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集群中原网> 新闻中心 注册登录

第四章 慢性病防治

2019-01-31 11:33:26来源:中原网
字号  

  第一节 癌症发现早,大多能治好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十九条: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

  238.癌症,亦称恶性肿瘤。是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的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的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

  239.引起癌症发生的因素。主要有化学致癌因素、物理致癌因素和病毒感染等,癌症的发生也与吸烟、感染、年龄、职业暴露、环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240.癌前病变。癌细胞是由上皮组织的细胞转化而来,而上皮组织处在器官的表面,这就可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被描述为“活跃增生”、“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细胞异型”、“上皮内瘤变”等,这些描述就是癌前病变。它本身不是癌,但有可能转变为癌,所以需要手术或定期复查。

  241.癌症筛查的意义:在尚无症状时,检查身体是否有癌症存在。癌症筛查和早期检测是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应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和定期检测。

  242.癌症的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也叫病因预防,目标是消除癌症病因和危险因素等。二级预防也叫“三早”预防,目标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癌症筛查属于二级预防,筛查的意义在于早发现。三级预防也叫康复性预防,目标是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恢复身体功能,促进康复。

  243.癌症筛查一般由政府或医疗机构或慈善机构或其他机构组织进行;针对一个地区的相关人群;针对一种癌症或多种癌症;先填写问卷,再评估风险,然后对高危人群进行免费的相关体检。郑州市政府近几年开展的癌症筛查有三次:①2013年开展的五类癌症(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肝癌)筛查;②2016年起连续三年开展的结直肠癌筛查。③2017年开展的乳腺癌、宫颈癌筛查。

  244.癌症的早期、中期、晚期。早期癌症无转移,宜手术,治愈率高,大多数手术后无需放化疗。中期癌症已有近处扩散,但无远处转移,通过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大多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有专家提倡:通过放化疗,让肿瘤回到早期再手术,效果更好。晚期癌症要么有明显的近处扩散,要么有多发的远处转移,大多数不宜手术,放化疗效果也很差。

  245.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才是真正的癌症早发现。大多数癌症早期无症状,不可能凭感觉发现,若想早发现,须与健康体检相结合,或者进行专项的防癌体检。仪器检查可以早发现,但是病理诊断才是癌症早诊断的金标准。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那么大多数癌症预后比较好。

  246.癌症综合康复治疗:是指癌症患者在医院接受完成了规范治疗出院后,还需要将西医、中医、心理、营养和体能锻炼等多种方法,科学地综合运用于康复治疗中,调整心理状态、改善生理机能。乐观的心态、平衡的膳食、适当的锻炼、合理的用药、定期的复查是癌症患者康复的5项基本原则。

  第二节 高血压是扼杀生命的元凶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之——

  第七条: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 mmHg,舒张压≥60mmHg且<90 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钟;心率60~100次/分钟。

  第十七条: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第五十八条:会测量脉搏和腋下体温。

  247.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测量血压一般采用血压计间接测量法,常用的有汞柱式、弹簧式及电子血压计。

  248. 收缩压和舒张压。心脏收缩时心脏里的血液就会射出,射出的血液对动脉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最高,就叫高压,也叫收缩压。收缩了的心脏要恢复原状,恢复的过程就是舒张。舒张时血液不再射入动脉,但血液仍在动脉里流动,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仍有压力,但压力最小,此时的血压就叫低压,也叫舒张压。

  249.正常成年人血压值和脉压差值。收缩压大于等于90mmHg,小于140 mmHg,舒张压大于等于60mmHg,小于90 mmHg,是成年人的正常血压。白天略高,晚上略低,冬季略高于夏季。运动、紧张等也会暂时升高。收缩压(高压)与舒张压(低压)的差值叫脉压差,脉压差的正常值为30~40 。血压和脉压差不在正常值范围内,应当咨询医生。

  250. 测血压:人在一天内的血压是变化着的,要关注血压的变化,上午与下午血压会出现两个峰值,应在此时测量。测血压前静坐5分钟,让心态静下来。血压计的袖带绑在肘窝以上,位置应与心脏保持水平,袖带松紧度以能塞入二指为宜,软管应处在肘窝中线。测一次后间隔2分钟再测一次,取两次平均值。高血压患者除了在上午与下午两个峰值测血压,还要测其他时间点的血压。

  251. 高血压诊断标准(2018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标准)

  对照以上诊断标准,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自己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高压)都≥140mmHg,或者舒张压(低压)都≥90mmHg,或者收缩压(高压)都≥140mmHg同时舒张压(低压)都≥90mmHg,就要怀疑是高血压,要报告给医生,请医生诊断。

  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252. 高血压。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危象等。

  253. 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90%以上。通常我们说的高血压,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一般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和生活因素引起的,或者仅由生活因素引起。遗传因素就是基因,有家族史,但是有家族史不一定都得病。生活因素包括饮食、运动、体重、情绪、精神等。原发性高血压的大多数是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

  254. 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10%以下。有的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比如肾脏的多种疾病发展到最后大多会引起高血压;有的是激素紊乱引起的,比如肾上腺的某些激素紊乱会引起高血压。降压药对继发性高血压治标不治本,治本之法是治疗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其他疾病或调节紊乱的激素。

  255. 高血压病的6类高危人群:超重或肥胖者,高盐饮食者,吸烟者,长期饮酒者,长期精神紧张者,长期体力活动不足者。高血压高危人群应当每6个月接受1次社区医生的健康指导?。

  256. 高血压的分类控制。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当始终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慢性肾病、稳定性冠心病、脑卒中后患者等4类人的血压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老年人的收缩压应降到150mmHg以下。

  257. 高血压不能自我确诊、自行服药。应该向医生报告自己测的血压,医生也会在诊室多次测你的血压,还可能给你做相关检查,然后才确诊你是不是高血压,该不该服药,服什么药,怎样服药。不能自主停药,因为停药后血压还会再升高,还需再吃药,这样反复升降最终将导致病情恶化。

  258.高血压患者10项自我健康管理: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每天吃盐不超过6克;多吃水果、蔬菜;每天食用植物油不超过25克,并控制高脂肪食品摄入;注意营养平衡;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每天测量血压,做好血压控制。此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每3个月接受1次社区医生健康指导。

  259.高血压是扼杀生命的元凶。1/4左右的成年人是高血压患者,可是有一半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因为无症状而不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所以没有接受治疗,而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因为不遵医嘱,有2/3左右的人控制血压不达标。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所以医学界说“高血压是扼杀生命的元凶”。

  260.关注低血压。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根据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压。生理性低血压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病理性低血压病是指患者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

  261.低血压的危害。低血压的患者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如头晕、身体无力、面色无华、昏睡等;容易患忧郁症,患者会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久之容易导致忧郁症的发生;低血压严重时会出现明显的脑部缺血的症状,会突然出现昏厥的情况;低血压会影响患者的听力,对视力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低血压严重的情况也会诱发患者出现脑梗塞、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

  262.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预防:适当加强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防止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身体素质;调整饮食,每餐不宜吃得太饱,适量饮茶,低血压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饮些淡盐开水等。病因治疗:对体质虚弱者加强营养,对患有消耗性疾病者要加紧治疗,因药物引起者可停药或调整剂量,体位性低血压者,起立时不要过猛或以手扶物以防跌倒等。

  263. 健康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体温根据测量部位的不同,体温的正常值稍有差异,常用的体温包括: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窝温度,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人1天内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中青年腋下体温略高于老年人,女性平均比男性高0.3℃。同一人,早晨略低,下午略高,运动或进食后体温会略微增高。

  264. 当体温超过正常体温的最高限度时称为发热,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发烧。量体温,腋窝测量方便卫生,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测量方法。以腋窝温度来判断发烧,37℃以上、38℃以下为低烧,38℃~39℃为中度发烧,39℃以上为高烧,40℃以上随时有生命危险。如果24—48小时发热不退,应看发热门诊。

  265. 腋下体温测量方法:先将体温计的度数甩到35℃以下,再将温度计的水银端放在腋下最顶端后夹紧,5分钟后取出,手拿玻璃端,保持水平状,读数。

  266. 正常人的平静呼吸。成年人平静状态下呼吸频次为16~20次/分,老年人略慢。呼吸频次超过24次/分为呼吸过速,多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亢及心衰病人;呼吸频次低于12次/分为呼吸过缓,多见于镇静剂、麻醉剂过量和一些危重病人。

  267.动脉脉搏简称脉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就是脉搏。检查脉搏用的最多的是触诊法,即触摸位于身体表浅部位、靠近骨骼的大动脉的搏动。常用部位是位于腕部掌面靠近拇指一侧的桡动脉。

  268.测量脉搏。⑴测量脉搏,先让受测者休息片刻,情绪保持安静。⑵检查者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于被测者手腕内侧桡动脉处,手指压力以清楚触到脉搏为宜。⑶测量脉搏时要同时注意脉搏的节律和强弱,如注意每两次搏动的间距是否忽快忽慢,或是有无心律不齐(即脉搏跳动的间隔时间不均匀),以及脉搏跳动是否有力或微弱等。

  269.心率的正常值。正常情况下,脉搏数(脉率)与心脏搏动的次数(心率)是一致的,所以脉搏也等于心率。心率的快慢受年龄、性别、运动、情绪等因素影响。60~100次/分钟为正常,超过100次/分钟为过速,低于60次/分钟为过缓。

  第三节 管好糖尿病,预防并发症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十八条: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270.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葡萄糖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体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高能量。血液循环把血液中的葡萄糖输送给各种组织、脏器,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组织和器官的需要。但是血糖过高则导致疾病。

  271.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他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人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等,所以要关注血糖变化。

  272. 血糖正常值。血糖单位为毫摩尔/升(mmol/L)。正常人空腹血糖为3.9-6.1,餐后2小时血糖﹤7.8。低血糖≤2.8。目前体检时往往仅查空腹血糖,这往往会造成一些糖尿病的漏诊。所以还应该加上餐后血糖或糖耐量的检查。

  273.糖尿病的诊断。目前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A1c≥6.5%;空腹血糖FPG≥7.0毫摩尔/升;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毫摩尔/升;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毫摩尔/升。

  274. 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免疫系统本来是消灭外来之敌的,却破坏自身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细胞几乎不分泌胰岛素,多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2型糖尿病有遗传因素参与,但主要受到生活方式等后天因素的影响,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抵抗,多发病于成年人,尤其是中年以上人群,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5%。

  275.糖尿病的13种危险因素:处于糖尿病前期,超重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有糖尿病家族史,有妊娠糖尿病史,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公斤)生育史,出生时弱小(体重小于2公斤),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不运动,高胰岛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若有其中一项,就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就要控制危险因素的发生与发展。

  276. 糖尿病的“三多之吃多”。吃多:正常人的饥饿,是因为胃排空、十二指肠排空、血糖降低刺激了神经,信号传到大脑,大脑产生了饥饿感;糖尿病人除此之外又多了一个饥饿感——血糖不往细胞里去,细胞“饥饿”,信号传到大脑,大脑也产生饥饿感;由于双重饥饿感,所以糖尿病人比正常人吃得多。

  277.糖尿病的“三多之喝水多”。喝水多:血糖高,血液浓度就高,这会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引起口渴;另外,糖尿病患者尿多,身体缺水,也导致喝水多。

  278.糖尿病的“三多之尿多”。尿多:糖尿病患者血糖高,血液浓度就高,那么细胞液、细胞间隙液的水分就向血管里渗透,于是血液经肾脏过滤产生的尿就多了;同时,血糖随尿液排出,也会“带走”水分;另外,口渴喝水多,尿就多。

  279.糖尿病的“一少”体重减少:葡萄糖在血液里,细胞不能吸收葡萄糖,也就不能把葡萄糖转化为能量,身体只能以脂肪作为能量,脂肪被消耗了,人就消瘦了,体重就减轻了。在临床实践中,“三多一少”的现象不一定非常典型,所以及时进行血糖监测非常重要。

  280.糖尿病之低血糖。正常人由于饥饿等各种原因,血糖浓度<2.8mmol/L,即为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性大,血糖浓度≤3.9 mmol/L即定义为低血糖。低血糖的早期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双手颤抖等,马上吃含糖、含淀粉食物可缓解。

  281.糖尿病并发心梗、脑梗。糖尿病往往“三高”兼备,诱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很容易导致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的斑块形成,进而导致血栓堵塞血管,最终导致心梗、脑梗。

  282.糖尿病的自我健康管理10项措施:全面学习糖尿病知识,遵医嘱用药,遵医嘱合理饮食,遵医嘱合理运动,每季度检测血糖和血脂,每天测量血压,注意相关并发症苗头,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心理平衡和精神放松。此外还要接受社区医生的健康指导。

  283.糖尿病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年)》要求:主食定量——主食定多大量应遵医嘱,定量的原则是限制淀粉的量,淀粉由葡萄糖组成,限制淀粉就是限制葡萄糖;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占1/3,多吃蔬菜——这是为了增加膳食纤维的量,从而延缓血糖上升速度,这个过程犹如“缓释胶囊”一般;水果适量——这是为了限糖;常吃鱼禽,蛋肉适量——这是为了限制脂肪;限制加工肉类——加工肉类含淀粉,所以要限制;奶类、豆类天天有——为了增加蛋白质。

  284.糖尿病要限酒、限糖、限油、限盐。糖尿病人应该限酒;保持健康体重不超重;清淡饮食限糖,限油,限盐。身体正常的人每天吃盐在6克以下,糖尿病患者每天吃盐应在5克以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应在3克以下,“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应在1克以下。这些限量包含调味品里的盐。

  285.糖尿病运动指南:糖尿病患者适合做操、慢跑、快走、跳舞,运动后心率在(220—年龄)X70%到(220—年龄)X50%之间,每次运动20分钟—60分钟,血糖控制很差或并发症较重的病人,运动量不能大,需要持之以恒,量力而行。

  第四节 不要忽视老年人的跌倒与痴呆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二十一条: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

  286. “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年人,要尊重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力所能及地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支持和鼓励老年人树立新的社会价值自信和家庭价值自信。

  287. 关爱老年人十做到:常回家看看,尽可能陪伴;尊重老人的意志;赞扬老人的兴趣;鼓励老人交友;支持丧偶老人再婚;提示老人定期体检;让老人含饴弄孙,但不要把老人当保姆;理解老人怀旧、恋旧的心情,但也要帮助老人与时俱进向前看;不要轻信老人说“我很好”,老人可能不愿麻烦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88. 老年人容易跌倒。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原因。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生活质量下降。

  289. 老年人跌倒的特点: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有1/3的人跌倒1次以上;8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有1/2的人跌倒1次以上。室外跌倒高于室内跌倒,卧室跌倒高于卫生间跌倒和客厅跌倒。老年人意外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是跌倒。5% -15%的跌倒会造成软组织损伤或骨损伤或脑损伤。

  290. 老年人非疾病跌倒九大原因:站姿、坐姿、卧姿转换中掌握不好平衡;视力不济而眼镜也不合适,看不清环境;裤腿太长被脚后跟踩住;拖鞋不合脚;地毯边缘翘了起来绊脚;地面滑或者有水;为了节电而不开灯;久蹲起立太猛,久卧起身太快;脑力不能胜任双重思维,边走路、边说话,大脑对迈步的指令会突然中断,人便跌倒。

  291. 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跌倒容易骨折。大腿根的髋部最容易骨折,手术风险大,手术后骨头愈合慢,而保守治疗长期卧床风险更大。卧床风险有三:卧床排痰不畅,痰多滋生细菌,容易导致肺炎;卧床易患褥疮,很难愈合,常引发败血症;卧床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血栓随静脉血液进入肺部导致肺栓塞。据统计,老年人髋部骨折1年后生存率只有50%。

  292. 老年人防跌倒十项注意:起床推迟“三个半分钟”(醒来后平卧半分钟,在床上坐半分钟,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在家最好不要穿拖鞋,要穿软底、薄底、防滑的鞋子;出门要穿合脚的鞋子;地上有积液要及时擦干;浴室要铺防滑橡胶垫;浴室、卫生间安装把手、扶手;卧室、浴室、过道都要装上夜间照明灯,还要备手电筒;经常适量运动;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D,这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出门需要拄拐杖时就拄拐杖。

  293. 怎样识别老年期痴呆?60岁以后就可能发生老年期痴呆,表现为:先忘近事,后忘远事,再忘日子;做不好家务,不会购物,社交困难;忘词忘句,语无伦次,说话别人听不懂;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情绪变化无常;怀疑家人不安好心。脑卒中引发的血管性痴呆,症状与上述类似。痴呆症状发展不可逆,会越发痴呆。发现早期苗头,要请医生诊断。

  294. 怎么预防老年期痴呆?针对老年性痴呆的发病规律进行预防;重视营养,均衡饮食;坚持适度的锻炼,减缓大脑的衰老;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老有所为,勤于用脑;注意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疾病信号。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