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招行全力支持小微企业上市 呼吁监管部门政策支持

2013-03-04 14:35:00 来源: 深圳新闻网 
字号  

  “招商银行已经支持了120家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上市,准备支持两万家。”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金融监管部门应当鼓励商业银行进行创新,为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比如提供贷款融资多一些选择权,可以像美国硅谷银行那样获得部分股权或认股期权。

  “千鹰展翼”:

  深圳95%高新技术企业缺钱

  “在深圳,95%的高新技术企业把资金短缺列为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瓶颈。”马蔚华表示,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有体制原因,因为此类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轻资产特征明显,往往达不到银行现行信贷管理体制所要求的抵押担保条件,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都无缘银行信贷。

  马蔚华表示,今年递交的提案名为《关于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着力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科技含量》。在这份提案里,他表示全国60%以上的专利发明、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小微企业完成的,其中由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完成的创新成果占比高达80%。因此,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提升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必须把目光盯住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接受记者采访时马蔚华介绍,招商银行于2010年探索推出了专门为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千鹰展翼”计划:“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先选出一批成长性良好的小微企业,然后推荐给PE机构,甄别后投入资本,若在PE介入后仍有一些资金缺口,招行便作为‘中介机构’,对企业剩余资金缺口给予贷款或帮助发债,并提供IPO和避险保值等顾问服务,这些企业得到资金帮助后,就可以通过IPO或者并购重组走上资本市场。”

  据了解,目前招商银行已经与250多家PE机构、6000多家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鼓励创新:

  硅谷成功离不开金融支持

  硅谷之所以成为“美国经济的发动机”,不是因为一个高科技园区的概念,而是一种创新创业的氛围、机制、价值与文化。尽管马蔚华并未直言要做硅谷银行,但提出的建议大多和硅谷银行相关。

  马蔚华在提案中写道,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所以能够实现“黄金十年”,主要得益于在其完善的金融体系扶持下,原先由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所创办的一大批硅谷高科技小企业,如谷歌、惠普、思科等快速成长壮大,由此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质量的稳步提升。为此,他建议监管部门可对银行发放此类企业贷款,在信贷总量调控、风险权重、不良贷款容忍度和核销等方面实施更加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政府部门可在国家担保体系、财政性风险补偿机制建设方面作积极努力,以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展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马蔚华更是直接建议及时修订《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允许风险管控能力强、监管评级高的银行在向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的同时,可获得企业的部分股权或认股期权,并允许银行向PE进行直接投资或发放贷款。他还建议进一步细化《物权法》中对“权利质权”的规定,特别是明确对“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和“应收账款”的价值评估、确权等方式,以便于银行开展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

  除此以外,马蔚华还提出应逐步完善包括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鼓励更多的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发债和开展并购重组活动,并引导PE、VC机构加大对此类企业的投资力度。

  场外呼应:

  中国的“硅谷银行”该来了

  “中国的‘硅谷银行’早就该来了。”深圳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创投广场负责人魏跃昆今日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当他听闻招行准备支持两万家小微企业上市的消息时连声说了三句“真是太好了!”,语气里是掩盖不住的欣喜。

  魏跃昆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环境的日益成熟,与世界上所有发达的国家一样,“硅谷银行”的出现为大势所趋。但遗憾的是,国内的“硅谷银行”却迟迟不来。归根结底,还是受政策所限制。

  “现在我们国内所有的类‘硅谷银行’的银行都叫做‘科技银行’,但事实上,我国的这些科技银行支行并没有像真正的硅谷银行一样混业经营,即像硅谷银行一样既是银行,又可以投资、贷款、担保。因为在国内,如果叫‘银行’,就必须按照我国《银行法》来执行,无法较传统的银行业务有所突破,也无法承受太大的风险,最终还是无法真正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因此,魏跃昆指出,招商银行此举意义重大。“如果招商银行真的能在业务和制度上有所突破的话,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一旦成功后,其他银行也会跟着这么做。所以,这对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真正的福音。”魏跃昆还表示,虽然业界一直在为此而探索和努力,但如果想真正能有一个机制上的突破,还希望政府能够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建立一个更完善的金融体系,为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事实上,现在不仅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许多中小企业也融资难,所以更需要的是一个新的金融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硅谷银行

  1983年,硅谷银行由几家银行机构出资创立,注册资本仅500万美元。当时在硅谷开设的银行虽有350家之多,但这些大银行多把服务对象放在大公司身上,对中小公司则无暇顾及。“硅谷银行”这个名字为它实施创新型的经营战略埋下了伏笔——为“硅谷服务的银行”,就应该是为创新和冒险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硅谷银行把自己的目标市场定在那些新创的、发展速度较快、被其他银行认为风险太大而不愿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身上。同时,硅谷银行的业务向全国延伸,提出了“技术创新的中心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的响亮的口号。

  硅谷银行的经营战略为当时那些还处于艰苦创业、资金匮乏、贷款无方的硅谷科技公司带来了福音,自己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自1993年开始,硅谷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已经刷新成了17.5%,而同时期的美国银行平均回报率还在12.5%左右。这样的成绩也使得它在仅仅10年后,就一跃成为全美新兴科技公司市场中最有地位的商业银行之一。

[作者:曹慧敏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