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全国人大代表李树建:为百姓唱大戏 让豫剧走向世界

2018-03-09 09:29:25来源:中原网
字号  

  中原网讯(郑州融媒体记者 李娜 武建玲 覃岩峰 张倩 徐刚领 袁帅 石闯 肖雅文 殷海涛/文 宋晔 马健/图)“从艺40多年,担任剧团院团长31年,演出过近万场,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沧桑巨变,我有很多话想说。”56岁的李树建感慨地说,“我赶上了好时代、新时代。”

  李树建,一级演员,主攻老生须生。“演不平常戏,做平常人”,他一直这样鞭策自己,这也是他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他的艺术表演风格悲怆、用情、淳朴不失激昂,兼具艺术性、思想性和时代的气息。他两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上海戏剧“白玉兰”奖。

  在郑州融媒体北京新闻会客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省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向记者敞开心扉,直抒胸臆,讲述了他的创作历程、豫剧传承以及他带着豫剧走向世界的背后故事。

  第一个十年:唱在田间地头

  “1962年4月,我出生在汝州市寄料镇观音堂村一个穷山沟里,正赶上3年困难时期,是东家一口奶、西家一口饭把我养大的。”李树建提起小时候,一阵酸楚。

  15岁时,他去考洛阳戏校,没钱坐车,沿着铁路线走到了洛阳。回家路上又累又饿,走不动了,趴在路边两眼发黑,幸亏碰到一个好心的赶马车大叔把他捎回来。大叔还给他买了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这碗面条让他终生不忘。

  “我这条命是乡亲们给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李树建没有别的本事,从学戏的第一天起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戏,学出点名堂,给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多唱戏、唱好戏、唱上一辈子戏!”

  这一唱就是40多年。李树建介绍,1979年9月,也即刚刚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他考入洛阳戏曲学校,1984年7月毕业,1985年7月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1987年7月毕业,1987年到三门峡市豫剧团担任副团长。

  他说,20世纪80年代末,戏曲已经出现危机。那时社会上有两种人出门带行李,一是民工,二是演员。民工进城,演员下乡。下乡演出时,好一点的睡过土炕、课桌,有的地方连土炕、课桌都没有,羊圈、牛圈都住过,有时干脆在地上铺点麦秸打地铺,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寒风刺骨。他当时在现代戏《试用丈夫》中饰演一个赌徒丈夫,因赌博输光了身上的衣服,只穿了件短裤站在雪地里唱了20多分钟。群众每看到此处,都会含着泪给他鼓掌。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坚持每年演出300场以上,80%的演出是在矿区、敬老院、贫困山区。

  “在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根本坚持不下来。”李树建说,每次演出,每句台词,他都要严肃对待,“我要对得起那些跟着我们看戏,支持我们演出的群众啊。”

  第二个十年:唱进千城百市

  1998年3月,李树建由三门峡市豫剧团直接调任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他还时刻提醒自己,无论什么时间,无论职务高低,自己首先还是一名演员,工人多做工,农民多种地,演员就要多演戏。

  2000年初,他到省豫剧二团工作。当时的二团台上挂着破旧的几条天幕,灯光也没有几盏,坐在10排后的观众看不清演员的脸。演员阵容也不行,勉强凑够4个“宫女”,穿的绣鞋露着脚趾。扮戏的文官武将更不像样子,穿的蟒袍像刚出土的文物。

  当时他想,时代在发展,观众的审美水平在提高,这样的演出水平怎能对得起观众?为此,他四处“化缘”,找朋友拉赞助,整理复排了5个传统剧目。此举得到全团职工的赞成和支持。

  后来,他又带团到北京演出,给北京观众展示了5台豫剧传统戏的魅力,还进了中南海演出。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专家们情真意切地说:“戏演得不错,但面貌太陈旧了,老戏老演,已经和时代脱节了,应该推陈出新,搞些优秀的新编历史剧目,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需要。”

  专家的话给了李树建很大的启发。从北京回来,他就开始思考排演一台新剧目。他决定从抓剧本开始,约请青年剧作家陈涌泉根据《赵氏孤儿》改编创作《程婴救孤》。但是排新戏谈何容易,服装道具都要新添置,导演张平粗略估算一下,最少要30多万元。而当时二团的账面上只剩下800元钱了。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他们下定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筹到排戏的钱。

  几经努力,他们又取得了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入场券,二团人的劲儿是鼓起来了。他暗下决心:就是累死,也要把《程婴救孤》弄好,力争实现河南省“文华”大奖零的突破。

  已经欠了一圈人的钱,在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下,他还要坚持演好程婴这个主要角色。2004年8月中旬,他病倒住进了医院。人在医院,心却在剧团。去杭州之前,经费还没有到位。为了几万块钱路费,他带着几个演员去给企业老板家“哭坟”。为了剧团,他给企业老板的母亲抬过棺材。人家给了5万元钱,他随后背着半箱子药和同事一起去杭州参赛。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程婴救孤》获得了“文华”大奖第一名以及“观众最喜爱的剧目”第一名,同时还获得多项单项奖,实现了河南戏剧历史性的突破。接到获奖通知那一刻,全团领导和同事们抱头痛哭。

  《程婴救孤》获奖后,多个城市纷纷邀请他们去演出。2008年,李树建成立了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这是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纯公益性组织机构。2011年,“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发起拍摄了豫剧电影《清风亭上》,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提名等众多业界大奖。

  第三个十年:唱进世界舞台

  多年以来,李树建带领河南豫剧院的团队走遍千山万水。在第三个十年的开端,他们把豫剧唱到世界。2013年2月,《程婴救孤》唱到了美国百老汇,2016年10月走进好莱坞杜比大剧院。

  李树建说,纽约的百老汇是大家公认的世界最高的艺术殿堂,梅兰芳大师曾到此演出。80多年后,豫剧走进了百老汇,观众们观看演出后非常激动,时而掌声雷动,时而泪如泉涌。“他们说,我们讲述了一个中国好故事。”

  近几年,李树建先后到过27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李树建说,有一次到泰国演出,一位翻译了一辈子中国戏剧的泰国翻译家说,《程婴救孤》很感人,很伟大,让人哭得眼红。

  “取得这些成就,是与中央和省委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让文艺创作赶上了好时代。”李树建说,近年来,国家给河南豫剧院拨付艺术创作和全国巡演资金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省政府为他们购买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大舞台、廉政戏剧展演季、戏剧进校园8000多场次,为全省文艺创作扶持资金达到1.12亿元,又为他们配送了舞台演出车。目前,河南豫剧院有40多名本科生,8名研究生,1名博士生。这在河南戏曲史上是没有的。

  “我没大学问,但我知道,民族艺术就是咱老百姓的艺术,演员的真正舞台就是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他说,文艺是塑造人心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得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

  “要做一个本事比名气大的普通人。要做平常人,演不平常戏,要做戏比天大、德比地厚的戏曲人。”李树建说,他要在中国和世界的戏剧舞台上,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