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屡遭摸金校尉光顾 沉睡531年的周懿王墓这么有吸引力?

2016-12-10 11:14:48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周懿王墓志铭

  昨日,本报报道二七区与荥阳贾峪镇交界处的鲁庄村发现了明代周懿王的墓葬,引起读者极大关注。这座沉睡了531年的王陵重见天日,墓内的精美壁画保护,也成了学者界关注的问题。市民不仅问:周王家族一共有13位王,其中有8位周王为何不把陵墓建在封地核心的开封附近,而选择当时不易通达的丘陵,甚至山地之间的荥阳呢?本报记者昨日再次赶到墓地现场,一睹这些深藏地下的壁画,并请专家解惑。郑报融媒记者 徐富盈 文/图

  背景

  要建热电厂才发掘“王坟”

  昨日8时,在鲁庄村东的马米线路东,正是在建的郑州热电厂工地。数百名工人正在高高的脚手架以及冷却塔边忙碌着。脚手架南侧就是周懿王的王陵,开挖并暴露的土层上盖着防尘网。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为加快治理雾霾天气,解决日益增加的郑州冬季供暖问题,市政府要求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搬迁至鲁庄村。

  2014年7月18日,省文物局要求对工程涉及的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从2015年10月,省文物考古院多次对工程占压区进行文物勘探。而对此墓的发掘从今年7月正式开始。在具备勘查条件的650亩地范围内,考古人员已经发掘出晋、唐、宋、金、明、清等各时期墓葬114座。而最重大的发现,就是这座明代周懿王的陵墓。

  现场

  云气、花卉、乐器……

  精美壁画巧夺天工

  考古发掘工作已近尾声,周懿王墓顶专门建有顶棚,以防雨雪。昨日,工作人员带着记者小心打开塑料布一角,向里探看。只见墓的拱顶上,有大面积的彩色壁画。墓内淤土较深,墓东西两侧和北壁直立墙体的画面还没有清理。墓室内的壁画以云气、花卉、乐器为主要内容。花卉有牡丹、菊花和莲花,乐器中有鼓、笙、笛为主,还有民间常用的快板。

  “这些乐器都是我们常见的。”工作人员指着壁画上的快板说,“只是太可惜了,画面被淤泥污染。当时我们打开墓门后,发现里面有泥近4米厚,我们只能弯着腰,先从顶部向外清理,最终将淤土全部清出。因为盗贼至少3次进入墓室,每次可能间隔几十年甚至百余年,所以,墓内珍贵的陪葬品所剩无几。”之后,工作人员带着记者至墓顶,在墓顶正上方,有一个井口状的盗洞。“懿王墓共有3个盗洞,而这个竖直的洞,对墓室的破坏最大,之后雨水随着盗洞带着泥土渗入墓室内,天长日久,墓室内都积成了厚厚的泥土,把珍贵的壁画污染了一大半”。

  懿王墓西侧30米处是懿王夫人王氏之墓,坐西向东,墓门朝着懿王墓方向,也有3个盗洞。此墓内没有壁画,只剩砖垒的棺床。

  解读

  为何选择葬在荥阳附近

  周王为何不葬在其封地开封附近,却跑到百里之外的荥阳呢?现场考古领队孙凯介绍,明代王陵选址有多个因素,其中一个就是“风水”。明代各王府卜选葬地,主要靠钦天监选派的阴阳生来选。《大明会典》记载:“若陵寝及各王府安葬选择吉地奏用,其差委官生,各有次第,不许紊乱”。对于明代帝陵选址影响最大的堪舆术是《葬书》。《葬书》主张:“夫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即要求墓后为玄武山,左、右两侧分别有青龙、白虎两山,是为“护砂”,陵园正前方还要有一山相对,为朱雀山,亦称“朝(案)山(砂)”,这是指墓穴周围的山势而言。除山势形局俱全以外,还要得水,即《葬书》所云:“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懿王的墓址,属浅山区,应与风水有一定关系。

  孙说,周藩始封王朱橚(s )封至开封当王,共传十一世十三王,定王、恭王、端王,埋在禹州北,距郑尧高速很近。其中周定王墓位于老官山东麓,山势延绵,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环抱,左是青龙岭,右为卧虎山,两山东南方向突兀一个圆形山包,正所谓“朝(案)山(砂)”,地形地势正符合“枕山面屏,气聚风藏”的要求。

  周藩其中有8位王,均葬于荥阳浅山区。孙凯介绍,懿王墓区所在的鲁庄,位于浅山丘陵,黄土深厚,地下水位低,作为墓葬选址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地。洞林寺现存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周王旨谕碑》赞其“山明水秀,土厚风淳,乃佳城之区也”。

  诸王为何没有葬在开封

  专家介绍,开封地区由于屡受黄河侵害,地势平坦,若寻找像禹州、荥阳墓区这样的地理环境实属不易。这些王爷为了福荫子孙,死后会极力去封地寻找《葬书》中所说的山水砂势齐全之地。这也是他们把墓穴选址到百余里外的荥阳的原因之一了。

  虽然“风水”因素对墓地的择取有很大的影响,但墓主的个人旨趣也影响到葬地的选择。周王家族的第二代周王,即周宪王葬于开封近郊即与其节俭的个性有关。《明史》载:“有燉,正统四年薨,无子。帝赐书有爝曰周王在日,尝奏身后务从俭约,以省民力。”《名山藏》载:宪王临终前要求“岂丧葬于近地,葬从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宪王之所以葬于开封近郊而没有随其父归葬禹州,究其原因,是因为宪王主张节葬,卒后葬于近地“以省民力”。

  八王扎堆葬荥阳亦有礼制等综合因素

  荥阳墓区中的简王、靖王、懿王、惠王、悼王等墓,营建时间较早,分布相对较远且较为独立,“风水”形势要好于后来墓位比较集中的康、庄、敬三王墓。康、庄二王墓的“风水”形势虽然不如附近几座营建时间较早的王墓,但康王、庄王父子二人的墓园,营建在一道东西横卧的土岭上,也是很难得的。倘若按昭穆葬制安排墓位,通常情况下嗣周王即周敬王卒后,应该葬在其祖周康王墓南部,与父祖墓位互呈鱼贯之状,但是康、庄二王墓南部地域较为狭小,并且地势向南又呈渐起之势,这样的地势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敬王墓位的选址。所以敬王卒后不得不另择地葬于其祖康王墓东北方向。据此观察,当时若要实行昭穆葬制,并寻找上好的墓位,在荥阳墓区吉穴日少的情况下,是很难办到的。周端王卒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的王妃,又重新归葬禹州墓区荆山之原可能即此原因。

编辑:袁连贺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