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集群中原网> 新闻中心 注册登录

第一章 科学健康观

2019-01-31 11:33:26来源:中原网
字号  

  第一节 健康新观念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一条: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1. 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完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

  2. 身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体格健壮,各组织、器官功能正常,没有不适感。

  3.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包括:能够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情绪稳定, 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行为有目的性,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4. 社会适应:是指通过自我调节能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并对周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有效应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二条: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5. 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健康的责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维护并促进自身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6. 每个人都有维护和不损害他人健康的责任。不破坏环境卫生,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遮掩口鼻。

  7. 共建共享,实现全民健康。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生活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三条: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8. 洁净的环境有利于健康,污染的环境损害健康。人类所患的许多疾病都与环境污染有很大关系。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责任。

  9. 保护环境不但促进人类健康,也是文明素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按照《郑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做到:不乱丢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减少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不在露天焚烧秸秆、落叶、枯草、垃圾,避免产生烟尘污染;不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不随地吐痰、便溺;不乱扔果皮、果核、烟蒂、包装纸、包装袋、包装盒、饮料罐、饮料瓶、饮料盒、口香糖渣、废电池、动物尸体等废弃物;不浪费资源,节约水、电、油、气,不浪费食品,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四条: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10. 献血救人,是人类文明的表现,也是健康素养。无偿献血是指公民向血站自愿、无偿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需要时可以按规定免费用血。献血利国、利己、利家人。无偿献血,无尚光荣。

  11. 国家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18周岁是法定成年人的年龄。献血者要到国家批准的血站或者血站的献血车献血。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血站对同一个献血者两次采集血液的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适量献血无损健康,献血会刺激人体造血功能,促进血液的补给。

  12. 献血既助人又利己。《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

  13.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需要时可以按规定免费用血。“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临床需要用血时,各按下列规定免费用血:(一)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免费享用献血量三倍的血量,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后至终生,免费享用献血量等量的血量;献血量累计满八百毫升的,十年内免费享用所需血量,十年后至终生免费享用献血量三倍的血量;献血量累计满一千毫升以上的,终生免费享用所需血量。(二)献血者的家庭成员临床用血的,按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延伸解读:

  人体的血液总量为体重的7—8%,健康成年人体内一般有4000毫升到5000毫升血液,参与血液循环的血液占总量的80%,其余20%储存于皮下组织、骨髓、肺部、肝脏、脾脏等器官中。这些被储血器官储存的血液达800毫升到1000毫升。献血之后,储血器官储存的血液就会补充到血管里,参与血液循环。所以说,献血200毫升到400毫升,不影响血液循环和身体健康。而骨髓具有造血功能,献血之后,造血功能会加快造血,给身体补充新鲜血液,使身体逐渐恢复血液总量,那么储血器官的血液也得到了补充。因为储血器官储存的血液达血液总量的20%,所以临床上对失血400毫升以下的伤病员不主张输血。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五条: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14. 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每个人都要理解、关爱和帮助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残疾人等,这不仅是预防、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更是全民健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15. 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人们要接纳和关爱病残人员,不要让他们感受到任何歧视。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基础知识,让公众了解那些不需要隔离的传染病人如乙肝患者、艾滋病患者等。知道正常接触不会传染这些疾病。

  16. 家庭、单位和社会要鼓励病残人员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和学习条件。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四十四条: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

  17. 公共场所:是指供公众工作、学习、社交、娱乐、休息、参观、旅游和满足生活需求的地方,以及为公众举办经济、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活动的地方。因为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造成疾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那么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共场所的规范并共同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

  18. 主动吸烟、被动吸烟都损害健康。被动吸烟指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和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又称吸二手烟。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完全禁烟是保护人们免受二手烟危害的最有效措施。

  19. 不在公共场所吐痰,咳嗽、打喷嚏要遮掩口鼻。这是文明的表现,也是维护他人健康的责任。吐出的痰,咳嗽的飞沫,打喷嚏的飞沫,不仅脏,而且可能带有病原物。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物如结核杆菌、流感病毒,正是通过吐痰,咳嗽、打喷嚏传播的,所以咳嗽、打喷嚏要遮掩口鼻。

  第二节 预防药物依赖,拒绝毒品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三十八条: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

  20. 成瘾性药物:是指能够使人产生药物依赖的药物。药物依赖指药物反复使用后引起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两个方面。

  21. 遵医嘱服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镇静催眠药主要是指有助于避免因失眠而损害人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的药物;镇痛药主要是指选择性抑制和缓解各种疼痛的药物,能减轻因疼痛而导致的恐惧紧张和不安情绪。

  22. 药物依赖会损害健康。不合理地长期、大量使用成瘾性镇静催眠药和成瘾性镇痛药,会导致药物依赖。严重时会改变人的心境、情绪、意识和行为,引起人格改变和各种精神障碍,出现急性中毒乃至死亡。

  23. 出现药物依赖后,应及时接受相应治疗。任何人都不要擅自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也不要随意丢弃或给他人使用。有些复方制剂不是镇静催眠药,也不是镇痛药,但含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成分,也不能自行服用,应遵医嘱。

  24.避免形成药物依赖。⑴为避免滥用成瘾药,我国规定成瘾性药物必须凭医生的处方购买。⑵服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自行服用。⑶症状好转后应逐步减量。尤其是服用催眠药,应采用最小剂量,失眠症状改善后应停止服药。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三十九条:拒绝毒品。

  25. 任何毒品都具有成瘾性。毒品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成瘾是一种具有高复发性的慢性精神性疾病,其特点是对毒品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渴求和强迫性、冲动性、不顾后果的用药行为。

  26. 永远不要尝试毒品。吸毒非常容易成瘾,任何人使用毒品都可导致成瘾,不要有侥幸心理,使用海洛因等毒品,一两次就会成瘾。毒品作用于中枢神经,成瘾就是让人产生精神依赖。若停止吸毒,就会产生生理痛苦,于是一步步走向深渊。

  27. 拒绝毒品,珍爱人生。一次吸毒,悔恨一生。毒品严重危害健康,吸毒危害自己、危害家庭、危害社会、触犯法律。拒绝毒品关键是拒绝第一次,并且拒绝涉毒环境,一旦成瘾,应进行强制戒毒治疗。

  第三节 居家健康事项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四十条: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28.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十分重要,睡眠以及任何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节律性。要注意劳逸结合,培养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爱好。

  29. 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有助身心健康。睡眠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成人一般每天需要7~8小时睡眠,小学生每天需要睡眠10小时,初中生需要睡眠9小时,高中生每天需要睡眠8小时。长期睡眠时间不足有害健康,长期失眠也是一种疾病。

  30. 睡眠是生命需要,充足睡眠,在5个方面有益于健康:①思维清晰;②精力充沛;③内分泌协调,比如睡眠中生长激素分泌是白天的几倍;④维持免疫力,比如免疫细胞在缺乏睡眠的情况下活力减弱;⑤植物神经昼夜协调不紊乱,使器官、组织保持正常的生理规律。如果睡眠不足或者失眠,就在以上5个方面影响健康。

  31. 治疗失眠,请遵医嘱。失眠的人很多,原因也很多,镇静催眠的药物也不少。治疗失眠不能自诊自治,必须看医生,遵医嘱。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产生对药物的依赖。不要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长期忍受失眠的煎熬与摧残。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四十二条: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

  32. 洗洗刷刷是生活卫生的基本功。勤洗手、常洗澡、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这些都是日常生活卫生的基本功,也是一种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33. 勤洗手。要求外出回家后先洗手、做饭前洗手、吃饭前洗手、便前便后洗手。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洗去病菌,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要用清洁的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提倡 “七步洗手法”:搓手掌;搓手背;搓指缝;搓指背;搓手腕;手掌握着拇指搓;五指并拢在掌心里搓指尖。搓洗指尖很重要,因为指甲缝藏污纳垢,可是有些人却喜欢留指甲,这与健康相悖。

  34. 常洗澡。人即使不运动,人体汗腺每天也要排出汗液,汗液含有1%的盐,1%的有机物,都沉积在皮肤上。皮肤上的毛孔也分泌有机物。沉积在皮肤上的盐和有机物吸附灰尘,越积越多,就成为细菌、真菌的温床,需要洗澡清除。

  35. 每天早晚两次刷牙更好。口腔内大量的细菌和食物残屑等会粘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其他软组织上,会导致口腔异味、牙菌斑以及龋(qu)齿等口腔问题,不能只用漱口或简单的冲洗的方法去除,还必须刷牙,才能使口腔清洁。每次应该外侧、内侧竖着刷,刷够3分钟。

  36. 提倡饭后漱口。吃东西、喝饮料后要漱口,及时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 也提倡漱口后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37.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可预防接触性传染病。不与他人共用洗脸毛巾,可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传播;不与他人共用浴巾,可防止感染皮肤病和性传播疾病;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刷牙杯,可避免病原微生物传染。个人的洗漱用品也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更换更利于维护健康。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四十三条:根据天气变化和空气质量,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8.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阳光,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死多种致病微生物,让阳光经常照进屋内,可以保持室内干燥,减少细菌、霉菌繁殖的机会,从而减少疾病。

  39. 健康的生活也离不开新鲜的空气。应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厨房的油烟,吸烟的烟雾,以及天然气燃烧的烟,装修散发的甲醛,人体排出的气体,厕所异味,都会污染室内空气,适时通风,使室内有害气体或病菌得到稀释,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发生。

  40. 室内空气质量还包括温度、湿度。2003年起施行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也包括室内温度和湿度。人体适宜的冬季供暖温度为16℃到24℃,夏季空调适宜温度为26℃—27℃。人体适宜的相对湿度为45%—65%,若低于40%,人就会感到干燥不舒服。

  41.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是微小水滴,霾是微小灰尘,二者混合,降低空气透明度,造成视觉障碍。 雾霾、沙尘天气时,应关闭门窗,减少室外空气中漂浮的细颗粒物进入室内;遇到持续雾霾天气时,应选择空气污染相对较轻的时段,定时通风换气。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五十条: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42.取暖时,若操作不当,会引起煤气中毒。冬季使用煤炉、煤气炉或液化气炉取暖,如果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或液化气气体泄漏,可引起大量一氧化碳在室内蓄积,造成人员中毒,俗称煤气中毒。

  43.煤气中毒的症状:煤气中毒后,轻者感到头昏、头晕、头痛、四肢无力、恶心、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体温降低、呼吸短促、皮肤青紫、唇色樱红、大小便失禁,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

  44.预防煤气中毒。要尽量避免在室内使用炭火盆取暖,因为炭火盆没有排烟装置;使用炉灶取暖时,要安装风斗或烟筒,定期清理烟筒,保持烟道通畅;使用液化气时,要注意通风换气,经常查看煤气、液化气管道、阀门,如有泄漏应及时请专业人员维修。在煤气、液化气灶上烧水、做饭时,要防止水溢火灭导致的煤气泄漏。如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流通。

  45.煤气中毒事故现场处置程序:⑴发生煤气泄漏或煤气中毒时,救护者应以俯身进入房间,立即打开门窗通风,将中毒者尽快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⑵若使用的煤气或液化气,应先关闭总开关,迅速疏散人员。⑶ 到室外拨打保修或急救电话。现场严禁用明火检查和开关室内任何电器,以防产生电火花引发煤气燃爆。

  46.对煤气中毒者实施的现场急救方法:⑴对中毒程度较轻者:将其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解开衣领和腰带,休息2-3个小时,并适量服用浓茶。⑵对中毒程度较重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被吸进气管导致窒息,并迅速将中毒者送医院抢救。如果中毒者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坚持2小时以上。如果中毒者心跳、呼吸都已停止,应立即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四十五条:农村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47.农村卫生厕所的标准:有墙、有顶,厕坑及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厕内清洁卫生,无蝇蛆,基本无臭味,粪便及时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卫生厕所是指既符合卫生厕所基本要求,又具有粪便无害化处理功能,并能够进行规范管理、使用和维护的厕所。

  48.农村使用卫生厕所的好处:干净卫生、无异味,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可有效杀灭粪便中的致病细菌、寄生虫虫卵和蚊蝇的卵,使这些病原体失去传染性,并防止蚊蝇蛆孳生,减少肠道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传播流行。

  49.农村不使用卫生厕所的危害:使用不符合《农村户厕卫生规范》的旧式厕所,粪便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导致农村肠道传染病和媒介性疾病(如蚊蝇传播的疾病)时有发生与流行,严重影响农民健康。所以各地应当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具体情况的无害化卫生厕所类型,改造旧式厕所。

  50.禽畜粪便也要做好管理。禽畜如果是一家一户、少量饲养的方式,可把禽畜粪便收集后与卫生厕所清出的人粪一起进行无害化处理。禽畜养殖场建设应当符合卫生要求,粪便不能随便排放,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无害的废水才能排放。

  第四节 科学就医,合理用药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四十六条:科学就医,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理性对待诊疗结果。

  51. 科学就医:是指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选择适宜、适度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防治疾病、维护健康。如果不知道怎样选择医疗服务,可以拨打卫生热线12320进行咨询,同时还可以预约挂号,节省候诊时间。就医一般应该遵从分级诊疗原则,即“首诊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常见病首选社区医院或家庭签约医生,避免盲目去大医院就诊。

  52. 有病要及时就诊,不要久拖不医。生病后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样既可以减少疾病危害,还可以节约看病的花费。

  53.要选择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诊疗服务。要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既往病历及各项检查资料,如实向医生陈述病情,接受治疗。不要有病乱求医、乱吃药,甚至轻信偏方,凭自己一知半解或者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治疗,更不要相信封建迷信。

  54.遵医嘱治疗。就医后配合医生治疗,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按照医生的要求调配饮食、确定活动量、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不要擅自改变医嘱,如果症状重自行加药、症状轻自行减药、没症状自行停药等都是极端错误的,往往会铸成大错。

  55. 理性对待诊疗结果。中医、西医发展到目前,都不是万能的,有些病难以诊断清楚,有些病难以彻底治愈,甚至有些病难以转危为安。所以,不要把你难以接受的结果,归咎于医护人员的医术和责任心。如果认为医护人员有过失,应该通过正规渠道向医院投诉或者向法院起诉,不要采取不理性的行为影响医疗秩序或伤害医护人员。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四十七条: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56.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药物很多种,用法各不同。掌握4个原则: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不多用;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任何药物都可能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57.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药物。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服药前要查看药品有效期,禁止使用过期药品;要妥善存放药品,防止药物变质或失效,防止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一旦误服、误用药物,要及时携带药品及药品的包装去就医。

  58. 抗生素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多种,不同的抗生素抗不同的细菌。所有抗生素在抗细菌感染的同时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甚至毒性反应。因此,为了有效进行抗细菌感染治疗,避免发生耐药,减少不良反应,要防止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不能抗病毒,抗病毒另有相应药物,比如干扰素。

  第五节 孕育与成长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五十一条:主动接受婚前和孕前保健,孕期应当至少接受5次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

  59. 婚前保健是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的保健服务措施。内容包括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和婚前卫生咨询。婚前保健是促进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和生殖健康的基础保健工作,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一级预防措施。

  60.婚前医学检查是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的医学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常规辅助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婚前医学检查的主要疾病有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其他与婚育有关的疾病等。

  61. 婚前卫生指导是指进行的以生殖健康为核心,与结婚和生育有关的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内容包括:有关性保健和性教育;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受孕前的准备、环境和疾病对后代影响等孕前保健知识;遗传病的基本知识;影响婚育的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其他生殖健康知识等。

  62. 婚前卫生咨询。婚检医师应针对医学检查结果发现的异常情况以及服务对象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交换意见、提供信息,帮助受检对象在知情的基础上做出适宜的决定。

  63. 孕前保健是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发生为宗旨,为准备怀孕的夫妇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状况评估、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保健服务。孕前保健是婚前保健的延续,是孕产期保健的前移准备。

  64. 孕前健康教育与咨询。主要内容包括有关生理和心理保健知识;有关生育的基本知识;生活方式、孕前及孕期运动方式、饮食营养和环境因素等对生育的影响;出生缺陷及遗传性疾病的防治等。

  65.孕前健康状况检查。通过咨询和孕前医学检查,对准备怀孕夫妇的健康状况作出初步评估。针对存在的可能影响生育的健康问题,提出建议。孕前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辅助检查、专项检查等。

  66.孕前健康指导。根据了解的情况和孕前医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和健康指导,主要内容包括:有准备、有计划的怀孕;合理营养、控制饮食;接种风疹、乙肝、流感等疫苗;积极预防、筛查和治疗慢性病和传染病;合理用药;避免接触生活及职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保持心理健康等。

  67.孕期检查。妇女怀孕后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孕妇孕期检查至少要有5次,定期产前检查能够动态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妊娠并发症或合并症。

  68. 孕妇要到有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高危孕妇应提前住院待产。分娩过程随时可能出现异常,住院分娩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婴安全。因子宫收缩乏力、骨盆腔狭窄、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导致的难产是常见的,甚至发生产后出血,所以必须住院分娩,才能有效减少产妇和婴儿死亡。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五十二条:孩子出生后应当尽早开始母乳喂养,满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69. 母乳喂养,母子健康。孩子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所含营养最全,最适合婴儿吸收,有助于婴儿发育,可增强婴儿免疫力。纯母乳喂养可满足6个月内婴儿所需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因此婴儿出生后,应首选纯母乳喂养。

  70. 母乳喂养的好处。不仅能增进母子间的情感,还能促进母亲的产后康复。哺乳者月经复潮及排卵时间比不哺乳者延迟,哺乳还可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

  71. 婴儿6个月起,要适时、适量添加辅食。添加辅食的原则是由一种到多种,由少到多,由软到硬,由细到粗。开始添加的辅食形态应为泥糊状,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要观察婴儿大便是否正常,婴儿生病期间不应添加新的食物。添加的食物品种应多样化,预防偏食和厌食。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四十九条:加强看护,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72. 溺水是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家长、老师、社会人员要加强对儿童的看护和监管。儿童溺水多发生在非公共游泳场所的天然水域(如水库、池塘、天然河道),应告诫儿童勿涉险境。

  73. 儿童游泳的场所,最好是管理规范的游泳池。不提倡儿童在天然水域游泳,下雨时更不宜在室外游泳。儿童游泳,要有成人带领或有组织地进行,儿童不要单独下水。儿童下水前要做热身运动,防止水中发生肌肉痉挛。水中活动时,要避免打闹、跳水等危险行为,如有不适,应立即呼救。

  74. 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重点看护。不能将低龄儿童单独留在卫生间、浴室、开放的水源边。家中的储水容器要及时排空或加盖。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五十四条: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避免网络成瘾和过早性行为。

  75. 青少年需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青少年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着巨大变化。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独立,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性意识觉醒和发展,但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需要家人、学校多关注和正确引导,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76. 青少年要保持平衡膳食,定时定量。每天要吃谷类、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鱼禽肉蛋。每天摄入300克奶或奶制品,常吃豆制品。足量饮水,首选白开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碳酸饮料。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少吃油炸及高脂肪食物,少吃腌制和熏制食品,不饮酒。

  77. 青少年要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护视力,预防近视。避免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看电子屏、玩电子游戏,白天学习利用自然光线,晚上学习打开台灯和房间大灯,书本离眼一尺,用眼40分钟,休息10分钟,可远眺或做眼保健操,每天接触自然光1小时以上。

  78. 青少年要预防超重与肥胖。超重与肥胖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不良的心理负担,这将严重的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多方面进行预防和控制,不能以盲目节食、禁食和服用减肥药品来控制超重与肥胖。

  79. 青少年要预防和避免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在网络使用中过度沉湎,长期和现实社会脱节,从而引发生理机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受损的一种过度行为。网络游戏成瘾最常见。家庭、学校、社会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品质培养,让青少年及时调节情绪情感,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和发展业余爱好,学会自娱。

  80.过早性行为。青少年过渡时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生殖器官和性功能更趋向成熟与完善,对性的问题会更加关注。青少年有性冲动和性需要是正常的现象,但性行为是一种具有后果的行为,青少年在心理上和社会上尚未成熟,还没有能力承担性行为可能带来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进行性行为,就是过早性行为。

  81.过早性行为的危害。过早性行为,因为性知识的缺乏,不懂预防措施,容易感染性病、艾滋病。过早性行为,会让青少年产生心理负罪感和思想负担,逐渐导致无心学习,甚至辍学。过早性行为,可能造成非意愿怀孕,让双方都处在惶恐中,而选择人工流产易引起妇科感染,并可能导致不孕不育并发症。

  82.避免过早性行为。青少年要从正规渠道获取生殖与性健康信息,拒绝性骚扰、性诱惑、性暴力,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学会自尊自爱;学会自我保护,遭遇意外时懂得自助;掌握科学避孕,避免受到伤害。家长、学校也需要对青少年正确引导,开展性教育。

  第六节 安全出行

  解读《健康素养66条(2015年版)》第四十八条:戴头盔、系安全带,不超速、不酒驾、不疲劳驾驶,减少道路交通伤害。

  83. 安全驾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每个人都应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负责,重视道路交通安全,戴头盔、系安全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避免交通伤害。

  84. 不安全驾驶的风险。统计数据表明,在道路交通碰撞中,骑摩托戴头盔可以使驾驶员致命伤害减少1/3;驾乘汽车系安全带可以使驾乘人员致命伤害减少1/2;超速驾驶,每超速1公里,事故风险增加3%;疲劳驾驶风险是正常驾驶的12倍,驾驶员连续驾驶2小时应休息1次。儿童安全座椅可以使婴幼儿致命伤害减少2/3。

  85.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三大原因。⑴酒后驾驶:酒后开车或醉驾。⑵超速驾驶:在道路上行驶超过本路段规定的时速,也是最常见最容易引发恶性事故的违法行为。⑶疲劳驾驶:长距离驾驶、行驶路面单调枯燥、路况不熟悉、天气恶劣、一天内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在常规就寝时间开车,这些情形下容易发生驾驶疲劳。

  86. 杜绝酒驾醉驾。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查》国家标准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车;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酒驾风险是正常驾驶的16倍。

  87、杜绝药驾。某些药物有嗜睡副作用,服药后会减弱驾驶人员的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例如服用一些感冒药、镇定催眠药等,应避免驾车。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