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集群中原网> 新闻中心 注册登录

背弯人不弓! 河南荥阳“刘罗锅”用双手擦出脱贫“火花”

2018-12-11 14:55:14来源:中原网
字号  

刘学文手中四溅的“火花”畅通了他的脱贫路

  中原网讯 你还记得电视剧中那位“背弯人不弓”的宰相刘罗锅吗?在荥阳市汜水镇东河南村,也有一位“刘罗锅”,他虽贫困,但“不等、不靠、不要”,在郑州市委宣传部、荥阳市委宣传部、荥阳市国土资源局驻村工作队的携手帮扶下,他用自己的双手擦出了脱贫“火花”。

  这位“刘罗锅”本名刘学文,今年48岁。

  冬日的太阳总是缺点温度,毗邻汜水河畔的东河南村略显凉意,踩着去年才修好的“扶贫路”,在刘学文家。

  彼时,刘学文的妻子正在院子里洗衣服,那是位言语不多、朴实能干的农村大姐,从其简单的话语中,却能感受到她对现时生活的满意。

正在洗衣服的孙秋菊

  在小院中坐下,刘学文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多年前,他虽勤劳,但家中有位老母亲需要照料,比他大16岁的哥哥四级智力残疾,他自己又是“罗锅”,属于四级肢体残疾,没有什么从业技能,只能种种地、去给别人打零工,收入极不稳定。

  由于家庭贫困,前妻也在与他结婚几个月后就离开了他,自此,刘学文一直单身。

  2014年,刘学文一家被列为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们一家的生活稍有起色,工作队也积极帮他寻找致富门路,可母亲和哥哥是他放不下的牵绊。

  “那时候,出去打零工都是俺妈做饭,她都80多岁了,你说叫我咋放心去远的地方?工作队给我介绍了几份工作,但由于都在市区,我就没去。”说起过往打零工的生活,刘学文满是对母亲的愧疚,和对工作队的歉意。

刘学文在妻子孙秋菊的送别声中出门上班

  2015年,为了彻底脱离生活窘境,不再依靠政府补贴帮扶,刘学文果断到附近工厂做学徒,学习电焊技术。

  “学电焊得能吃苦,还得勤快,需要反复的练习,你得做好思想准备。”刚见面,师父便给刘学文打了“预防针”。

  在师父的指导下,刘学文从最基本的操作手法开始,反复进行焊接练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手法和技术。

  可要想取得焊工证,不但要有实操技术,还要通过理论考试。为了尽快拿到焊工证,刘学文到书店买了本讲解焊工理论知识的书,每天有空就看,看不懂的就找厂里的老焊工们问。

  很快,认真、勤奋的刘学文就学会并通过了笔试和实操测试,拿到了四级焊工证。拥有了电焊技术的他,在西邢村一家消防器材厂,找了一份焊接消防箱的工作,如今的他,每月都有4000多元的工资。

  “工资虽然不多,但在农村可以顾得住我们一家生活开销,还能有些盈余。”刘学文说,有了这份固定收入之后,最起码这几年他没再打过零工。

  当日,见识了刘学文的工作场景。在他的手中,几块铁板在火花迸射间,很快连接构成了消防箱的基本形态,娴熟的技术令人惊叹。

刘学文用双手擦出脱贫“火花”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工作期间,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现任妻子孙大姐。他的勤劳、朴实打动了孙大姐,两人确定关系后,为了照顾他的母亲,孙大姐住进了刘学文家。

  “从此回到家有热饭吃,出外工作也不用再操心家里了……”刘学文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妻子的感激。2016年年底,刘学文一家实现脱贫。

  当问及对丈夫的看法时,孙大姐总是说“好,他哪里都好。”

  2018年3月,刘学文和孙大姐拿到了他们的结婚证。据说,这张结婚证也是有故事的。

  原来,由于孙大姐与前夫“离婚”却未完成相关手续,导致孙大姐成了“黑户”,在户籍系统中竟“查无此人”。

  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荥阳市公安局崔庙镇派出所(孙秋菊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了解情况,并进行实地调查以及重新入户的相关材料准备。2017年7月,在驻村工作队、汜水镇政府扶贫办、崔庙镇派出所的共同努力下,孙大姐重新入户。

  “当时我们都不抱希望了,谁知那天李兴志书记(前任郑州市委宣传部驻东河南村第一书记)突然给我打电话,让我带着妻子以及身份证到荥阳市行政审批大厅。”刘学文说,到后他们才知道是要为孙大姐重新办理入户手续。在行政审批大厅办完相关手续后,李兴志又安排人送他们到崔庙镇派出所,进行重新立户的最后工作。

为孙秋菊办理重新入户相关手续

  “身份”有了,可结婚依然是问题:需要将孙大姐和其前夫彻底“撇清关系”,也就是将未完成的离婚手续办完。

  为此,驻村工作队人员多次往返新密市(孙大姐前夫户籍地)与荥阳市,为“离婚”补充材料。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努力,2018年3月,刘学文和孙大姐终于在荥阳市民政局办理了结婚证。

  刘学文说,“这个结婚证来的不容易,我们今后一定要好好过,让生活越来越好。”

  据郑州市委宣传部驻东河南村第一书记徐其华,以及荥阳市委宣传部驻东河南村第一书记张海霞介绍,刘学文的哥哥没有劳动能力,一直享受低保至60岁,后为其申请了五保。2017年,看到刘学文的家庭现状,东河南村党支部书记张军曾建议其让哥哥到荥阳敬老院生活,以减轻刘学文的负担,但被刘学文拒绝了。他说,“哥哥是自己的家人,只要自己还能负担得起,就要让哥哥一直在家里生活。”

  张海霞介绍说,刘学文兄弟俩都很孝顺,11月14日,在郑州市委宣传部驻村工作队的协调邀请下,郑州市文化馆“红色文艺轻骑兵”演出小分队来到东河南村,开展送文艺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在演出结束后,参加活动的志愿团队现场为前来观看文艺演出的乡亲们捐赠了奶粉。领到奶粉的兄弟俩都不舍得喝,都说要给母亲喝。

  在刘学文的母亲手中,有一个“龙头拐杖”,这根拐杖是刘学文上山自己砍的枣树枝,将根部简单雕刻处理后,就成为了母亲行走的“助力器”。

  对于今后的生活,刘学文说,“现在的生活满是希望,以后我们一家只要踏踏实实、平平稳稳的就行。”

  扶贫故事结束了,可这只是刘学文一家幸福生活的开始。

  前段时间,荥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宏伟心系汜水河畔的困难群众,走进东河南村,为他们送去了棉衣、棉被等冬日生活用品。

  在慰问中,张宏伟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经济来源情况,认真询问各类扶贫政策、针对性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早日脱贫。

张宏伟为困难群众送去棉衣、棉被等生活用品

  张宏伟还叮嘱帮扶人员,要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关心、多走访,切实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助其早日脱贫。

  张宏伟要求,镇村干部要主动作为,把带动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作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科学谋划,用好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刘学文一家积极乐观、勤劳向上的生活态度,驻村工作队送文化、送物资的实际“暖冬”行为,为这个冬日增添了温暖色彩。(熊堰秋 通讯员 张海霞 金卓晖)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