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中原网> 注册登录

又到重阳节:追忆我的爸爸妈妈

2015-10-21 12:27:28来源:中原网
字号  

    又到重阳节:追忆我的爸爸妈妈

    作者 邵启芳

    每到他们的忌日,我这几天在梦里,老是看到一个满身洁净,但脸上并不是皱褶很多却是一头白发的妈妈,看到爸爸。。。。。。他们总是碰触我心底的柔软,扯痛敏感的神经。强烈的思念,一触即发。由此执笔,对爸爸妈妈的牵挂源源不断的涌至笔尖... ... 父亲比妈妈早走两年,俗话说“好夫妻不过三年”,是爸爸带走妈妈眼眸里闪烁的阳光,那日渐浑浊的眼神,显得空洞寂寥,灼痛我的心。这种灼痛感,随着妈妈年老体衰,日益剧增。爸爸和妈妈上世纪二十年代初[ ]出生在江苏盐城的一个美丽的鱼米之乡,他们是“指腹为婚”。我奶奶是我妈妈的大姨妈,我外婆是我奶奶的亲妹妹。因为,妈妈还在娘肚子里时,双方家长商定将腹中胎儿结为婚姻,妈妈正好比爸爸小两岁。所以,他俩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基础非常好。我爸爸的家在当地是妇孺皆知闻名遐迩的木工世家,家里的各种木器工艺及雕刻技术慕名方圆,爸爸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幼勤奋聪明好学,加上爷爷手把手的传帮带,技艺长进很快。妈妈自幼勤快懂事,出嫁前是一个干净漂亮会帮娘家做家务的好手,在家里她排行老大,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她除了做好家务干农活,还主动带弟弟和妹妹。剩余时间在娘家跟着外婆学了一手好针线活。她和爸爸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结婚后,开始了婚后新的生活。由于家境贫困,婚后没有房子住,他俩相依为命生活在船上,以打捞捕鱼和种地为生,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可他们俩“夫唱妇随”,生活的却很愉快。为了改变命运追求新的生活,他们毅然决然选择了去上海谋生之路。当时的爸爸身无分文光着膀子带着妈妈划着船,这条船顺流直下的把他们两个人漂到了上海。到上海谋生是他们俩又一轮人生旅途的开始。在码头上扛包的爸爸,经人介绍到了上海国棉十七厂做木工,妈妈在一个大地主的家里当佣人,他们家的小姨太太有好几个,个个小姨太太都喜欢漂亮很注重装扮。因为妈妈的针线活做的很好,所以,妈妈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她们量体裁衣,在合体的服装上为她们绣绣花点点缀,把她们的衣着妆扮的靓丽大方。

    爸爸在上海国棉十七厂工作几年里,他踏实能干、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技术本领过硬超人,当厂里得知妈妈在大地主家里当佣人时,为了能让爸爸更安心的工作,就把妈妈也安排在厂里做纺织女工。到了1954年,作为热血青年的爸爸积极报名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祖国需要的地方,支援祖国大建设,支援河南内地,来到了郑州开始了国棉三厂轰轰烈烈的筹建工作。

    妈妈是上海国棉十七厂的一位纺织女工,1956年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支援祖国建设,来到内地郑州国棉三厂工作。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看到妈妈年轻时身穿旗袍的照片,那种东方女性特别的美就像一颗闪耀人伦之光的璀璨明珠。妈妈三十三时生下我,听妈妈说那天她恰巧上夜班,夜里凌晨4点多时,她忍着剧烈的疼痛坚持到下班后到医院,顺利地产下我。妈妈年轻时,漂亮贤惠。虽一字不识,口里的歇后语却很多,例如:“积谷防饥,养儿防老”、“新到的门户,模不到的炉灶”等。

    妈妈是典型的中国式好儿媳,孝顺爷爷、奶奶,虽说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做起来比较难。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奶奶满头的白发,后生病而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爸爸几乎天天加班,妈妈也是三班倒,在这种情况下。妈妈既要照顾我们,还要照顾奶奶。每天睡觉都不超过五个小时,有时候天还不明,就起来做早饭,直到为奶奶养老送终为止。爷爷和我们一起生活的时候,天天快快活活,他爱听京戏、散步,到点回家吃饭,想吃什么他就可以跟妈妈要,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到桌子上除了其他菜肴之外,还有盛满一盆热气腾腾的炖蹄髈,我放下书包就急着想吃,妈妈见状,马上告诉我说“这是你爷爷想要吃的,先让爷爷吃,小孩子要懂规矩”……。爷爷是82岁那年,因外出散步,不小心摔了一跤后,病情每况愈下,生活自理困难瘫痪在床,妈妈除了买菜做饭照顾家里,爷爷的中药是妈妈天天在熬,直到为爷爷养老送终为止。

    妈妈是典型的中国式好妻子;妈妈年轻时和每一位普通的少女一样,憧憬美好的未来,同父亲创造一个爱巢。她以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为我们营造一个温馨美满的家,缔造一个充满阳光的未来... ...父亲几乎每天都要喝一点酒,妈妈也几乎每天都为爸爸准备下酒的可口小菜。爸爸酒后时常感慨的对我们讲,我们的家之所以幸福,就是因为你们的妈妈能干能吃苦,任劳又任怨,勤俭持家,唠叨你们几句都是为你们好,你们要懂事要知道珍惜呀。妈妈温顺贤良,她善解人意,她从不张杨,她擅长理家,她精打细算。她很明事理,她在众人面前拿得起、放得下。她就是要求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俩从来没有大吵大闹过,更没有你看我不顺心,我看你不如意的现象。尤其是“文革”期间爸爸受冲突,妈妈是更加疼爱和关心爸爸,她相信爸爸是好人。妈妈认为对爸爸好就是对自己好。她把自己当成是保家卫国者的妻子,无论爸爸下班或是其他原因晚回到家,妈妈总是特意给爸爸准备好可口的美味佳肴,让爸爸吃的舒服,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让爸爸感受到家的温馨,吃完饭后静下来宽慰我爸爸的心,并表现出对未来幸福生活充满希望的样子。那段日子爸爸只要到家他会感觉特别温暖,可以看出来心情非常好。爸爸午睡时总喜欢睡自己做的躺椅,我经常看到妈妈给他盖上小薄被子或毯子。80年代家里开始有了电视机,爸爸每天晚上都要看新闻联播,妈妈就出去散步,回来后有时候和爸爸一起看电视连续剧,妈妈的化妆品就是“友谊”牌雪花膏,这个牌子妈妈用了一生。

    妈妈是典型的中国式好大姐;妈妈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外婆去世的早,小舅舅还在哺乳期时就离开了妈妈,14岁的妈妈承担起了全部的家务,小舅舅1960年高中毕业因成绩优秀考入北京清华大学上学,当时的妈妈既要照顾我们又要资助小舅舅上学,记得小舅舅放寒暑假回来时,总带着我们一起玩,一次看到小舅舅在刷牙,牙刷用红线缠的很紧,我问小舅舅为啥不换新的,小舅舅回答说“牙刷杆断了系结实还可以再用几年”,后来我明白是妈妈让小舅舅艰苦朴素的过日子。

    妈妈是典型的中国式好婆婆;特别疼媳妇,只要听到媳妇准备回来,她一定做一桌好饭菜,特别是妈妈做的红烧肉,我嫂子总是吃了这顿想下顿。在我的感觉里是,婆婆疼爱媳妇,媳妇孝敬婆婆,他俩的热乎劲我都有点吃醋。

    妈妈是典型的中国式好母亲。给每一个孩子们做鞋、做衣服、织毛衣。厂里处理卡布只要能买到她就买,买回来妈妈会很用心把卡布洗干净,然后再染一下给我们做衣服,订上非常漂亮的白扣子、小兔等。妈妈喜爱干净,为了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养成一个非常好的清洁习惯,家里的家具经常变换摆放。她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她有一双巧手,做一手好针线。下班开会和工闲之余,给我们姊妹六个织毛衣、纳鞋底做鞋、做衣服等,总是挑灯熬夜为我们洗洗补补,勤俭持家。即使在国家最艰苦的岁月,家家供应杂粮不少于70%的年代里,她也把有限的收入安排的井井有条。经常到菜场给我们买一些螺丝、小虾、小鱼、蔬菜、鸡蛋、猪肉等,来给我们补充营养,妈妈每天想办法给我们调剂着做香甜可口的饭菜,把最好吃的留给我们吃,那个时候由于我们都还小,不懂事,只要饭上桌就高高兴兴的只顾自己吃,等妈妈忙完过来吃饭时,锅里的饭几乎被我们全吃光了,妈妈看到这种情况饿着肚子一声不响地就去上班了。有的时候是我们吃剩下的饭菜,她仍一声不响的带到单位当工作餐吃掉。她常常告诫我们说浪费是作孽,粮食是粒粒皆辛苦啊。在我的记忆里不管环境多苦,妈妈依旧让我们姊妹六个穿的暖、吃的饱。我的奶奶在我不到5岁时过世。我们姊妹六个和爷爷、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快乐富裕。妈妈性情温和,内柔外刚。骨子里始终流露着古训,足不出户,相夫教子。甘为淑女贤妻,她很自爱和有教养,她身上潜在的品质让人仰慕,不识字却很智慧,她的柔情和心爱与我们共同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她的耐心让我在经历漫长的岁月磨砺和事业上有了方向。在对我们的家庭教育上,她宽容却不失底线。她很爱干净,常常亲自带领我们不但把家里的角角落落打扫的整洁干净,而且要求我们精神生活更干净。她总是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能力和作为就做什么样的事,尽量做好就已经不容易了,千万不要总是看着别人手里面的好东西,就想据为己有,这让我懂得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道理。妈妈以其女性特有的柔韧处理着家里家外的事情,在她的肩上,担负起生活的艰辛。妈妈的观念就是顾全大局,她对得起社会和家庭。百善孝为先,首先懂得孝敬老人,其次疼爱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爱惜敬重丈夫。妈妈对爷爷奶奶自始至终,尽善尽孝,这也是值得父亲欣慰的事。对我们姊妹六个很疼爱,但不放纵溺爱。在对我们的培养上,她身教胜于言教。虽不让我们背唐诗、弟子规和三字经,却始终如一的告诫我们,做人要懂规矩、厚道、宽容、也要有爱心,学会感恩... ...记得小时候,哥哥喜欢养鸡子,他养的鸡子能从楼下直飞树上和直飞二楼我家,非常聪明很通人性,但由于是“文革”年代,必须作为“四害”清除。当时的哥哥抱着心爱的鸡子泪流满面向妈妈求情留下它们,妈妈为了顾全大局给哥哥做工作,劝导他,让他放手。还有一次哥哥和楼上小朋友打架,看到小朋友的父母找来论理,妈妈总是责骂哥哥,并向他们道歉。为此,哥哥有一段时间,对妈妈的做法很不满,理解为胆小。可妈妈认为,孩子之间玩耍,难免磕碰,没有谁对谁错之理。还是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姊妹之间闹别扭,吵架、妈妈总是想办法劝导,并让我们其他姊妹去哄去劝,由于妈妈的这种谦逊的处世之道,在邻里之间,落了个大好人。也由于妈妈的这种性情,让我们耳濡目染,至今仍影响着我们对第三代的教育,她老是告诫我们“少不出门是废人。老不出门是贵人”,从小培养我们自强自立,直到现在每个家庭都生活的很好,第三代也都非常出色。妈妈对公婆的孝顺、对弟妹的关心、对姊妹六个的爱、对生活的料理、对爸爸的关爱,夫妻之间的感情,给孩子们都做出了榜样,让我们从小学做家务、打毛衣、做衣服等。我们姊妹都非常能干,特别是面对生活的挑战,社会的竞争表现出非常自信,之所以我们的每个家庭过得非常好,与妈妈从小的传帮带是分不开的、言传身教自强不息。

    要求我们在吃饭的桌上,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稍有违反,头上必被筷子敲一下,以示警告。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姊妹之间非常团结关爱,不管谁家有事大家都一块想办法帮,从来没有袖手旁观的现象,谁有病大家争着陪护,妈妈虽然没有文化,但她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的女人。尊老爱幼、相夫教子、把这个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传统传递给了下一代。除了我们这一代孩子孝顺外,彼此有爱,再下一代个个励志、个个奋发图强。是爸爸妈妈给了一个非常好的家风,并不是说每一个家庭都没有一点小矛盾,妈妈看上去非常小气,不给我们一分钱零花钱。可她想办法让我们吃饱穿暖,她总是在蔬菜季节中买便宜的各种蔬菜进行腌制,给家里腌雪里蕻、腌萝卜干、腌咸菜、青菜、黄瓜、咸鸭蛋、卤猪尾巴等。给我们用雪里蕻炖小鱼,材料简单,做的好吃,妈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家庭主妇,她上到海参鱿鱼下到雪里蕻、萝卜干、青菜等,她样样拿手制作精细,我们吃妈妈做的饭菜大家身体非常好,个个长得高结实。别看妈妈身患心脏病及高血压,却很能吃苦。父亲常年加班,家里只有妈妈支撑。除了照顾我们姊妹几个,还要照顾上了年岁的爷爷。妈妈忙完了工作,就忙家里买菜做饭。两点一线,日子再辛苦,也保证我们好好上学。有付出就有收获。在当时的情况下,妈妈点点滴滴的辛苦,变成了碧绿的海洋,舒展着妈妈紧缩的眉头。两个姐姐毕业后直接安排工作,减轻了家庭的生活负担。哥哥、我和大妹也分别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妈妈欣慰地笑了。她的笑像一缕阳光,那么温暖,那么明亮, 她的笑像一杯绿茶,那么清新,那么纯净;她的笑像头顶飘过的光阴在对我们的期望和祝福。妈妈就是黑夜里的明灯,给了我希望。世上只有妈妈好,几乎每个人都会唱几句。这种爱,每个人都有深切的体会。母爱是伟大的,在这种爱里,蕴藏着无限的力量,可以说是无法理解的。天下的妈妈都一样,对子女的爱是与生俱来的,无私的,不要求回报,我的妈妈也不例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蕴藏着深沉的爱,无私的情。一句句看似唠叨的话语,捂暖备受寒冷的心,及时拯救我们的灵魂。她时常拍打我们身上的灰尘,漂洗污渍,多少次的叮咛,天冷多加衣,走路多小心,买东西时账不要算错。是否饿了,是否渴了,是否冷了,是否病了,是否烦了... ...这些看似很平常的事,却揪着妈妈一辈子的心,无论我们走到哪儿,依旧走不出妈妈挂念担心的眼神... ...我们长大了,离开妈妈的庇护,我们都各自有了工作也成了家。

    在爸爸离开我们的日子里,我们大家都想让妈妈和我们一起轮流到各家一起生活。虽然有时候也到各家居住,但有些时候她和保姆依旧守候在那套老屋,宁愿自己和保姆过着寂寥辛苦的日子,她觉得她这样还可以跟爸爸在一起。虽然,我们姊妹六个天天总有人会回家看望她,可她还总是喜欢坐在楼门口,倚在窗口,时常凝望着马路对面过往行人,眼眶里浸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妈妈离不开爸爸。生怕走出这个这套老屋,爸爸会显得孤独。为此,我常在梦里,当看到那套老屋爸爸和妈妈一起快活的说笑时,更加让我对爸爸和妈妈的那种级强烈深深地浓浓地思念。这种思念是无法用文字的形式表达的。妈妈离开我们走了,她很愉快的离开我们去找爸爸了,离开我们整整十七个年头了,浓浓的血脉之情从笔尖流淌。每每到了这个季节,我就知道妈妈想我了。看天空柔和的星光犹如妈妈慈祥的眼神,多么温暖,多么寂寥。妈妈的一切,记忆总是从夜的心海里挖掘。慈祥的影子贴近地面,妈妈的秀发让岁月漂白,额头沉淀着生活的沧桑。如今,我就像妈妈放飞的鸽子,离开那套老屋。无论我走向何方,依旧走不出妈妈的目光。鞠躬手捧思念,我最亲爱的妈妈,我还是不知到该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赞美我可爱的妈妈。我只知道,妈妈就是黑夜里的明灯,给了我希望。妈妈就是我人生道路的神,保佑了我,给了我阳光。

编辑:杜世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