缘巧合学会了做银饰,这门手艺不仅改善了他的生活,还让他燃起希望的梦想,直到有了今天规模庞大的梦祥银企业。

    很多人都疑惑,成功后的梦祥银为何要一直坚守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对于一个全国知名品牌来说,落脚在一线城市更容易进行品牌推广。

    是的,要是以梦祥银现在知名度和实力,这个是完全能实现的。但是,李杰石觉得,梦祥银不能走,不能就这样丢下曾经爱护她的乡邻。

 

    李杰石在1990年回家创业的时候,非常艰难,是这片热土的父老乡亲,一颗颗温暖的心和一双双有力的手,帮助他把梦祥银从家乡传播到全国。李杰石觉得,乡亲们对他,对梦祥的这份厚爱,不能舍,不能丢,不能忘。

 

    所以李杰石就办起了工厂,吸收家乡的年轻人到工厂来学做银饰,帮助他们慢慢改善生活。20多年过去了,厂区的路边和前面的停车场,一辆一辆崭新的小汽车都快停不下了,那是梦祥银的工人的车;20多年过去了,梦祥银培养出一批手艺精湛的手艺人,他们耐得住寂寞,能静下心来一锤一錾地雕刻银饰。

 

    所以,梦祥银人在用坚韧不拔的认真,坚守着银饰锻制技艺的文化传承。乡亲们从观望到参与,再到今天沉醉其中,都是被这种传承的精神所感动,从灵魂中热爱这个行业。

    “凳子决定地位”,李杰石如是说。坐得住,静得下心,也许,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坚守。这种坚守,理应被我们尊敬。

编辑:徐珂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