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门户网站 注册|登陆|设为首页
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独家责任

独家责任:洛阳3亿元“梦回唐朝”工程主体已完工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09-09-18 10:43:06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定鼎门整个工程主体已完工

  核心提示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炀帝时期的605年,时称东都或东京。历经隋、唐、五代至北宋,该城址前后沿用500余年,当时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国际性大都市,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为让世人了解这段历史,感受昔日繁华的隋唐洛阳城,洛阳市大遗址保护已累计投入国家和地方配套资金3亿元,对隋唐洛阳城进行展示性开发保护。由国家文物局和省政府联合举办的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也将于今年10月在洛阳市举办,重点探讨大遗址保护的洛阳模式。

  定鼎门

  9月17日上午,记者站在洛阳市洛南新区古城路和龙门大道交叉口处向西望,此时满眼都是高高低低的树,鲜艳的花儿点缀其中。

  在绿色中,有一座用飞檐装饰的城楼探出头来,这就是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了。

  对于隋唐洛阳城定鼎门保护展示工程,许多洛阳市民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家住中州路和定鼎路交叉口附近的杨再涛就是其中一位。

  杨再涛是一位中学历史老师,对洛阳的历史和古迹很感兴趣,他几乎每星期都来古城路参观“定鼎门”。讲起定鼎门的历史,杨再涛说,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的正门。据史料记载,定鼎门正式启用于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正月,隋炀帝是第一个通过这座城门的古代帝王。以后,该城门相继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为外郭城正门。

  为了配合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从2006年12月开始,考古人员进行了一年左右的发掘工作,显示定鼎门最早的建筑在隋代,最晚的一座建筑在北宋末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的陈良伟博士,主持了隋唐洛阳城的考古发掘工作,他对定鼎门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隋唐洛阳城定鼎门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沿用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城门。经过考古人员的努力,隋唐洛阳城定鼎门的建制也已经清晰。发掘显示,定鼎门遗址由平面呈长方形的墩台、三个门道、东西飞廊、东西两阙和左右马道组成。东西飞廊和东西两阙分别位于墩台两侧,和墩台呈平行对称分布,这种门阙形制目前仅见于定鼎门遗址,在国内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

  站在古城路上,一座雄伟壮观的仿唐城门映入眼帘,整个工程主体已经完工,由城墙、城楼和阙楼组成。一位施工人员说,现在进行的是配套工程,按照计划,下个月要全部完工,达到对游客开放的条件。

  总建筑面积为12616平方米,分地下一层、地上两层

  据洛阳市大遗址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整个定鼎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2616平方米,建筑高度约28米,分地下一层、地上两层,整体为钢架加桁架结构,总投资约为4000万元,是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中正式开工建设的第一个工程。这个工程特点主要是在保护地下遗址的前提下,采用钢架结构,在遗址上面复原建设一个定鼎门的新城门楼。通过这种方式,既有效地保护了文物,又能展示定鼎门的历史风貌。

  洛阳市文物管理局局长郭引强介绍,该工程的外观为仿唐城门,由城门、城墙、城楼和阙楼组成。其中城台、城墙、阙台内部为遗址保护和展示区,考古发掘出土的定鼎门遗址门道、柱础石等将在这里得到原址保护展示;城楼、阙楼内部空间为陈列展览区,主要展示定鼎门遗址的演变历史和隋唐洛阳城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部分文物。

  保护展示工程的地下部分为遗址展示区。根据设计,观众站在入口平台上,即可感受到遗址的宏大规模,无柱子的大跨度空间可以充分展示遗址的全貌。通过楼梯通道的引导,观众还可以直接下到地面近距离观看遗址。观众还可通过通道登上城台,俯瞰周围景观。

  为了让洛阳是丝绸之路东起点得到体现,定鼎门保护展示工程除城门外,还将在城门南侧建设一处丝绸之路广场,广场上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是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考古发掘出土的古代人和动物脚印及车辙痕迹也将在原址上保护展示。

  宫城 工程一期要先把明堂和天堂恢复重建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在洛南新区古城路上初露“芳容”时,隋唐洛阳城女皇武则天的“生活场所”宫城保护展示工程已经启动。

  宫城保护展示工程位于洛阳市闹市区内,记者沿定鼎路南行,过唐宫路后,路东侧的建筑就成了一座座空楼,许多房子上的门窗也已经拆去,许多门面房上都写着店铺搬迁的告示,一些拆迁的工人正忙着向外搬运、切割楼内的设施。

  转到中州路上,在人行道里侧竖起了高高的挡板,距定鼎路大约300米处开有一个大门,望进去是一大片空地,门正中立着“考古重地,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的告示。

  据一位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此处就是宫城展示工程所在地,拆迁工作今年10月完成,考古工作目前还在紧张进行中,并且考古工作有了重大发现。

  据介绍,隋唐洛阳城宫城轴线核心区域分布有应天门、明堂、天堂、贞观殿等隋唐城的轴线标志性建筑。经过考古发掘,目前对明堂、天堂的建制和布局已经逐渐清晰。

  据史料记载,公元688年春,武后排斥众议,拆除东都洛阳宫的正殿乾元殿(即隋之乾阳殿),在其地建明堂。而当时的明堂、天堂是当时洛阳所建最高大的木构建筑,明堂高约86米,而天堂第三层则可俯瞰明堂。

  明堂建在台基上,方300尺(88米),高294尺(86米),三层。下层为平面正方形,中层为十二边形,上层为二十四边形。中、上层均为圆顶,上层顶上立铁凤,高一丈(2.94米)。以后又在明堂之北隋大业殿处建高五层的天堂,以贮巨大的佛像。

  考古人员说,明堂、天堂的建造,一改宫中主殿为单层的传统,极大地改变了洛阳宫的面貌和立体轮廓,是唐代宫殿建设上的重大标志建筑。

  洛阳市大遗址办工作人员说,宫城保护展示工程一期就是要先把明堂和天堂恢复重建。

  大遗址保护将揭开千年古都神秘面纱

  按照计划,洛阳市文物局及园林局还计划在隋唐城植物园里局部发掘展示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供游客参观;对于大面积的里坊区,将在地面用符号标示出里坊名称、基本格局、道路走向等。

  洛阳市大遗址办负责人说,对于隋唐洛阳城大遗址的保护目标就是经过几年努力,洛阳市将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内形成以明堂、天堂、应天门、定鼎门和定鼎门城墙、隋唐城植物园、洛阳博物馆新馆为核心的面积达5000亩的一个大型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在大遗址保护上已经投入了3亿元。

  “这些保护展示工程将揭开古都洛阳的神秘面纱,让世人更多地了解千年古都洛阳,感受到洛阳的文化魅力。”洛阳市大遗址办负责人说,隋唐洛阳城遗址前至伊阙,背倚邙山,左瀍右涧,洛河贯穿其间。“这是选址最为独特的古代都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考古队的石自社说,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炀帝时期的605年,时称东都或东京。贞观年间,唐太宗把洛阳作为巡察东方的行宫,号洛阳宫,并两次修葺。唐高宗即位后,改洛阳宫为东都。武则天临朝称帝,改东都为神都。唐中宗即位,复神都为东都。五代时,后梁、后唐、后晋均以洛阳为都,后汉、后周和北宋以洛阳为西京,金代以洛阳为中京。历经隋、唐、五代至北宋,该城址前后沿用500余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鼎盛时期。

  半个多世纪的考古,揭开了这座沉睡千年之久的城址面上神秘的面纱。石自社说,整个隋唐洛阳城面积47平方公里,城址主要由郭城、宫城、皇城、东城、含嘉仓城、西苑与上阳宫等部分组成。

  洛阳市大遗址办一工作人员说,隋唐洛阳城早在1963年就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在1988年时,又被列入了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2月1日,洛阳市颁布实施了《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条例》,为该遗址的保护提供了可靠保障。

  “洛阳市对隋唐洛阳城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将是对文物保护的一种探索。”洛阳市大遗址办工作人员说,下个月,关于大遗址保护问题,全国专家还将齐聚洛阳进行讨论。

  (编辑 任晓峰)

( 作者: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 文/图 编辑: )

小喇叭: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