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原锐评

网友梦醒花犹存:疑似农民工死亡事件续健全救助体制郑州在行动

2012-12-16 17:40:10 来源: 中原网
字号  

疑似农民工死亡事件续:最近,郑州半个月内两名露宿街头者相继死亡无疑是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舆论焦点。从11月30日,刘红卫的死亡开始,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社会舆论的声讨谴责,热心市民的送温暖活动,就连郑州今冬的第一场雪也似乎在为这一系列的事态发展增添几分嘲弄的意味,在对两位逝者沉痛哀悼的同时,我们或许应该放下事件本身,更多的去关注事件背后反映出的那些容易让人忽略的现象。

事件发生后,无论媒体的报道,还是网民的热议,都在传递着同一种声音,那就是这两位市民的死亡是政府的责任,但笔者认为问题出现后把责任全部归为政府、把板子一律打到政府头上确有不妥,社会救助体制的不健全才是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从新闻报道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情况说明中可以发现:按照现有的相关规定,街头露宿的外来务工人员并不在政府救助范围之内;同时,由于受到老年痴呆等疾病影响,部分需要救助的人员并不自愿接受他人帮助,而且拒绝接受政府救助,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给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增添了困难。民政等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开展救助工作,却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的救助效果,实属无奈。

无论是那位外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兄弟,还是这位脑梗后遗症、老年痴呆症患者,他们在我们社会成员中,都属于弱势群体,在死亡事件发生后,探讨研究如何建立健全针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救助体制,才是我们应该着重关注的焦点。郑州市民政部门连夜排查流浪人员,市政府搭建临时住房和大棚让农民工住宿,社会组织为需要救助的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热心市民和网友自发组织为露宿街头人员送棉被送大衣,这些充满爱心的行为已经在向世人彰显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郑州市和社会群众已经逐渐认识到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救助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完善社会救助体制也恰恰需要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社会救助体制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笔者欣喜的看到,郑州市相关部门在进一步开展救助工作的基础上,已经着手开始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媒体助力”的社会帮扶救助体系,只有做到全民参与、全民努力,才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救助体制不健全的问题,让这些所谓的弱势群体也能感到全社会共同赋予的爱心和温暖!

[作者:  编辑:王静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