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火流星“去火” 传统民间技艺悄入中小学体育课堂

2012-08-30 19:11: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大冶火流星传承人刘柏林在舞动“全脑流星球”。 曾灿 摄

  中新网黄石8月30日电 题:火流星“去火”传统民间技艺悄入中小学体育课堂

  作者 曾灿 柯小杰

  忽起忽落,飘飞灵动,绳索两端的“火球”,瞬间在眼前舞出数十种招式。30日,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火流星传承人刘柏林,向记者展示了他高超的“舞球”技艺。

  传统火流星技艺亟待保护

  火流星,中国南方俗称“火弹”,北方称之为“风火流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民间艺人用小铁丝织成小笼子两个,铁丝笼中间用1.5米长的铁链或绳索连接;笼内装入燃烧的火炭,双手持绳索舞动,火花飞舞,灿若流星,故名。

  民间每逢节日庆典,多在开阔地舞龙舞狮。因是平地,人们易向中间围拢,演出场地随即缩小;此时,锣鼓一响,火流星上场,表演者飞快舞动绳索,流动的火影光影,将人影笼在其中;舞动幅度越大,演出场地也慢慢向四周扩展开来,亦即“打开了场子”。

  民俗学专家、大冶市群众艺术文化馆馆长柯小杰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火流星一度沉寂多年;由于火流星本身危险性大、习练难度高等原因,很多年轻人不再练习,其传承面临危机,急需抢救保护。

  “去火”的火流星更胜一筹

  近年来,随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受到保护和重视,火流星重焕生机。山西晋阳“风火流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北大冶的刘柏林,在传承火流星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发明了全脑流星球,并在2008年获得了该项发明专利。

  全脑流星球,是用一根粗绳将两头系上糖胶球,球体外面三方嵌入三片彩布,绳子带动彩球飞转;简言之,即“去过火的火流星”。其主要技法是:通过双手甩、扭、缠、绕和下肢的走、摆、踏、跳与躯干的仰、俯、转、卧等配合,完成一系列舞花动作。

  今年61岁的刘柏林,退休前曾是大冶一所小学的体育老师。作为大冶“延门拳”的传人,刘柏林自幼习武,同时也习得了家传的火流星技艺。

  “我最爱玩的不是武术,而是火流星,因为它更有趣。”刘柏林说,“把武术套路融入火流星,使得火流星更具体育价值和观赏性;改造后的流星球还克服了火流星的弊端。”

  1997年,刘柏林开始在他所在的大冶师范附属小学开设流星球课程,作为体育课的项目之一,很受学生欢迎。此后几年,得益于文体部门对民间体育的重视,流星球开始逐渐在大冶、黄石的中小学推广;2004年开始在湖北全省推广。

  全脑流星球候选“阳光体育”项目

  刘柏林说,流星球强身健体、携带方便,练习时安全、美观,激发习练者勤动脑勤动手、创造性地学习技术;24个招数套路,形式多变,学生易于接受,非常适合在中小学体育课上推广。

  目前,刘柏林的全脑流星球已在湖北45个县区市的部分中小学推广,河南、辽宁、广东、福建等地亦有不少学校前来“取经”。今年7月,流星球已作为湖北省重点推介的民间体育项目,候选中国阳光体育优秀案例。

  柯小杰表示,全脑流星球的推广,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新基础上的传承和保护,值得肯定。目前,湖北黄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筹备组建“火流星传袭研究所”,加强对这一传统民间技艺的保护。(完)

[作者:曾灿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