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要闻中原网> 河南要闻 注册登录

【聚焦河南两会】谋民生之利 绘幸福画卷郑报

2021-01-21 07:40:49来源:中原网
字号  

全媒体记者 覃岩峰 张昕 董艳竹 武建玲 赵文静

民生幸福是时代发展的“初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推动高质量就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增强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连日来,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聚焦住房保障、医疗健康、养老服务、就业扶贫等民生热点痛点难点,建言要补齐民生短板,健全保障机制,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为民造福实际行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民生底色。

合力打好高质量就业这张牌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经济形势,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是重要民生关切,更是做好全局工作必抓的“牛鼻子”。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高质量就业。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多渠道灵活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作为企业家深感责任重大、深受鼓舞。”省人大代表姚红超表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企业是就业最有力的支撑,报告中提到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发展增添了信心,指明发展方向。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研发并推出的钢材贸易社交卖货神器‘钢小秘’,为企业线上买卖提供渠道;为服务行业了解价格趋势,我们组织全国领域专家,实现线上行情直播;我们利用互联网手段,结合‘SAAS’工具,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姚红超表示,做强企业是做好就业的基础,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作为河南本土最大的钢铁互联网平台,中钢网已经做了新的五年规划,目标到2025年交易额要超过4000亿元,营业收入超500亿元,纳税3亿元,成为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四化结合的高科技数字企业。同时,他建议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龙头企业、本土“瞪羚企业”的培育培养,出台切实有行的政策措施、安排符合标准的方案策略,真真正正打好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就业的这张牌。

受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我省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就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民进河南省委会建议,建立就业风险预警机制。完善我省人社系统就业登记与社保参保信息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建立人社部门与医保、市场监管(工商登记注册)、税务等部门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结合我省行业特点进行分类信息采集、监测分析,构建经济与就业联动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测网络,为准确评估就业形势提供数据支撑。实时更新数据,实现动态管理。以省辖市为责任单位落实就业风险管理,定期更新汇总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就业状况关键指标,确保我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强化重点难点人员精准就业服务保障。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把高校毕业生求职指导、政府补贴性培训、扶持自主创业等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引导城乡劳动力多元化就业。建立“河南就业”网络服务平台,对辖区人员就业情况实名登记,建立公益性岗位信息对接机制。鼓励人力资源机构、劳务经纪人等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建立重点难点人员就业跟踪帮扶机制。对于长期未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采取“一对一”跟踪帮扶。

加快推动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公共体系建设与发展,关系公众健康、社会安定,涉及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是一项重要系统工程,对于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举足轻重意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省人大代表李娜表示,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但疫情前期因为食品等生活物资需求出现阶段性大增,造成部分区域物资供应紧张、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究其原因,还有食品应急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协调、物流运输转换衔接不到位、食品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用工和产业链配套困难等原因。亟须完善我省食品应急保障体系,确保紧急状态时城市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正常运转。

她建议根据我省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规划大宗食品的需求种类与额度、物流与商超渠道以及储备规模等,制定详细的大宗食品应急保障预案,并据此建立可以响应突发状况的涉及商务、公安、工信、发改、交通、铁路等多部门组成的生活物资应急保障机构,形成快速联动、安全可控的食品应急供给保障体系和应急管理高效协同机制,全面提升我省应对突发事件的食品保障能力。

公共法律服务是一项公益性、普惠性和均等化的法律服务民生工程。省政协委员蒋志安建议,要进一步整合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业务资源,实现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矛盾调解、普法宣传、法律职业考试等窗口化、一站式服务。科学设置组织机构,配强配齐公共法律服务人员队伍,实现司法所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有效整合,强化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化解矛盾、法治宣传一线阵地的作用发挥。坚持整体推进和示范带动相结合,开展市县乡村四级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示范点创建活动,推进全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基于满足社会基本法律需求,其项目内容多,细分领域广。”蒋志安说,要及时向群众公示产品项目的具体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地址、服务时间等要素。通过采取专题培训和岗位锻炼等方式,着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为群众服务。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将把公共法律服务信息普及到千家万户,让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深入人心,使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想得起、用得上。

用情用力让群众“老有所养”

作为重要的民生话题,养老一直是省两会的关注热点。

省人大代表豆雨霞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民政部分析,5到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将进入中高龄,我国将迎来一波养老照护的浪潮,养老服务将接受更大的挑战和考验。“积极老龄化”正式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而养老服务业的提升与改进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她建议,加快推进我省“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工作步伐,努力实现“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的普惠目标。要用好政府投资建设的示范养老机构,出台公办民营招标细则,参照普惠养老试点单位的选择标准(比如5年以上、500张床位以上、有综合服务能力的企业等),政府投资到位,装修和设施设备由运营单位规划相关标准,降低重复投资,使运营更有价值,达到普惠养老的目标。在各大、中型城市规划建设养老综合体,以辐射10万人口为基准,打造集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机构,为健康老人和失能老人提供综合服务。同时解决区域性护理人才培养、服务管理输出的难题,以综合体带动区域整体服务质量提升。

同样,省政协委员李发军认为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加快推进医养结合。他表示,政府应该充分意识到医养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协调和整合多元主体的必要性,并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纳入到发展规划中。民政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应该加强合作,明确各自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打破各机构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条块结合,共同参与,综合性地开展医养结合养老工作。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老年人群医养结合需求评估机制,扩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筹资渠道,加强专业医疗护理人员梯队建设。

同时他认为,医养结合的核心是健康管理,而“互联网+医疗”战略的推进能促进信息流动和数据汇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获取性以及公平性。建议加快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将老年人信息系统、各种医疗系统和健康档案相整合,实现电子信息的调阅与共享,充分依靠各种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交流以及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

努力实现健康中原美好教育

医疗教育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这些也一直是两会的热点话题。

省人大代表郝义彬表示,美好生活始于健康,国家富强基于健康,在健康中原行动推进中,应当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个人责任,把健康优先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在政策制定中向健康倾斜,在财政投入上保障健康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服务。

他建议,强化医疗、医药、医保、医教四医联动,抓住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机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大知名专家团队引进、知名专科建设、与知名医院合作力度,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内部医保打包或包干核算,进一步加强医保医疗结合,大力支持医学教育资源与医疗资源结合,不断提高全省医疗水平。要加强医防协同,推动疾病预防机构与医疗机构有机融合,提高心脑血管、慢性肿瘤等重大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水平,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把疫病控制在发作前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减轻医疗负担。同时,积极打造数字健康,通过大数据构建数字人,提高预防效果,做到精准预防。

如何织密基层公共卫生网底,兜住更多健康成果?在省政协委员郝常伟看来,要聚焦突出问题,着力补齐短板,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他建议,地方政府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支持力度,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场所、设备等投入提供必要条件。完善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完善医保分级报销政策,拉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的差距,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保基金预算额度,增加基层门诊的医保基金预算比例,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省人大代表韩松认为,在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上,要牢牢把握育人方式改革这一核心,充分理解育人内涵建立在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五育并举下的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基础上。在新建学校时,要高起点、质量好、有特色、有文化内涵、功能齐全,配备齐全创新实验室、走班教室,符合新课程改革、新高考制度的需要。

他说,在打牢硬件的同时,要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夯实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多方发力引进、留住更多更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和奉献精神,完善教师素质评价机制,努力实现美好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础。”省政协委员李政军建议,要深入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与农村义务困难学校帮扶结对,加强交流,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强学校管理人员双向交流,实施教师轮岗交流,推动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流动,并给予待遇上的优惠,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编辑:徐珂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