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集群中原网> 新闻中心 注册登录

第六章 传染病防治

2019-01-31 11:33:26来源:中原网
字号  

  第一节 疫苗是人类医学最伟大的发现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八条: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312.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在人与人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利用各种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313. 疫苗的作用。制作疫苗时,把病原微生物的毒性降低,制成的疫苗叫减毒疫苗;或者把病原微生物灭活,那么它就没了毒性,制成的疫苗叫灭活疫苗。把减毒疫苗或灭活疫苗种入人体,都不能致病,但它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当自然界的这种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抗体就会迅速识别,迅速增量,迅速将病原微生物消灭。

  314. 我国目前接种的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在医学上第二类疫苗与第一类疫苗同等重要,犹如不同的药治不同的病,如果有经济能力,还是要给孩子打。

  315.我国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出生1个月内应办理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疫苗,医生都要在预防接种证上记录,儿童入托、入学必须持有预防接种证,幼儿园、学校必须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的记录。预防接种疫苗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儿童监护人应按照儿童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因故错过接种的要尽快补种。

  316. 儿童免疫程序。

  317.儿童在以下情况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儿童患病,如感冒、发热,或者有急性、慢性传染病,心、肝、肾有严重疾病,以及有特定过敏史者,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318.儿童接种疫苗后应注意以下情况:(1)如果出现局部红肿,体温升高(38 摄氏度以内)均为正常反应;(2)如果红肿不退,而且面积扩大,体温超过38摄氏度,持续时间较长,以及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昏厥等症状均为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治疗。

  第二节 不要把流感不当传染病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九条: 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319. 流感是国家法定传染病。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极易变异,人群对变异后的毒株缺乏免疫力,如不及时控制,易引起爆发流行。

  320.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的飞沫传播。流感主要发病于冬春季节,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免疫力低、抵抗力弱,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疫苗形成抗体时间大约15天到一个月,需要在流行季节前接种。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321.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区别在于:普通感冒传染性弱,流感传染性强;普通感冒一年到头皆可发病,流感主要发病于冬春季节;普通感冒不发烧或仅有低烧,流感几乎都发烧甚至高烧。轻症流感近似普通感冒,都有咳嗽、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重症流感头痛、咽喉痛、肌肉痛,还可能导致抵抗力弱者、老人、儿童并发肺炎,极少数人可能并发多器官炎症或其他严重并发症。

  322. 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不是流感病毒)引起。它们都可在一周内被免疫系统清除,感冒因此被视为可以自愈的自限性疾病。感冒病毒也可能感染下呼吸道,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323.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丁型只感染牛,不感染人。丙型以散发为主。乙型可以流行但是未见大流行。甲型常常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有血凝素,用H表示,有神经氨酸酶,用N表示。H、N分别随着基因变异而变异,各自变异之后就有多种不同的组合,已发现十几种变异组合。

  324. 人流感疫苗是用灭活的甲型病毒、乙型病毒制成,每年都要监测这两种病毒的变异情况,用主要流行病毒制成疫苗。

  325. 流感疫苗接种对象。因为流感疫苗不能给6月龄以下婴儿接种,那么家庭成员就应接种,以免得了流感传染给婴儿。6月龄—5岁儿童,孕妇,60岁以上老人,应该接种。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等患者,患流感后出现重症的风险高,应该接种。为保护病人,医务人员都应该接种。

  326. 预防和控制流感。除了接种疫苗外,要加强疫情监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可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秋冬气候多变,注意适时加减衣物。

  第三节 正常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乙肝、丙肝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十条: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327.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大量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328.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是指被感染的血液经皮肤和粘膜暴露而传播。与感染者共用针头和针具、输入被感染者的血或血成分、移植感染者的组织或器官可造成传播;与感染者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纹身和针刺也可能引起传播。性接触传播是指(异性或同性)无防护性行为引起的传播,不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就会由于生殖体液的接触而传播。母婴传播是指感染病毒的母亲经胎盘或分娩将病毒传给胎儿,也可以通过哺乳传给婴儿。

  329. 艾滋病不会借助空气、水或食物传播。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一般接触不会被感染。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不会通过一般社交上的接吻、拥抱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蚊虫叮咬等方式传播。

  330. 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因为艾滋病病毒只在人的体内繁殖,在蚊子体内不繁殖,而且蚊子在吸血时不会将已经吸入体内的血液再注入被叮咬的人。

  331. 由于药物的进步,艾滋病已从不治之症转变为可以控制的慢性传染病,这是全世界专家共识。1996年实施三种药物联合抗病毒治疗(俗称“鸡尾酒疗法”)获得较好疗效。目前国际上共有六大类30多种药物(包括复合制剂),可以采用多种更优化的“鸡尾酒疗法”。目前的药物治疗仍然是抑制病毒复制,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患者仍需要终身治疗,并保持依从性(遵医嘱坚持服药,不漏服药物),才能保证治疗的成功,使生命延续10年以上甚至20年以上。

  332.避免高危性行为。高危性行为是指能够引起艾滋病病毒经性行为传播的行为,即无保护的性接触,具体说就是与别人发生体液交换的行为。这种接触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当然我们要特别注意同性的性行为,尤其是男同性恋的性行为,其感染风险比异性之间要大的多。

  333.要进行艾滋病检测。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市公立医院、卫生行政机构指定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社会公益组织,都提供保密的免费的艾滋病检测。医院医务人员也为本院就诊者提供保密的收费的艾滋病咨询和检测,这称为“知情不拒绝”(PITC)。也可以在药店或网上购买试剂自我检测。有高危性行为的人,应当每年定期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需要提供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这是为了确保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病例可以被随访到,并可以被介绍到艾滋病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

  334.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是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一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和发热。

  335. 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类型。甲型和戊型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和丁型大多呈慢性过程。传染源是肝炎患者或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乙型、丙型肝炎传播途径:主要经血液、母婴传播及性传播。

  336. 乙肝检查和治疗。检测“乙肝五项”(表面抗原、表面抗体、核心抗体、E抗原、E抗体)即可查出是否携带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可以与人“和平共处”。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没有乙型肝炎症状,甚至终生都不会发展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对乙肝病毒应当重视但不必恐惧,定期检测,遵照医嘱,日常生活即可与常人一样。

  337. 丙肝检查和治疗。目前没有丙肝疫苗,预防丙肝主要靠早发现,可是大多数丙肝病毒携带者无症状,容易被忽视,应当定期复查丙肝抗体(HCV-RNA),做血液检查就能及早发现丙肝。即便感染丙肝病毒,一部分人的机体可以自发清除病毒,未清除的会转为慢性丙肝。慢性丙肝的治愈率很高。

  338. 全社会要消除对艾滋病、乙肝、丙肝患者的歧视。歧视源于不了解,所以要广泛宣传这三种病只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的知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五十九条:会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防止意外怀孕。

  339. 正确使用安全套。为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风险,防止意外怀孕,要选择有效期内、无破损、大小合适的安全套。正确使用安全套,一方面,可以避免接触感染病原体的体液,减少感染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阻断精子与卵子的结合,防止意外怀孕。

  340. 安全套要规范使用。安全套在性交前戴上,戴前排空顶端的小气囊。小气囊是储存精液的,若残留空气,空气受热会膨胀,产生压力,使精液从阴茎根部溢出。安全套要全程使用,性交后要检查,若有破裂或脱落,要立即服用紧急避孕药。

  341. 安全套的够买与存放。在正规商店购买安全套,应保存在阴凉、干燥和不接触酸、碱、油的环境中,千万不能把安全套长期放在钱包里或接近热源的地方。若在高温或者有锐器条件下存放,应注意安全套是否破裂、穿孔等。安全套是一次性用品,在有效期内使用,不要重复使用,每次使用后应打结丢弃。

  第四节 肺结核一定要规范治疗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之——

  第十一条: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第十二条: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342.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

  343. 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吐痰、大声说话的飞沫中含有结核杆菌,会被周围的人吸入呼吸道而感染。结核杆菌在烈日下只能存活几小时,但在阴暗湿润环境下的存活期、传染期可达几个月。

  344. 肺结核的症状。肺结核早期少有症状或症状轻微,晚期症状多而显著。呼吸道症状如:咳嗽由轻到重,咯痰由白到黄,半数患者咯血,伴有部位不定的胸痛。全身症状如:乏力,发烧,睡觉盗汗,消瘦。尤其要注意呼吸道的症状: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检查应当到当地结核病防治专业部门或传染病医院做检查。

  345. 治疗肺结核的规范:①及早用药,结核杆菌易被杀死。②耐药菌株普遍存在,因此一开始就要选三四种药物联合并用,两三个月后减为两种药。③医生确定的剂量,病人不能增减。④用药不能漏服、间断。⑤疗程6—8个月或更长,不能中断。坚持这样的规范治疗,治愈率可达95%以上,并能有效预防耐药性肺结核的产生。

  346. 肺结核不规范治疗的危害。不规范治疗包括:减剂量,服药间断,服药中断,未坚持全疗程服药,如果这样,只有45%的治愈率,同时复发率很高,而且容易转为耐药性结核。需重新开始治疗,但治愈率较低,死亡率较高。有的耐药性结核病人还传播耐药结核杆菌,给社会带来危害。

  347. 肺结核病人的餐具要消毒。结核杆菌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所以肺结核病人的餐具要消毒,避免传播他人。结核杆菌污染餐具和食品后,可能导致肠结核。

  348. 预防肺结核病的主要措施是早期发现结核病患者。一方面要及早发现肺结核患者,及时进行正规治疗,同时,患者应当避免传播结核杆菌。患者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帕捂住口鼻,外出应戴口罩;不要随地吐痰。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经常开窗通风,勤晒被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49. 儿童结核病来自密切接触感染。肺结核就近传染率高,儿童免疫力差,儿童结核病几乎都来自密切接触感染。家长请注意:孩子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咳嗽,咳痰,午后低热,睡觉盗汗,要尽快看医生。

  第五节 传染病的常见“病媒生物”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十三条: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350. 河南不是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而引起的一种地方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我国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可分为三种类型:湖沼型、平原水网型、山区丘陵型,滋生血吸虫的水域为疫水,要避免接触。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十四条: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351.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猫、狼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狂犬病病毒主要侵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向周围神经扩展,所以病人表现出神经症状:怕风,尤其怕水,因此狂犬病也叫恐水症;神经紊乱,使咽肌痉挛、呼吸困难,又使四肢瘫痪、全身麻痹。病程一般不超过6天,病死率100%。目前针对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352.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II级;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III级。

  353.免疫程序。狂犬病暴露后免疫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天、3天、7天、14天、28天各注射疫苗1剂,共5针,儿童用量相同。新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为“2-1-1”,分别在当天接种2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就能有效预防狂犬病。

  354.狗、猫是狂犬病传染源。应当给狗、猫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病毒在狗、猫体内潜伏期三个月到半年,狗、猫或许在接种疫苗前就携带了病毒,所以人只要被狗、猫抓伤、咬伤,就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用肥皂水清洗,并尽快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者抗狂犬病血清,以及人用狂犬病疫苗。

  355. 狂犬病疫苗起效快但保护期短。狂犬病疫苗保护期只有半年,如果预先注射疫苗防狗猫咬的话,就得每人每半年注射一次,而狗猫咬人概率又很小,所以没有必要进行高成本的全民接种防疫。为控制狂犬病传播,饲养者要为犬、猫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防止犬、猫发生狂犬病并传播给人。带犬外出时,要使用犬链,或给犬戴上笼嘴,防止咬伤他人。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十五条: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356.病媒生物是指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蚊子、苍蝇、老鼠、蟑螂是最常见的传播疾病最多的病媒生物。因此也被称为“四害”。蚊子、苍蝇、老鼠、蟑螂传播的传染病至少占我国法定39种传染病的一半,此外还传播多种非传染性的疾病,所以除“四害”就是保健康。

  357. 消灭蚊子。蚊子可以传播的主要有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吸血的都是雌蚊子,吸血补充营养,卵巢、卵子才能发育。要搞好环境卫生,消除蚊子孳生地。根据情况选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杀虫剂等防蚊灭蚊用品,防止蚊子叮咬。蚊子在静止的积水中产卵、孳生,尽可能清除积水,消除其孳生地,是消灭蚊子最有效的方法。

  358.消灭苍蝇。苍蝇可以传播的疾病主要有: 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虫)痢疾、霍乱、副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肝炎、沙眼、寄生虫病。苍蝇喜欢在肮脏的环境孳生,要及时清除掉或管理好垃圾和粪便。杀灭苍蝇可以使用苍蝇拍、灭蝇灯、粘蝇纸(带、绳)等。

  359.消灭老鼠。老鼠可以传播的主要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以及结核杆菌、沙门氏杆菌、肉毒杆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要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地;收藏好食品,减少老鼠对食物的污染。灭鼠可以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等捕鼠工具,但主要靠安全、高效的药物灭鼠。要注意灭鼠药的保管和使用方法,防止人畜中毒。

  360.消灭蟑螂。蟑螂可以传播的病原物主要有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以及一些寄生虫虫卵。其排泄物中的蛋白还可引起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蟑螂有很多种,大多数生活在野外,少数生活在室内。 蟑螂喜欢潮湿环境,因此要保持室内干燥、清洁。

  361.家庭灭蟑螂倡导“八查法”。倡导“八查”:一查桌,二查柜,三查椅,四查口(下水道口),五查池(洗涤池),六查案(案板),七查缝(墙缝),八查堆(煤堆、柴堆、杂物堆)。要搞好室内卫生,要用水泥或石灰堵洞抹缝,让蟑螂无处栖息。还要仔细查找隐藏的蟑螂窝及其产下的卵鞘。也可用市售蟑螂药防治,彻底地环境治理远比反复喷洒杀虫剂的效果更好、更彻底。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十六条: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362. 病死的禽畜可能携带传染病病原体,或传播人的疾病,或传播动物的疾病,发现了要及时报告,可以打卫生监督电话12320。按照国家明确规定,对病死禽畜一律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应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四不准一处理”,并对污染场地进行彻底消毒,切断疫病传播途径,从源头上控制人畜共患疫病的传播。

  363. 预防动物源性疾病传播,要做到:接触禽畜后要洗手;尽量不与病禽、病畜 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禽畜;不食用未经卫生检疫合格的禽畜肉;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煮透的禽畜肉、水产品。

  364. 养殖场的病死禽畜必须无害化处理。抛弃、收购、贩卖、屠宰、加工、销售,都是违法违规的,养殖场必须建造、购置病死禽畜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365.不食用野生动物,就是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很可能携带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物,为了健康,不能食用。有些野生动物,国家允许人工饲养繁殖、经营加工,但是须办理许可证,无证即为非法。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