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集群中原网> 新闻中心 注册登录

【网络媒体走转改】信阳何家冲800年银杏树下重温红军故事

2016-09-27 09:33:53来源:中原网
字号  

  中原网讯 2016年9月26日,“长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信阳市罗山县何家冲村,追寻红军足迹,重温历史,传承革命精神,重走红军长征路。

美丽的何家冲村

  何家冲村 长征胜利的摇篮

  何家冲处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是河南省罗山县铁铺乡的一个行政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大出发地之一,80年前,中国红军第二十五军从这里开始了漫漫长征路。

  红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长征,是何家冲革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奉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命令,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带领下,由何家冲出发西进,红二十五军长征从此开始,于1935年9月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十五军团,胜利完成长征,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800年银杏树

  800年“红军树”让人重温历史时刻

  何氏祠,即为当年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占地约400多平米的明初建筑,祠堂前后两栋各有5间,两边还有厢房,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的展厅,让八方游客重温红色记忆。

  在何氏祠不远处,屹立着一株枝干粗壮的银杏树,历经800多年风雨,依旧枝繁叶茂,当地村民都叫它“红军树”。当年,全体2980名将士在此树下集合,出发开始长征。

红军井

  在银杏树映照下的红二十五军誓师广场区由古银杏、浮雕墙、红军井组成,广场面积600平方米。浮雕墙距银杏树12米,长25米,墙上雕刻有红二十五军誓师长征时告别何家冲父老乡亲挥师西进的画面和《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

近90岁高龄的原何家冲村支书给采访团讲红军故事

  听老支书讲述当年跟红军有关的故事

  在银杏树下不远处的凉亭里,采访团见到了已经近90岁高龄的原何家冲村支书王传伟。“我们的部队在这儿,老百姓很心安,不动老百姓的一点儿东西,有时候种田收割,他们还来帮忙,老百姓们也争抢着帮红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采访团的记者们围着王传伟老人听他讲述当年发生在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有一次,打起仗来,我们有的伤员没跑及,被敌人抓住了,是何大妈把他救了出来,”说起何大妈的救人事迹,老先生如数家珍,“为了证明这个伤员是自己的亲人,不是红军,何大妈当场刺瞎了自己的右眼,我们的伤员才得救。这个伤员叫余占海,后来还专门回来接何大妈到他那里,何大妈舍不得村子,也没有去。”

  在自家后院的山洞里,何大妈救活了13名红军战士。后来,何大妈救红军的故事在大别山代代相传,正是有了这种浓厚的军民情谊,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不但粉碎了敌人的两次重兵“围剿”,摆脱前后夹击的险境,还先后取得了石塔寺、袁家沟等战斗的胜利,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使红二十五军的人数由出发时的2900多人,发展壮大到3400多人,是4支长征部队中唯一在长征途中创建根据地、得到发展壮大的部队。

何大妈感人故事

如今的何家冲村环境宜人

  如今的何家冲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旅游产业和养殖种植等。村里街道干净整洁,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村民还盖起了两层小楼。(于露)

编辑:贾跃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