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焦点新闻 注册登录

揭秘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的故事

2017-03-20 07:49:20来源:央视新闻
字号  

  记者:怎么理解?

  张叶:需要成百上千次练,航空的燃油也很贵的,飞机的使用,付出的代价很多怎么办,我们就使地面的模拟机训练。

  辽宁舰在等待着舰载机能早日上舰,而舰载航空兵部队把训练日程、训练课目都严丝合缝制定好了,如果张叶和其他飞行员不能按时按量的完成计划,他们都有被淘汰的危险。

  记者:但谁都知道,动找动难度是很大的,更何况你们还有速度,在速度的情况下,动找动那就更难了?

  张叶:就是磨人心,折磨人,一个问题如果说,你带着问题,克服不了它,这是非常折磨人的,你找不到办法突破它的时候,这时候非常折磨人的。

  记者:你遇到过吗?

  张叶:遇到过,等你把这个问题突破了之后,技术上有一个小小的进步,感觉自己很愉悦,等到飞的时候,外界的环境变化了,因为飞机在空中,它会受外界干扰,一变化问题又露出来了,又有新问题蹦出来了,那怎么办,又要想办法去克服。

  “刀尖上的舞蹈”,被用来比喻舰载机飞行员在空间极度有限的航母甲板上着舰的高难度和高风险。世界范围内舰载机的训练代价都非常高昂,美国海军从拥有舰载机到今天已经牺牲了上千名飞行员,前苏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航母时也付出了150多位舰载机飞行员的生命。

  张叶:舰上最大的风险就是安全,刚才说的环境很恶劣,甲板面很小,而且要求很高,你要说出现安全的,有可能损失的,不是一架飞机的问题。

  记者:不是你自己的问题?

  张叶:不是你自己,也会危及到舰面好几千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说必须要准。

  记者:但是你告诉我,这个过程对你来说,艰难反映在什么地方?

  张叶:这种煎熬,别人排解不了,给你排解不了,只有靠你自己,没人能帮你,因为什么,即使别人帮你跟你讲的,没有变成你自己的东西,它就不是你的,你就领悟不了,那时候还是要靠自己琢磨,走路都在琢磨这些东西,等到问题克服的时候,自己心理上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说白了也成熟了一点点,也放松了一点点。

  记者:磨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对心理素质塑造的一个过程。

  张叶:一个塑造的过程。

  就是在反复的心理素质的塑造过程中,张叶他们完成了所有考核,开始在辽宁舰进行第一次起降试验。

  记者:第一次上舰,你还记得自己的那种心理状态吗?

  张叶:因为在陆基训练的时候,所有的LSO(着舰指挥员),已经认可了我的技术,我就相信我能上舰。

  记者:还记得第一次吗?

  张叶:记得(心态)很平和,我就是按陆基怎么飞的,我在舰上就怎么飞。

  记者:第一次上舰,而且第一次平稳地挂索的时候,那种心情是什么样的?

  张叶:等挂上索以后,这个地方感觉有负载荷了,就是后面索已经把飞机拉住了,当时的话,这种心态稍稍有一点变化,就是说我终于上舰了,有一点小小的激动,这个地方有一点小小的茫然,我要做什么,迟疑几秒钟之后。

  记者:茫然,高兴糊涂了当时?

  张叶:对,等到下飞机以后,有很多人在迎接我们,捧着鲜花在迎接我们的时候,那种激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那时候高兴得。

  记者:众星捧月可能就是那种感觉了?

  张叶:对。

  记者:但是那是你付出了多少才?

  张叶: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终于得到了回报这种感觉。

  在探索中前行 辽宁舰实现质的飞跃

  几年来,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自主培养体系日趋完善,一批批飞行员面对困难锐意进取,挫折面前勇于攀登,地面苦练、空中精飞,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从一名普通飞行员向航母舰载机战斗员的成功跨越。作为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也在探索中不断前行,他们首先完成辽宁舰单舰的管理保障建设,又摸索出了与编队属舰的协调作战指挥模式和协同程序。

  陈岳琪:这个就是升降机。

  记者:这个飞机开过来,然后就进机库了?

  陈岳琪:进机库,下去进机库,飞机从机库出来以后,放到这个平台上再升上去。

  如果把航母比作一个人的话,舰载机就是航母的拳头。如何过好舰机融合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辽宁舰逐渐改变了原来陆基保障的思维,从加油、飞机甲板弹药危险源的控制、转运舰载机,都是从实际中摸索出来的舰机融合有效方式,例如,为了更安全地实现舰机融合,当年被称为“走你”,火爆全国的“航母style”,已经被改进。

  陈岳琪:主要是我们考虑到,引导员离这个飞机很近,也就是两三米的距离,飞机起飞的时候,它这个尾流喷过来,焰,包括高温的气流对他是有影响的,所以我们现在是做了一个动作,叫三点支撑,原来是两点支撑,现在是三点支撑,这个手撑下去以后,这个头还要往下低下来,主要是防护。

  记者:谁做的改变?

  陈岳琪:这个是我们自己琢磨出来的,就是为了防护,这个起飞助理他非常关键,一下蹲,一曲身子,手一指,这个动作很简单,这个起飞助理,他工作必须是要非常精准,不能出任何一点差错,他在几秒钟之内,要跟他下面有七个人,有七个操作手,要观察他们,包括飞行员,要观察他们的动作,是不是都做到位了。

  记者:他要看七个人?

  陈岳琪:七个人,大约有十几项项目需要检查。

  记者:航母姿势的黄马甲,是最终引导他起飞的那个?

  陈岳琪:最终一个手势,起飞,这个起飞,飞行员首先要通知他,这个岗位上这个时候,他飞行员关键有两个动作,一个动作他是开加力,飞机它有两个很关键的,一个是要把轮子挡住,轮子挡住以后,我就开加力,相当于我们这个汽车,踩着刹车加油门,但是开加力时间是有限制的,不能时间太长,为什么它这个尾焰,喷出来的尾焰温度很高,1800度,时间长了以后,有可能把我后面偏流板烧坏,这个起飞动作,加力大概是几秒钟以后,飞行员有一个动作,给那个起飞助理,这个时候,他就知道他是可以起飞了。

  四年过去了,辽宁舰从最初的单舰动力适应性测试训练,到被全国人民竞相模仿的“航母style”舰载机起降训练,再到现在的航母编队出岛链训练,这对于严重缺乏经验、从零开始学习航母作战的中国海军来说,无疑是个质的飞跃。2016年12月15日,在渤海某海域,海军组织航母编队进行了实际使用武器演习,共动用辽宁舰等各型舰艇数十艘、飞机数十架,发射空对空、空对舰和舰对空等多型多枚导弹,这次演习探索了航母编队演习演练组织模式,检验了航母编队及舰载战斗机训练成效,是航母编队又一重大跨越。5天之后,也就是2016年12月20日,航母编队再次解缆起航,驶向更远更深的大洋。

  记者:这次等于是要出远门了,气候条件方面的准备,我虽然不懂,但是我知道冷热变化,对船肯定是有影响的,这个你们怎么做?

  陈岳琪:冷热的变化,包括大风浪的航行,这个对我们的整个编队,就是个考验。

  记者:它的这种海况变化,会给你们带来什么影响?

  陈岳琪:这次是碰到大风浪了,感受就很深了,舰艇操纵的时候,我们飞机搞调运,恐怕要选择了,要选择顺着浪,或者顶着浪,压着浪,保证我这个调运的安全。

  陈岳琪所说的风浪,实际上是深海当中的浪涌,浪涌的出现不仅影响辽宁舰的操控,更影响舰载机的起降。2016年12月24日,航母编队在东海某海空域开展全要素训练和试验任务。多批次歼-15舰载战斗机,从辽宁舰飞行甲板起飞升空,开展了空中加受油、空中对抗等多项训练任务,但是,东海的风浪,也让所有编队成员不得不提高警惕。

  张叶:比如说我们在着舰的时候,船不稳,它不是很有规律地在那摇动,浪大,它摇得快一点,摇的量大一点,浪小,摇的量小一点,但是在着舰过程中,我不能看着规律来指挥它,只能说我要决定它,控制它,过舰尾的时候高度是安全的。

  记者:赶上什么就是什么了?

  张叶:对,赶上什么是什么,我要告诉它,我要控制,指挥控制这架飞机,告诉他,你过这个舰尾,保持高度过舰尾是安全的,就行了。

  记者:但万一你看到的时候,它晃的量小,但是人家着舰的时候晃的量大了,或者说正好反过来,你怎么去调试?

  张叶:以静制动,首先我不能说船在动,我飞机还在蹦,飞机在空中,也是略微在那变化,船在大海里面也是略微在变化,两个略微的变化,至少要控制一个,飞机不能动,那么船在动,它不是始终在那朝一个方向动,它有往复运动。

  从渤海、黄海到东海,航母编队边航行边训练,探索合成化、体系化、实战化的组训方法,开展了全要素的舰机融合和航母编队协同指挥训练。航渡途中,航母编队还组织了海上补给训练。2016年12月25日清晨,辽宁舰编队驶入宫古海峡宫古海峡又称宫古水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近海与西太平洋的重要海上航道。

编辑:王静喆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