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如意”成型
郑东新区更显魅力
本报记者 覃岩峰 林 红 通讯员 李 盼 周常剑 文/图
未来五年,郑东新区将加快“一核四区”建设,如意型城市核、龙湖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如意城市闭合成型,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国际化形象的先行区、最具活力的城市核心区,最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标志区……日前,郑东新区提出“十三五”预期目标,从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对外开放、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出发,勾勒出东区“十三五”发展的美好蓝图。未来五年,东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将迈上新台阶。
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傲然屹立
按照目标,郑东新区“十三五”主要指标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个百分点。力争到2020年:“一带一路”国际化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加快确立;中部地区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初步形成;以“米”字形高铁为标志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以如意型为标志的城市形态魅力更加彰显;以国家级平台为支撑的中部地区创新创业高地作用凸现;国际化的人居和营商环境日臻完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高端产业形态、花园城市形态、和谐社会形态更具内涵,综合实力再上台阶,走在全市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化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郑东新区将重点推进机构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培育、资本市场建设、金融开放创新、产业载体拓展与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六项工程:到2020年,金融机构总数突破450家;聚焦产权、股权、债权、碳排放权交易,争取申建落地跨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要素市场;围绕东区优势产业集群和“双创”发展,鼓励各类企业利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和再融资;确保金融智谷综合体2017年底前建成投用,2017年底前开工建设金融创新集聚区,加快打造创新生态链条完整的金融创新发展高地;创办国际期货论坛、“一带一路”金融论坛等平台,编制发布“一带一路”金融中心指数,建设金融广场、金融博物馆,增强郑东新区金融业发展的“软实力”。
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更具活力
如何打造城市中心?未来五年,郑东新区将聚焦中央商务区建设,充分运用全市对外开放资源,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高端服务业集聚,全力打造服务国际商都、辐射中西部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国际交往功能方面,持续扩大“上合效应”,力争成为部分国际组织、国际论坛的发起地或永久会址。抢抓四港一体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机遇,以CBD、东站枢纽商务区和白沙“六合”区域为载体,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东区设立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总部,力争2020年入区世界500强突破60家,国内500强突破80家。借势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培育以营销和支付结算为特征的电商业态,推进与电商物流耦合发展,力争2020年集聚电商500家,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积极推进中原云大数据中心和应用产业园建设,力争2020年大数据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盘活楼宇资源,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品牌楼宇,力争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入驻两家以上,物业管理五大行全部入驻。加快推进实施“双创3.0”战略,着力打造人才链、平台链、产业链、服务保障链紧密衔接、互为促进的创新创业链条。五大国家级服务平台、九大创新创业综合体全部投用,力争2020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00名以上,新增创新创业载体面积200万平方米,新增科技型企业4000家,创投基金规模达到25亿元。
龙湖金融中心基本建成
“十三五”期间,郑东新区将坚持以人为核心,积极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全面完成城市规划区内大棚户区改造,2017年底前实现12万群众全部回迁,以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景秀、宜居的生态环境为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四大公园为主体的生态绿化体系、“五湖八渠五河”为主体的城乡生态水系,新增绿地面积1500万平方米,新增水域面积500万平方米,全区绿地、水域总面积突破5800万平方米。积极推进区域联动发展,以京港澳高速以西区域基本建成、以东区域初具规模为目标,加快“一核四区”建设。如意型城市核、龙湖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如意城市闭合成型,成为中原经济区最具国际化形象的先行区、最具活力的城市核心区,最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标志区。其中,龙湖区域,实现龙湖蓄水到位、凤山植被成林,使龙湖生态公园万亩水面、千亩湿地成为东区重要的共生城市生态景观;龙子湖区域,科研创新集聚区主体功能项目全面投用,清华华商科技园、武汉大学科技园、创意岛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实现多园联动发展,规模效应初步显现;白沙园区,建成象湖吉祥文化公园,中原云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产业园建成投用,建成省考古博物院、省图书馆、省科技馆、省会规划展览馆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全省公共文化中心地位基本确立;郑州东站东广场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和商务楼宇开发基本完成,高端服务业快速集聚,成为商贸云集、总部林立的枢纽经济中心区。
此外,郑东新区将全力打造务实高效、开放共享的优质发展环境。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楼宇标准化认证,并通过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服务环境,全力建设中部地区“人才特区”。鼓励医疗机构设立双语咨询窗口,实施“互联网+医疗”工程。构建国际化的医疗、教育和社区服务体系,2020年底前,投资46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7所,增加学位8万个,全面普及双语教学,实现中心城区外籍教师全覆盖。全面建成33处片区级便民服务中心,建成5~10~15分钟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努力为群众营造舒适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